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极品婆婆手册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6章(第2/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花钱,也不知道该买哪些零件,或是买完零件回来,也不知道该咋组装到一起不是?”

    见唐局长和杨司长都点头,夏菊花索性放下筷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我觉得薛工程师申请了专利,不止是对平安庄,对咱们国家也是一个好事。”

    “哦,怎么对国家是好事呢?”杨司长和唐局长异口同声的问。

    夏菊花看了提问的两人说:“唐局长既然看过薛工程师的图纸,应该发现他做出的改进,只是现在还没有人意识到,没想过把机器组合用于生产,只知道使用单一的机器。”

    “如果薛技术员不申请专利,有人把机器买回去拆开琢磨一下,就可以仿造出来。咱们国家自己的人买回去还好,仿造也就仿造了。要是外国人买回去仿造呢,薛技术员的心血不就白废了?”

    “要是薛技术员有了专利,卖机器的时候就可以跟人签合同,要求他们不能随意拆机器,更不能仿造。当然这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可是总比没有强。再一个,就算是出现仿造的,追查起来的目标也能小一些,更好追查是从哪儿流出的。”

    唐局长和杨司长听了夏菊花的这一套理论都是一愣,他们一直以来的理念都是集体主义,从来没想过中间可能产生的弊端。现在听了夏菊花的话,觉得大有道理,都沉思了起来。

    饭桌一时安静下来,夏菊花自己还好,其他两位随员加上秘书的眼睛,都在用余光关注着两位领导。过了好一会儿,唐局长才向杨司长说:“夏大队长的话,也有她的道理。”

    当然有道理,这都是上辈子夏菊花看电视学来的,尽管没学到精髓,说的也不如专业人士精辟,可对现在的人冲击还是不小的。尤其是唐局长所在的部委,管着好几个研究所,这些年虽然历经动乱,不过一部分科研人员仍被保护起来,取得的成果不少,的确存在在泄密后难以追责的隐患。

    于是他很是问了夏菊花几个问题,大有刨根问底的意思。杨司长听了好一会儿,觉得唐局长想问的问题差不多了,才说:“夏大队长是我请来帮忙的,你有问题可以回去多跟薛工程师谈谈嘛。”

    至此,杨司长还觉得夏菊花能说出刚才的话,都是薛工程师在平安庄,可能也透露过自己想申请专利,跟夏菊花探讨过,所以她才能对这类问题说得头头是道。

    唐局长却不这样认为,因为夏菊花说的好些话,薛工程师自己都没说得这样明白,究竟是谁受了谁的影响,他看得很清楚。

    不过杨司长的话也没错,今天的确是杨司长要跟夏菊花重点讨论,如何接待A国橡胶商人。话题即说到这儿,杨司长便把情况向夏菊花进行说明:

    博览会后,A国人的橡胶只卖到了二百八十块钱一吨,肯定是不大痛快的。只是合同签了,定金付了,他们没有不发货的理由,第一批货确实在六月份的时候运到了羊城。

    按照合同,夏菊花应该参与那一次的提货,可是杨司长了解到当时的夏菊花,正在跟薛技术员攻关酸辣粉生产机器,便做主没让夏菊花来羊城。

    给A国的理由就是,夏菊花家中突然有事,只好提前离开。好在海上风浪的原因,A国的货船晚到了几天,所以夏菊花等不及也说得过去。

    偏A国商人回国准备装运第二批橡胶的时候,得到了L省再次向罗伯特购买三万吨橡胶的消息,还是按每吨二百四十五元的价格收购的,一下子有了危机感,向杨司长提出,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见到夏菊花的要求。

    他们得到的消息中,夏菊花是促成罗伯斯与L省橡胶买卖的重要人物,上一次卖给华国橡胶,也是夏菊花出面谈判。所以A国商人认为,夏菊花在华国的橡胶采购上,有很大的话语权。

    这个情况杨司长倒不便跟夏菊花提起,只在介绍完情况,问了夏菊花一个问题:“……这一次A国的商人,很可能向是我们提出再次供货的建议,夏大队长,对此你怎么看?”

    刚才杨司长介绍情况的时候,夏菊花也在思考,A国和罗伯斯所在的国家,都在非洲,那里的橡胶产量尽管很高,可也没多到由着两家公司上万吨、上万吨收购的地步。

    商人都是逐利的,他们的收购价相差不会太大,罗伯斯二百四十五元能卖给自己,A国商人应该得到消息后,就提出想见自己的要求,只有一种可能。

    他们可以按二百四十五元甚至更低的价格把橡胶卖给华国,前提是L省不能再从罗伯斯手里购买橡胶。这样一来已经回国开始收购橡胶的罗伯斯,收到手里的橡胶就会积压,甚至会导致压占资金过多,导致资金链断裂,公司再难存活。

    短期看,A国商人如果把橡胶的价格,压到低于二百四十五元的话,对于华国肯定是有利可图的。可真是这样吗?等到罗伯斯的公司真破产,缺少了竞争对手的A国商人,会不会再次提价、甚至把这两次的损失弥补回来,都未可知。

    想想吧,收购时缺少了竞争对手,供货时又没有参照标准的商人,等于自己拥有了买进与卖出的定价权,他们甚至可以决定非洲橡胶的产量了,到那时华国再想从非洲买橡胶,可就得A国商人说了算。

    以夏菊花想来,长期依赖于一家公司或是地区,都很危险,就跟上辈子华国对袋鼠国铁矿石最初的依赖,从而导致失去了定价权、被袋鼠国拿捏了好几年,是一个道理。

    所以她问杨司长:“如果A国这次提出降价,要求L省不再购入罗伯斯的橡胶,部委是个啥意见?”她能想到的,部委应该也能想得到,杨司长现在心里肯定有答案。

    杨司长的表情不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