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7章 剑锋已亮4(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评论区:好家伙,直接抓人太硬了!!]

    [评论区:这波直接把地址甩在脸上]

    [评论区:绝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直接绝杀]

    关于飞机事故的调查,事后成为a级机密文档,存档于华国外交部。

    顺着华国提供的线索,很快,潜伏在港城的联络站浮出水面。

    在港城庙街的就记电料行,即特工在港城的联络点,当特工拿到利国制作的炸弹的同时,也派人联络了一个姓周的人,让对方为他们介绍在港城机场工作的合适人员。

    很快,他们锁定了一个在机场工作,好赌又欠债累累的清洁工,威逼利诱之下,清洁工同意参加这次的行动。

    这个胆小又贪财的清洁工被他们带到机场附近的酒店里,每天都在酒店练习如何在飞机上安装炸弹。

    租用的客机是星座式749a型号飞机,在它的右侧机翼,靠近发动机的地方,有一处机板可以轻易掀开。

    在贿赂安检人员,利用机场安保漏洞——正好,港城当局的安保也十分划水,只是安排了一辆车远远看着飞机。

    趁着人员寻找丢失行李的几分钟内,潜入其中的清洁工,已经悄无声息地将炸弹安上了飞机。

    就在几个小时后,炸弹,灾难发生。

    查清楚了始末,港城当局却没有抓到清洁工,对方早已逃亡离开。

    华国举行了缅怀牺牲烈士的仪式。

    暗杀并没有吓退华国的代表团,反而更加激发了大家为国努力的决心。

    而最后,华国在会议上的成功,也告慰了那些牺牲的同志。

    华国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消除了各大国家对华国的误解,很快,各个国家如同潮水一般涌向华国,华国迎来了第二次的建交潮。

    谢雁也有机会给家里写信。

    “……印尼国的人民都很热情,我们在这里过的很好,代表团的工作终于结束了,不日将回国。”

    这封信写回去,才能真正让家里人安心。

    实际上,谢北听到飞机失事的时候,都没敢把消息告诉妻子,还把收音机藏了起来。

    “奇怪,我昨天还在这里调收音机,你看到去哪了吗?”

    “你就喜欢乱放东西,我怎么知道放哪了。”

    谢北装聋作哑。

    “难道家里进贼了?”

    谢母寻思着要不要在买一个,“真奇怪……”

    “好了好了,我要去学校了,不就是一个收音机吗?等我有空再去买一个。”

    之后,报纸上相继传来的消息更是一波三折,直到最后,看到华国代表团的胜利成果,谢北才放下心来,紧绷多日的心情轻松了不少。

    谢母天天催他买的收音机也一直没买,反而某一天,自己“跑”了出来。

    代表团离开的时候,很多华侨前来相送。

    男的穿着白衬衣,皮肤晒得黝黑,女的脸上带着笑,孩子们欢呼雀跃,朝着代表和外长挥手。

    “再见了!”

    “再见了!”

    “再见了!”

    声音如同浪潮,此起彼伏,有女人的,男人的,有小孩的,还有老人的。

    人潮挤满了广场和街道,人们站在原地,目送着他们离开,有人在高声送别,有人在默默流泪。

    代表团即将返回自己的国家,而留在这里的华侨,将继续遥望祖国,并在他们如今所生活的国度,世世代代活下去。

    “再见了——!”

    谢雁刚回上海,才在家里休息一天,就被叫去部里。

    很快,她又带着一份重要的东西,马不停蹄前往瑞国。

    她离开的太快,甚至没来及和同事交代,第二天乔翘来上班的时候,没看见谢雁。

    她半是疑惑,半是惊喜地在谢雁办公室里转了一圈,直到中午也没看见人,便问冯小琳,“谢雁被开除了?”

    冯小琳:“……?”

    ……倒也不用如此欢喜。

    “我听部里人说……”

    冯小琳的声音太小,乔翘没听见,眉毛一挑,道,“这楼里没她的影子,想想还有点无聊。”

    “不是……”

    乔翘蹬蹬踩着鞋子已经出门去,冯小琳还能听见她哼唱的歌声,她这才终于有机会把剩下的话说完,“她只是有事出差一段日子……”

    然而,乔翘已经走远了。

    这边谢家也来了客人。

    “这是我父亲托我带来的特产,他惦记着什么时候,能和您在喝一杯呢!”

    苏自远又上门来了,“对了,小谢呢?这几日是假期,应该不上班吧?”

    他前段日子回了老家,也正好来上海办点事情,还没回部里,不知道谢雁出差的事情。

    “她啊,就像鸟儿,拴不住,”

    谢北看了眼两兄弟,让他们进屋坐下,“不在家!”

    “你父亲身体还好吧?”

    谢北回忆了一下当年两人一起创办报刊,发表文章的岁月,感叹道,“我也想啊,让他什么时候来上海,我请客!”

    苏自远点头应声,“会有机会的!”

    他来是送东西,而苏明笃一同跟来了,是说要顺便和谢北说学校教课的事情,他工作有调动,可能之后无法在兼顾学校的教学工作。

    还好,经过这几个月的时间,相关专业的课程也进入了正轨,回国学子加入了祖国的各个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