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少帝春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2章 不是孩童、是夫君(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傅元青去的还是迟了些。

    快到内书堂的时候,便瞧见成群结队的小童们下学。抬杌的脚夫们自觉侧立在道边,傅元青也下了杌,垂手而立,那些穿着灰青色纻丝内侍服的小童们背着统一制式的书包,路过时,都纷纷给傅元青行礼。

    “掌印好。”

    “老祖宗好。”

    “夫子好。”

    叽叽喳喳的吵成一团,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傅元青也不嫌烦,微微笑着拱手还礼。

    这些小童们,多半是从小在宫中长大,还有些是八九岁时送入了宫中。原因繁多,无法列举,而无论何种原因,傅元青入宫后,便要求各监年满五岁宫人需入内书堂学习。

    年龄上不封顶。

    男女皆可入学。

    一时间原本只有百十人在读的内书堂,鼎盛时有近千学生。

    “可真羡慕呀,我要是这么大,也想去读书。”有个脚夫感慨,“以后写封信回家也不用托别人了。”

    傅元青听见了对他说:“晚上下值后亦有教习教识字,《三字经》《百家姓》都教。”

    “真的吗?小的年龄快四十了,还能去学吗?”抬杌的脚夫问傅元青。

    “读书识字何时都不算晚。若要去,便去司礼监找曹秉笔安排就是。”

    脚夫连忙感激道:“谢谢老祖宗!谢谢老祖宗!”

    傅元青笑了笑:“识字则知耻扬善,读书则心怀天下,于宫里是好事,不用谢我。”

    下学的孩童们终于在皇城根儿下作鸟兽散,有些去内草场、太液池、万岁山等地儿偏远的角落戏耍,有些已经大了开始当值,便要回监里做工。

    有艳羡的、有欢乐的、还有苦闷的。

    诸如此类,为一滩死水的皇城些微的加了些烟火人间气息。

    傅元青到了内书堂门口,里面学员尽散,只有一个身着从七品补服的官员在锁门。

    那人身形消瘦,锁上门后有些惶惶,回头看看到傅元青,一怔,连忙抱拳道:“学生苏余庆,见过傅掌印。”

    傅元青回礼,又仔细看他:“翰林编修苏大人?”

    “正是学生。”

    苏余庆是两年前科举殿试榜眼,傅元青记得瞧他答卷颇有几分风华,人也风华正茂,家事清白,与世家财阀皆无瓜葛,便代少帝点了他做翰林。

    只是不知道过去了这么久,他为何还只是个七品编修?

    就算他手头拮据无法“孝敬”如侯兴海一般的朝中蛀虫,在翰林院靠才华晋升品阶也不算难事才对。

    傅元青心中有疑虑,却没有再说什么,只问:“苏大人,里面还有人吗?”

    “没有了。”苏余庆道,“到了下学时,内书堂内不许学员逗留,我逐一检查过,才锁得门。”

    傅元青点头:“如此。多谢苏大人。”

    “掌印客气了。”苏余庆又道,“如无其他事宜,学生告辞。”

    他离开时步履沉沉,少了许多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兴许他自己都没注意有些东西已经在他举手投足间打下了烙印。

    傅元青收回视线。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际遇。

    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劫难。

    有些坎儿只能自己过,旁人帮不上忙。

    傅元青在花房附近的河畔找到了陈景。

    河边一片柳树,一群小童聚集在下面,把陈景围住,陈景戴着天将军面具,手头正在用柳条编绣球,他手巧,折枝、剥皮、揉团,很快一个小小的挂在柳条下面的小绣球就做好了。

    小童们都眼巴巴的看着他做。

    得到的人,一阵欢呼。

    没得到的人,便更期盼的瞅着他,希望自己是下一个幸运儿。

    柳絮从空中落下,像是毛茸茸的羽毛,落在了陈景额头。这会儿老祖宗注意到他睫毛极长,竟有两朵柳絮挂在了他睫毛上。

    他在外围瞧着这个年轻的死士安静的做绣球。

    最后一个做好了,又大又软,死士提着软软的柳枝,伸手穿过人群,递过来,绣球甩到了傅元青面前,粉嫩可爱,然后又弹回去,落在半空中。

    傅元青一怔:“给我?”

    陈景点头:“嗯,送给老祖宗。”

    小童们这才察觉身后的人,连忙站起来,老祖宗老祖宗的叫成一片。

    傅元青微笑着从陈景手里接过那个玩具,递给了身边最近的小童,道:“你们十几人,他也是做不过来的,就拿这些轮流玩去吧。”

    小童们不敢多嘴,于是一群人簇拥着得到了绣球的孩子们,作鸟兽散。

    傅元青在陈景身边坐下。

    “今日上课如何?”

    “原本是送我去卢学贞的课上习字,可是没带束脩【注1】。进门的时候,卢大人没让我进去……我在外面听了会儿。”陈景说,“不过等了一会儿,旁边的教课的夫子还是让属下进去听课了。”

    卢学贞……

    傅元青在脑子里过了一下这个名字。翰林院修撰,正六品。

    “哪位夫子让你进去听课?”

    “翰林编修苏余庆。”

    “讲得如何?”

    “很好。”陈景从身边拿起折剩下的几只柳条,把它们握在手中,来回编织着,“他讲得浅显易懂,比卢夫子的要好。卢夫子讲的我都听不懂。”

    “卢夫子讲什么你听不懂?”傅元青有些好奇。

    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