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龙傲天早夭的妹妹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5章 一百零五只皎皎(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若论私心, 祁皎其实很想去鬼城寻荀行止,一边是熟悉的师兄,一边是未知面貌的其他弟子。但是, 她之前执着于平城, 也不是为了能轻松。

    她得去查清原著中可能会影响全局的那些事情。

    所以祁皎只是犹豫了一瞬间, 她抬头, 眉目坚定, “不了, 我还是去平城,既然是已经定下的事情, 总不好随意更改。”

    说完, 她笑了笑,眼底一片坚毅灿然之色。

    怀吾真人捋了捋胡须, 抚掌大笑,“那便去吧。”

    在怀吾真人看来,自家徒弟虽然平日行为举止稍微还有些孩子气,但并非不能担当大任之人, 随着修真界的动荡渐起,她也能慢慢成长。

    一个宗门的兴衰, 不在于他, 也不在于宗门内的大能们, 而是在这些后辈弟子身上, 否则, 便只是眼前的兴盛, 昙花一现罢了。好在不论是荀行止这般原就出类拔萃的弟子,还是祁皎和吴知,都能担的起这份期许。

    怀吾真人对他们, 从未怀疑,他们只是需要些时间成长。

    不过,祁皎身为他的亲传弟子,这段时间他忙于其他事务,尽是由荀行止来照顾她。如今祁皎要离开宗门,尤其是魔修在暗处潜伏,危机四伏,出去了之后,往日的安宁不在不说,恐怕还有性命之忧。

    怀吾真人凝神伸出手,一道白光突起,是一个没有面容的瓷娃娃,只有巴掌大。若不是在怀吾真人的手中,说是凡间孩童最平凡不过的玩偶,也毫无违和。

    “此物无名,为我早年在仙人遗址中所获,必要时,可救人一命……”

    祁皎接下这只瓷娃娃,认真记下用法,才将之放入储物袋。

    而等怀吾真人说完,祁皎抬头,面对自家师父慈爱的目光,不舍的滋味慢慢爬上心头,她的眼眶有些红,却仍旧笑着,“师父,我会好好的,您在宗门中也不要太忙碌,偶尔也要抽出空闲,怀明师伯那可有整整一池的跃金鲤,等着被人垂钓呢!”

    祁皎一向活泼俏皮,说这话时也不失灵动。她这是有意说笑,来逗怀吾真人开心。因为那一池跃金鲤,一向是怀明真人的宝贝,别说钓了,就是旁人多看一眼都舍不得,捂得和宝贝疙瘩似的。

    知晓祁皎的心意,怀吾真人也抚须一笑,“哈哈哈哈,你这孩子。”

    笑完,怀吾真人眼角微垂,仍旧是春风拂面般笑着,“好了,去吧。”

    祁皎没有说话,她掀开宽阔裙摆的一角,面向怀吾真人,缓缓跪下,面色严肃慎重,磕头行礼,整整三个,和光洁坚硬的地面接触,无端郑重。

    空旷的大殿映衬着祁皎的身影,寂静无言。

    行完礼,祁皎慢慢起身。她已经没有从前的生疏,一举一动都极为标准,这是穿书这些年养成的习惯,不知不觉间深入骨髓,成了她和这方天地无声的交汇融合。

    怀吾真人没有动,也没有让祁皎起来,他已经生出几缕皱纹的眼睛,注视着祁皎,一直到她消失在目光的尽头。

    良久,是前来送要务的执事弟子打断了怀吾真人,他只是微微怔楞,很快就恢复如常,依旧笑得和蔼,继续处理繁重的宗门事务,尤其是因为魔修而引发的后续。

    这些,可有的忙呢。

    而祁皎告别了怀吾真人,便没什么要去的地方了。

    因为几个亲传弟子,包括祁典,都在前段时间,被宗门安排着离去。有往凡间的,也有去邕念海的……

    分散于九州各处,他们要维护这方天地的安宁。

    因为修仙人都有储物袋,故而祁皎也不需要收拾。她握了握手中的青霜剑,目光落在远处,眼神坚定。

    三日后,在凡间最热闹的都城中,一家装点不俗的茶楼正喧闹着。外头虽然寒风凌冽,但丝毫不影响里头的人,木炭烧的霹雳啪啦间或响上一声,配上说书先生不时一拍的惊堂木,倒是相宜。

    里头的温暖热闹,和外头白茫茫的雪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茶楼的桌椅都是用上好的木头制成的,客人们享受着精致的茶点,听上面的说书人将近日来的奇事。

    不过,如今正值暑日,配上寒冷扑朔的天气,本也就是件奇事。

    啪,惊堂木一响,说书人伸出手,口若悬河的讲道:“我们禹国这段时日,那可叫一个波折横生啊。

    南边遭了大水,北边来了鞑子,真真叫个险字。

    偏偏如今,堂堂的一国都城,六月飞雪哇。边关又传来急报,衡门关失守,鞑子入了我禹国境内,烧杀抢掠,鞑子首领咯必可甚至直接屠城。

    啧啧啧,我禹国危矣!”

    伴随着说书人的大声感叹,又是一声惊堂木的响声,满座骇然。

    “究其根源,是奸臣当道,硬生生让忠心耿耿的骠骑将军被冤死在了衡门关。

    可叹将军一生护国,忠心不二,竟被诛了九族,唐家可是满门忠烈啊,唐老太君五子战死沙场,临到头,却和年幼的孙女一道赴了黄泉。

    而其妻被奸臣辱之,夫人刚烈,以死保全清白。奸臣当道,可悲!可叹!可恨!”

    说书人情绪激烈,句句泣血,底下的人也是义愤填膺。

    “那奸臣陈其与必定不得好死!”

    “佞臣误国,佞臣误国!”

    “吾等恨不能生啖其肉!”

    都城内,或者说整个禹国,但凡谈及冤死的唐将军,以及奸臣陈其与,无人不失义愤填膺,就算是目不识丁的村妇,也会啐唾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