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多子多福(清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4章(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孝懿皇后是一个很温柔的人, 但为了孩子她也能变得冷酷无情。

    她足足调查了一年多,才终于将凶手揪了出来——

    宫里一个擅长调香的小宫女,出身包衣, 其父兄当时在内务府也算是位高权重,在不少娘娘面前都说得上话。

    然而在查到对方之前, 她就已经遇害了。

    死无对证。

    可孝懿皇后就这么一个亲生孩子, 怎么可能因为一个人死了就就此罢休?当时已经为了给女儿报仇而变得有些偏执的孝懿皇后,直接让人将那小宫女的全家人都砍了头, 与那小宫女有关的亲朋好友, 甚至是幼时的玩伴与青梅竹马等人,也全都杀了。

    宫里血流成河。

    可即便如此又能怎么样呢?那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已经没了,真正的幕后凶手也一直没能找到。

    孝懿皇后在之后一直郁郁寡欢, 慢慢竟把自己的身体拖垮了。

    若不然,以康熙对这个表妹的宠爱, 其他妃嫔即便受宠, 又哪儿有冒头的机会。

    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

    由于孝懿皇后宁可错杀不可漏网一个的做法,即便当时没查到凶手, 很多人也以为至少以为以后都不会再有人用同样的手段来害人了。

    因为所有人都一位, 掌握了那种香料配方的人这世上已经不存在了。

    然而结果却是, 同样的手段在几十年后卷土重来了。

    雍正的脸上黑沉如墨,看着就吓人。

    好在没多久, 传来了两个孩子病情好转的消息, 在场众人的面色都缓和了不少。

    冷静下来后, 雍正很快就想到了对方这样做的原因。

    由于雍正登基尚且不到一年,虽然他与怡亲王胤祥并步兵统领庆复互相配合,成功将所有兄弟镇压并瓦解了他们的全部势力,但因为他在康熙去世之前过于低调, 也与大部分朝臣都没什么交情,以至于即便登基这么久,朝中真正信服他的人也还是少数。

    他甚至没办法立刻推行政令,就担心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大量的反对声音。

    在这种情况下,雍正显然不可能如孝懿皇后一般大开

    杀戒。

    他不但不能自己动手,还会压制着失去了孩子的弘晖夫妻乃至于皇后动手,不然就会引来一片骂声。

    可一旦他拦住了妻儿报仇,妻儿必然与他离心离德。

    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局面。

    对皇后与弘晖而言同样如此,皇后在开始写书以前名声就不错,开始写书之后更是因为那些通俗易懂的书籍而在民间呼声很好,从某种程度上,皇后其实为雍正皇位的稳固提供了一些助力。

    可一旦皇后血洗后宫,这消息传出宫外,她的名声必然大打折扣。

    而弘晖……

    他之前本就被弹劾过,名声有了瑕疵;若是两个继承人都没了,又为了孩子杀了太多人……完全可以想象的是,他以后在朝堂上只怕再不会如眼下一般受欢迎。

    桩桩件件,直冲雍正与皇后、弘晖而来。

    没人觉得雍正会在眼前这种情况下下手太狠,就算他要算账也得等皇位彻底坐稳之后。可那时候,证据只怕都被消除得差不多了。

    就好像,当年孝懿皇后在一开始就想下狠手,却被康熙阻拦。

    在没有证据之前,康熙并不允许孝懿皇后胡乱杀人,甚至除了那几个照顾她女儿的宫人外,他都不允许孝懿皇后抓走太多人。

    ——一切只因为大清当年不但正与鹅国起冲突,还与台湾打得热火朝天,江南那边的反清复明思想同样相当激烈,所以为了自己统治地位的稳固,康熙不得不压制了孝懿皇后使用太过激烈的手段。

    雍正如今的情况不比当时危急,却因他以前积累不足而更需要良好的名声。

    然而雍正这个人若是真的在意名声,后世也不至于落得一个“抄家皇帝”的恶名了。

    若他身上还背负着“得位不正”的名声,雍正也许还能控制一下手段。

    可因为两道圣旨,他如今可没有这个顾虑。

    在确定暗中那人的害人办法后,雍正直接叫来庆复,让他将宫里所有的宫女太监并内务府当差的所有人——

    不管当值与否,全都抓了起来。

    他早就看宫里这些踩高捧低内务府包衣并太监不顺眼了,只是之前一直找不到整治的机

    会,如今有了机会,他怎可能为了区区一点好名声就放过这些人?

    他不但要查,还要将当年的旧案一并查得清清楚楚。

    ……

    消息传出宫后,朝野上下尽皆哗然。

    雍正动作太大又太过不留情面,让人不由生出几分唇亡齿寒之感——

    如果不制止皇上这番肆无忌惮的行为,如今皇上对内务府那些人动作狠厉,以后若是他们得罪或冒犯了皇上,皇上难道还会如先帝一般轻轻放过?

    一时间,朝臣也不知道是为了那些包衣奴才,还是为了自己,都在朝堂上上书劝谏,希望皇上能控制一下自己的手段。

    然而雍正理都不理这些朝臣的话。

    大臣们错愕又惊慌地发现,他们在送走了先帝那位仁慈的皇帝之后,竟是直接迎来了一位手段极其强硬并不在意名声与大臣态度的皇帝。

    这样的皇帝,可轻易招惹不得。

    但……

    在不曾亲自体会到雍正手段之前,大臣们忍不住心怀侥幸,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