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娇宠文里的正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7章 夏天来了(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姜瑶看着远处的葱绿,却有一个想法。这想法,其实她进了焦州边境,看到那些荒废的盐场时就想到了,只是当时没仔细想。现在想想,如果这办法真能行,她能赚一笔银子,说不定也能给焦州百姓一条生路,到时周老爷子是不是就能放下心中的负担了?

    越想,她越觉得可能,便对周景明道,“你去吧!”

    周景明行了个礼,招呼众人去熬粥跟准备一会儿舍粥的各项步骤。

    姜瑶则回了周家,跟秦氏打听周景明这个人。

    秦氏以前就见过他,也听说过他,挺不错的一个人。

    姜瑶心里有了底。

    这时,姜鸿回来,带来三大车白花花的大米,应该够吃一阵了。

    三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姜瑶心里有事,起身告辞。

    回客栈的路上,她对姜鸿道,“哥,能不能帮我办件事?”

    还用问,肯定行啊!

    姜瑶想让他帮忙去调查一下周景明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姜鸿以为她担心周景明是第二个周朗,当然义不容辞的答应了。把姜瑶送回客栈,他就立刻派人去查。

    姜瑶进屋,就见榻上坐了一个人,他一手撑着头,一手……

    是她前天抱回来的那只小猫,小猫不知道怎么跑进房里来了,它一边喵喵的软声叫着,一边往萧协跟前凑。

    萧协的手修长细白,手指一弹,小猫便滚到了一边,跟一个大糯米团一样。

    不过小猫毫不气馁,起身卷着尾巴又朝萧协那边凑。

    萧协又一点,小猫又滚到一边了。

    如是几次,小猫不动了,歪头用一双湛蓝的眼睛委屈的看着萧协。

    萧协似乎觉得很无趣,收回手指,看向外面。

    小猫试探的往那边移了两步,然后团起身体,趴在那里。

    一人一猫倒是挺和谐的。

    姜瑶看得想笑,她过去,捞起小猫放在腿上,一边给它顺毛,一边跟萧协说话。

    小猫眯着眼,发出舒服的呼噜声。

    外面清风吹过,树叶发出细碎的响声,夏天来了。

    这几天萧协好像挺忙的,经常出门,有时还带着王益一起,姜瑶也没闲着,她把她那个想法细细的想了个遍。这天,萧协又不在,她跟姜鸿去周家。

    “公子、小姐,你来了。”经过几天的相处,周景明俨然成了周家管家一样的7788ZL人物,周老爷子跟秦氏信任他,仆人们愿意听他的差遣。

    见姜瑶两人来了,他立刻面带笑容的迎了出来。

    姜瑶点点头。

    “老爷子在书馆,老夫人在后院。”周景明道。

    姜瑶先去后院跟秦氏说了一会儿话,然后她出屋,对周景明道,“我有话跟你说。”

    一间宽敞的房间,姜瑶跟姜鸿坐在那里,周景明则站在对面。

    姜瑶让他坐,他死活不愿意,也只能这样了。

    姜瑶沉吟了下,郑重道,“那些盐场,到底属于谁,又是怎么运作,怎么赚钱的。”

    周景明没想到她问这个,但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些了,他立刻回,“本朝盐铁管控极严,这些盐场,有的属于朝廷,有的属于私人。

    私人若是想晒盐、贩盐,必须拿到朝廷的贩盐令,贩盐令上规定了你能产出、贩卖的盐数,每年盐数多少,都由官府决定。

    以前盐场赚钱的时候,大家都是拼了命的想拿到贩盐令,贩盐令上的数字越大,代表今年盐场的收益也就越高。

    不过现在……”周景明苦笑一声,“贩盐税很高,以前盐价高,大家还能赚到钱,现在洛州把盐价压低了三成,焦州的盐场就基本赚不到什么钱了,谁还去干那个。”

    姜瑶明白,“那我们若是想贩盐,只要买个盐场,然后跟朝廷拿到贩盐令,就可以售卖了?”

    “是这样没错。”不过,现在贩盐,不干等着赔钱吗!周景明不解。

    “妹妹。”姜鸿也诧异,姜瑶要干什么。

    姜瑶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价格上赢不过洛州,那就在质量上赢。偏巧她以前关注过一种东西,可以说很适合现在了。

    竹盐,就是把晒好的盐放进竹筒里,高温煅烧,这样盐里面的一些有机物会高温分解,变成各种能被人体吸收的微量元素,对身体好。

    还有,有人说,竹筒煅烧会产生一些有益于人体的东西,所以每天早上一杯竹盐水,能保持身体酸碱平衡,促进肠蠕动,清毒减肥。

    不过也有人说这套说辞并没有理论依据,究其根本,还是每天早上那一杯水起了作用。

    众说纷纭,不过不妨碍卖竹盐的商家赚的盆满钵满。

    姜瑶倒没用过什么竹盐减肥法,但她买过竹盐,所以想到要提升盐品质量的时候,立刻想到了这个。

    现在的盐就是晒一下然后就直接拿出去卖了,比现代的粗盐还粗,竹盐别的不说,起码质量肯定上乘,大齐又不缺富贵人,这竹盐就算贵上两三倍,肯定还会有人买的。

    对了,还有北疆,北疆的贵族最喜欢跟大齐的贵族攀比了,大齐的贵族若是都吃竹盐,他们不吃,对得起自己的身份吗?

    姜瑶把自己的想法简单说了一遍,周景明立刻听的两眼放光,竹盐,这个肯定行的,焦州别的没有,就竹子最多。

    姜鸿目瞪口呆,姜瑶怎么想起这个的。

    姜瑶当然不能说现代,她只说从一本7788ZL古籍上看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