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月席地而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9章 金龙(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聂秋听完戚潜渊的话后,?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位太子是想拉自己淌这趟浑水。

    他大概捋了捋戚潜渊这番话的意思。

    首先,戚潜渊准备对当今圣上,也就是他的亲生父亲下手了。

    不愧生在帝王家的人,?论起心狠手辣,杀伐果决,还没有人能比得上戚潜渊。

    筹划了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就为了这一刻推翻皇帝,取而代之。

    父子情?戚潜渊听到这个词语大概会发笑。

    对于他而言,?只有父亲所坐着的位子能让他提起兴趣。

    其次,?戚潜渊想让聂秋来背负这个刺杀皇帝的罪名。

    这并不是儿戏。

    就算是仅仅将这话传出去,?也能够落得个造反的名头……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更别说直接背下这个罪名了。

    离开皇城这几个字,戚潜渊说得轻飘飘的,但是聂秋知道这并不容易。

    且不提聂家到底该怎么办,还有方岐生等魔教中人,?萧雪扬,也会因此受到牵连。

    他一个人想要瞒天过海,?逃离皇城,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更别说聂秋身边还有其他人了。

    最后,?戚潜渊现在就开始准备打碎盘旋在世人心头的阴影,?名为“天道”的囚笼。

    比上一世整整提前了四年之久。

    是因为自己的行事与上一世有所不同,所以也间接改变了戚潜渊的做法吗?

    聂秋不清楚原因。

    他唯一能够知道的是,?如果他拒绝了,结局就会和上一世一样。

    将污水泼在他身上,?让他浑身污秽,然后在所有人的面前,在邀仙台之上枭首示众。

    聂秋低低地咳嗽了两声,?觉得喉咙间已经有一股浅淡而又熟悉的血腥味了。

    他不会让事情演变成上一世那样的。

    所以,不能当面拒绝戚潜渊。

    亲手打碎邀仙台的祭坛,打破天道带来的桎梏,听起来确实很诱人。

    自从答应了虚耗的邀请之后,聂秋就打算站在天道的对立面了。

    戚潜渊厌恶天道,摒弃仙术,而他不信天道,也要时时提防重生带来的一系列灾祸。

    目的大体上是一样的。

    但是就这么简单地应下来,未免也太蠢了。

    聂秋思索半晌,问道:“殿下可有什么具体的计划?”

    “聂祭司既然这么问了,是否就说明你已经下了决定?”

    “若我背下刺杀圣上的罪名,聂家会如何?”

    “身为明君,不应牵连无辜之人……”戚潜渊的眸光微微一动,“据我所知,你近些日子都是在望山客栈落脚的吧。若你表明了一刀两断的决心,我自然也会全力保下聂家。”

    他趁热打铁,解释道:“如此,既能让我在百姓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还能让聂家再欠我一个大人情。聂家作为商贾大家,我连根拔起本就没有什么好处,倒不如卖个人情,使手里多一个筹码。”

    如何证明戚潜渊的承诺是有效的,这个往后再谈,现在得先将一件件事情捋清了。

    聂秋继续问道:“到时候皇城戒备森严,我又如何离开?”

    “我会事先告诉你一声,让你有时间离开皇城,然后再放出皇帝驾崩的消息。”

    每字每句都透露着一股不可信。

    “你是要给我找个替死鬼么?”

    “不,”戚潜渊牵了牵嘴角,说道,“你不需要死,你好好活着就行。”

    “若是抓不到刺杀圣上的犯人,你觉得百姓们会对你的印象改观吗?”

    “聂祭司,你不会以为我父皇还存着多少威望和好名声吧。”

    戚潜渊忽地叹了口气,回过身去,背对聂秋,看着望仙台的那一方祭坛,既是说给旁人听,也是说给自己听,“他这么多年以来求仙问道,为了长生不老,将国库里的银两耗得干干净净,贫民百姓缴上来的赋税都进了江湖骗子们的腰包里。父皇他的视线是望着天空的,望着那上头根本不存在也不会出现的神仙们,而没有一分一秒是投向地面的。所以他自然不知道现在到底有多少人对他产生了不满,又有多少地方想要暴动,被我和其他大臣皇子们咬着牙平定了下去。”

    “他死了,是众望所归。”转过来的时候聂秋才发现他的神情很冷漠,“父皇老了,身子也不爽朗,早就该魂归‘仙门’了,我不过是助他一臂之力。”

    聂秋问:“谁动手?”

    戚潜渊答:“萧无垠。”

    果然与神医萧无垠脱不了干系。

    若非如此,当初与他道别的时候,他也不会说出“皇城要变天了”这种话。

    聂秋深吸一口气,问出最后一个问题:“太子殿下,你为何如此厌恶天道?”

    这个问题他在很久之前就想问了。

    戚潜渊,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全盘否定了他的父皇究其一生而追求的信仰?

    听到问话之后,戚潜渊垂眸想了一会儿。

    “若是有天道,它的目光为何不往这天下苍生看上一眼?流民失所,饿殍遍地,这副景象它怕是从来没有见过吧。”他一字一顿说道,“我十岁那年,求父皇允我拜在流光王门下学习——也就是我的皇叔,这故事你该是听说过的。我随他踏遍大江南北,也瞧遍了这民不聊生的山河人间。或许你可能不清楚,当今圣上,他当初揭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