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吞了六魂幡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九十七章 .老子德服青牛,多宝牵绳!(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函谷关。

    附近的某座山头上空。

    沈坚远远地望见函谷关,即命马仙按下云端,降至山头。

    待沈坚从自己身上下来,马仙立即化成人形,站在沈坚身侧,宛如一个侍从。

    ——这也是应沈坚的要求,因为沈坚并不是太喜欢马仙以原形跟着他。

    “老爷,为何不入关去?”

    马仙对沈坚的举动感到疑惑不解。

    沈坚微微一笑,说:“我要等的人,在不久后会来出关。”

    “到那时候,天生异象,我自知也......”

    至于是什么异象,等的又是什么人,沈坚皆没有透露出半个字。

    ......

    与此同时。

    李耳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加之君主实在不贤,多番进言无果后,便辞去了守藏室的职务,准备出函谷关去云游。

    此时的李耳,已经是诸国名声鼎沸的贤人......

    他要走,昏庸无能且懦弱的周天子便直接赐金放还,连挽留之场面话都不曾说过一句。

    李耳拒绝了周天子派军士护送的提议,竹杖芒鞋,向函谷关走去。

    只是......

    虽对当今的周天子失望之至。

    可李耳临行之前,还将自己所著的书籍献给天子,并且直言:“这些书里有深刻的道理,得之可以安天下。”

    “今赠天子,望天子好生参详!”

    ......

    正行之际,忽然遇见一座山一座山。

    那山甚奇:

    玲珑剔透,古怪崎岖!

    峰高岭峻,云雾相连!

    李耳看此山景物,堪描堪画,不由好赞:“真个儿好地方!他日我云游回来,来到此间团瓢静坐,定能做得大学问!”

    然而再下一个瞬间。

    此山之景象极速变化:

    只见云雾四起,阴霾四合,笼罩山峰!

    正看间,见有一处一团云雾分开,现一只大青牛,口吐人言:“人族,前方止步!”

    李耳乍一见青牛讲话,整个人都惊了一下,不过他到底是见多识广、悟通了那无为之道的人物。

    下一刻,便仗着胆子问曰:“你又是何方神圣,在此阻吾去路?”

    那青牛说:“本王乃是这山头的青牛大王是也!”

    “你要从这里过去,需缴纳些过路财钱!”

    此话一出。

    李耳毫不犹豫把身上的金子都拿了出来。

    ——眼前这头大青牛分明是妖怪!自己只是一个凡人而已,这金钱乃身外之物,该舍得时自然舍得......

    谁知那青牛叨走了金子,非但没有放李耳走,反而把身子横在了李耳的面前,整个儿一副“老子就不让开,你能拿老子怎么样儿”的态度。

    而其实......

    这青牛也只是得了些机遇成精,因无名师无功法无功德,全凭本能吞吐日月米青华提升修为......

    至今亦不过是才成仙的道行。

    又因其有些跟脚,具备些异种血脉,还不到化形的时候......

    “大王,我身上的钱财已经都交出了。”

    李耳恳求说:“我还要至函谷关,望大王放我过去吧。”

    那青牛说:“你这个老倌人,忒不是好歹!”

    “那函谷关距离此地,甚是遥远,就凭你这一双脚,走到什么时候去?”

    那青牛道行不高。

    可既成了仙了,也便是有道行的了。

    即便是不通那望气观运之方,遇到机缘或是危险时,也能够有些近乎本能的感应。

    ——如今它便感觉,自己与眼前的人有大缘法,想要将眼前之人留下!

    李耳却说:“我自远道行来,要出函谷关,云游四处,参悟道理,走到什么时候,便算什么时候。”

    那青牛听得李耳如此说,已明他之坚决,因说:“你是什么人,怎这样固执?”

    他在此山已修行千年,也遇到过许多人族,却少如面前这人一般的。

    李耳道:“我是楚国李耳,自周室而来,还望大王谅解,放我过去罢。”

    青牛闻言大惊:“阁下可是老子先生?”

    “正是。”

    李耳似乎有些错愕:“大王认得我?”

    青牛仿佛是看到了偶像,激动万分:“先生乃是道德之士,名誉天下,本王岂会不知?”

    它虽是个妖怪,却通人性。

    近些年来常听到过往的士人说起老子的学问,因是很是敬佩。

    又说:“本王埋没千载,未得脱体。”

    “因常闻过往学子的言语,本王很是仰赖先生的学识。”

    “今日今时,先生经过,又没个脚力......”

    “不如就叫本王载先生一程,亦是功德一场。”

    说着,已至李耳身前,蹲在地上,请贤德来坐。

    李耳想了想,亦是没有拒绝。

    这一幕巧给天上向函谷关赶的两位道者看见了。

    当中一位乃是玄都大法师,向身旁的道人曰:“这牛儿好福气。”

    其旁的道人亦是点头附和:“道兄言之甚至。”

    “它虽道行低微,又不识得圣体,却有缘入师伯门下,真真好福气。”

    这时,玄都大法师向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