返回

论收获男神的充要条件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章 只要愿意学习,总有办法(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8、学习

    楼上,徐爸徐妈站在窗边看着杨林蹦跳着走远,一直没说话的徐爸开口了,“你没给人插座的钱。”

    徐妈拍手,“诶呀我忘了,你咋不早提醒我?”

    徐爸慢慢地说,“我也刚想起来。”

    徐妈翻个白眼,“我看这个比周阳强,你觉着呢?”

    然后没等徐爸说话就自顾分析起来,“你看,长得不比周阳差,性子比周阳要活泼,有礼貌,不笑不说话,买瓜都知道挑个贵的。也有技术,还会修东西,上次周阳就没看出台灯哪儿坏来着......诶你说呢?”

    徐爸已经坐在沙发上了,正慢慢地泡着茶,“台灯本来就没坏,周阳也有技术。”

    徐妈不高兴了,“那坐办公室的和站灶台的技术能一样嘛,不是上次周阳做的饭把你嘴煳住了吧,这么向着他。”

    徐爸还是慢吞吞,“反正比你做得要好多了。”

    徐妈怒,指着他想说什么,徐爸又补了一句,“两个娃都不错,主要还是看闺女。”

    徐妈无力地放下手,“跟你就没法说!全废话!我看小杨不错,回头让她姑给说说。”

    接下来几天,杨林每天早上都高高兴兴地跑步去大学城蹭课。

    他又加了几个群,了解了课表,有时就是接不上单也会混着去听课。现在正值期末复习,他会在课后把整理出来的难题找老师问。

    感觉很有收获,很幸福。

    他的勤勉终于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这天问完题,严肃的老头问他,“我看你挺面生的,叫什么?哪个班的?”

    “啊?”杨林慌乱了一下,但看老头正盯着他看,紧张之余脑子里只有一个名字弹幕飘过,“一七会计二班。”

    “你叫什么?”老头翻看点名册。

    “啊,我,我叫项川。”

    项羽是他喜欢的,聂川也是他喜欢的,这个发任务的同学叫项川,名字实在是让他好喜欢......所以,想忘记都难。

    但今天他是混进来听课的,不知道这位项川在不在,老师又记得不,这会儿立毛肌都竖起来了。

    好在老头没什么反应,点点头就放他离开了。

    出了门杨林差点要拍拍胸口,吓死宝宝了。

    这学期的高数复习已经全部结束,大学开始进入考试周,很快就是两个月的暑假。

    杨林蹭课次数不多,自己的考试又在七月十五号,时间很紧,并没有把握。万一过不了......希望下学期他再来问题时老师已经把他忘掉。

    能忘掉的......吧,老师一天面对那么多学生呢,脸盲患者杨林不确定地想了想,放下心。

    回到二毛厂,先看眼401的窗户,大开着,男神可能在家。

    这几天,从堆在楼下的垃圾,包装,以及屋里有时传出的叮当声,他大概猜的出屋子应该重新刷过,新添了不少家俱。

    虽然没有再见过男神,但从他这边看过去,厨房整个重装了:新换了纱窗,换了橱柜、烟机和灶头,玻璃擦得很干净,再不似往日那般黑煳煳油腻腻了。

    习惯性地关注完男神,杨林跑上楼。

    迅速洗澡,洗衣服,赶在上班前又做了一节高数题。这一节他问过老师了,果然,对答案全对,完美!

    杨林拍了张作业,又自拍一张,笑得很开心。

    最早学习会计课程时杨林报的网校,毕竟要打工,不可能接受面授。但课程并不便宜,那时他常想,若非是在餐厅工作,单位包食宿,他可能都学不下来。

    后来才发现可以从x宝上买课,几块钱就一本书,还都是名校名师,虽然有的课针对性不是很强,也没有老师答疑,但杨林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信心。

    在和院长杨爷爷通话说起时,老人除了欣慰也很感慨,直说他是赶上了好时代,他们当年学点东西要难得多。

    杨林想这话也对。

    现在其实真挺好的。只要愿意学习,总有办法。只要不断学习,路总会越走越宽。

    这段时间他都尽量赶公交回家,下了车也是从大路跑着进小区,尽量避开小巷子。

    也许男神和张警官的话起了作用,杨林晚归时再没见过那几人,他心里感激,恐惧也渐渐平息。

    日子忙碌平淡度过,杨林一直再没见过聂川。

    倒也不奇怪。

    他早上六点出门,一般会从大学城直接去单位。偶尔回出租屋,上班也在中午一点,这个时间正是大多数人家午休的时候。

    而他晚上回家是十一点左右,401的灯都是黑的,不知道男神是不在这儿住还是在夜跑。

    窗户倒一直全部大开着,应该是在散味道。

    又几天过后他看到401的阳台上晒着不少衣服,厨房的料理台上也有用过的碗盘,应该是那个老阿姨回来了。

    果然,不隔音的老房子,这层楼上原本只偶尔能听到403传出的电视声——那屋住的老俩口,耳朵都背。

    现在却常常能听到孩子的哭声、以及随之响起的女人的喝斥声。

    如果仅仅只是“别哭了,再哭看不打死你”、“再哭看不把你扔掉”也就算了,那还能说是这个暴躁的中年大妈在发泄。

    在二毛厂这属于常态,并不稀奇。

    但喝斥中常常夹杂着“讨债鬼”,“扫把星”这样的话,这是即使在混音中也能被他轻易辨识的咒骂,难免勾起很多回忆。

    七点多楼下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