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多子多福(清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4章(第3/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看向了弘晖。

    整个辉发那拉家的人,在那句话之后,也都不约而同地转头看向了弘晖。

    别说,还挺吓人。

    弘晖咳嗽几声,含混道:“托克齐大人放心,我并未收用那个宫女。”

    还不等托克齐开口,乌林珠瞬间高兴地抓住弘晖的手就往外跑:“你之前说要带我去哪儿玩?走走走,不要耽误了!”

    弘晖愣了一下,旋即失笑出声:“好,我这就带你去。”

    弘晖与自己未来的小福晋在外培养感情的时候,雍亲王府的人却得到了一个叫人哭笑不得的消息——

    康熙在给弘晖指婚后,似乎是对赐婚上了瘾,竟一口气给所有适龄的孙子全赐了婚,不过短短一天,整个京城的上空似乎都充满了粉红泡泡,叫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给孙子赐婚后,康熙似乎还未过瘾,又从朝中大臣的儿子中扒拉出几个适龄且没有成婚的小子,大手一挥,也给人赐了婚。

    虽然被皇帝赐婚是好事儿吧,但赐婚的对象……

    嗯……

    虽然不乏弘晖这样各方面都合适的赐婚,却也同样存在将两家政敌凑到一起的情况。

    虽然有人怀疑康熙是故意的,但也没人敢找康熙求证不是?

    就算知道康熙是故意,也得认!

    再者,你就算胆子大,真去找康熙求证了,怎么开口?

    ——为什么给我与政敌赐婚?

    搞笑呢,所有大臣都是康熙的臣属,都应该拧成一股绳儿为大清效命。

    政敌之事即便大家心知肚明,也绝不是可以拿到台面儿上说的。

    一时有人欢喜有人愁,京城的氛围倒是“活泼”喜庆了不少。同样,搞事儿的人也安分了不少。

    一来忙着为儿女筹备婚事;

    二来也是因为心虚,不想在这种时候瞎蹦跶引起康熙注意。

    张樱知道此事的时候,难得皱了皱眉:“皇上这么随手一指,指出去的就是那些姑娘们的后半辈子,这不是……”

    拿别人的后半生开玩笑吗?

    福晋也跟着叹气:“可皇上的赐婚圣旨都下了,此事已

    成定局,那些姑娘家的父母连争取的资格都没了,又能怎么办呢?只能希望,那些被指给了父兄政敌儿子的姑娘们,遇到的是个厚道人了。”

    即便不喜欢,至少也不要虐待吧。

    张樱皱了皱眉,把自己的一辈子寄托在别人的良心上……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连大清的公主们,不也同样无法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即便同情那些姑娘,她们也什么都做不了。

    福晋见气氛低迷,忙转移话题道:“不谈这些让人难受的事儿了,你之前不是说要给啾啾开一个布庄?如今筹备得怎么样了?”

    张樱顺着她的话题答道:“纺织机已经做出来了三十多台,纺织的工人也都招得差不多了,让人纺织的厂房与工人宿舍、食堂也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只等着挑个黄道吉日就可以正式开业了。等纺织厂产出了足够布匹,我做一个促销活动,布庄差不多就能走上正轨了。”

    福晋惊叹于张樱的速度:“这么快?”

    张樱失笑:“福晋这几个月出书的速度不也加快了不少?之前一年出一本书都算快的了,如今才几个月,都出了三本书。”

    福晋笑着摇头:“这哪儿能一样?我那是找了帮手。”

    张樱无奈:“难道我没有帮手?不过福晋,书肆的掌柜昨日找我提到了一件事,我觉得有必要告诉你,让你做好防备。”

    福晋正色问道:“又发生了什么事?”

    “倒不是最近发生了什么事,而是你用白话写书的隐患经过这么多年的发酵,似乎快要引爆了。”张樱叹气,“因为你出的书都是浅显易懂,连不识字的农民都能在别人的转述后听懂的内容,所以销量一直很好,甚至压过了不少受欢迎的话本儿。”

    如今最赚钱的书就是话本儿,福晋写的带有科普性质的读物却能压过话本儿的销量,注意说明这些书的销量到底有多好,又为福晋赚了多少钱。

    商人逐利,嗅到了钱味儿自然一涌而上。

    如福晋写的那些科普读物,一般人还真写不了。

    但商人们很快分析出了那些书真正受欢迎的原

    因:言之有物,确实能让读者学到知识;白话书写,浅显易懂,能让各阶层的人都看得懂。

    前者……

    说实话,也不是没有言之有物的科普类书籍出现,但你看销量?惨淡得吓人!

    所以商人们就瞄准了后者,他们暂时不敢将白话推广到其他书籍,其他书籍的作者也都有着相当厉害的身份,他们也不敢对这些作者使手段。

    但话本儿的作者就没这个顾虑了。

    毕竟话本儿这东西,其实很多读书人都不怎么看得上,即便写了话本儿,也得遮遮掩掩地取一个笔名,并不敢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担心让人知道自己在写话本儿,会影响到自己以后的仕途。

    所以话本儿的作者,要嘛是屡试不第的落魄书生,要嘛就是穷苦的酸儒秀才。

    这样的人,对商人们而言真的不算什么。

    正巧,张樱的书肆中也一直在推广白话文话本儿,且销量大多不错。

    于是在这两年,便涌现了不少白话写成的话本儿——

    那些读书人不太可能“放下身段儿”去写白话小说的,可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