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土里挖文物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9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又关晏晏什么事?你神经病啊?”乔潇直接就吼出声,“我从入校起就和晏晏是室友,我五千块钱掉在她书桌底下她都懒得捡,还偷你项链?你知不知道她每年参加全国比赛奖金都有好几万?”

    林晏晏扶额,她的小金库被曝光得明明白白。

    方雪没想到,现在的林晏晏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会这么好,她心里咯噔一声,仗着多年来对林晏晏的了解,索性孤注一掷,又说:“你相信她,是因为你不知道,她初中的时候就是二中人人喊打的女骗子,高中的时候挑衅打架,还被通报批评,是个女流氓来的。这样的人,就算进了首大,我也不信她本性会改。如果你不信,我可以打电话给老同学,二中的同学都能证明她从小就是个坏孩子。”

    多年前,面对无妄的指责,林晏晏从来一言不发。

    到如今,方雪就不信她能吭出个屁来,说出来,丢人的还是林晏晏她自己。

    果然,林晏晏愣了一下,没有说话。

    倒是一直不吭声的褚云忽然问:“二中,是海二中么?闵行区的那个?”

    方雪挑眉,点头,“是,就是海二中,当年学校里的人都知道,林晏晏是个讨人厌的骗子!”

    褚云蹙眉,没有搭理这句话。索性走远了一些,弯进角落里,循着信号拿起了电话。

    好巧不巧,他有一个表弟就毕业于海二中。

    方雪的目光充满着挑衅,这种挑衅,年少时的林晏晏会觉得害怕,如今的她却想打人。

    她笑了笑,连房间门都没进,就站在门边,手插在口袋里,淡淡看着方雪,笑着重复她的话,“有的人,确实是本性难移。”

    屋檐上的喜鹊窝已经搭好了一半,乍一看有点丑,再一看还挺科学的。

    她就站在喜鹊窝下头,看着方雪,忽然觉得,曾经的过往,乍一看有点丑,现在再看其实也就那样了。

    当初对未来的恐惧尽数都交给了时间,她长大了,长高了,时间无情也饱含悲悯,无形中救赎了她。

    她终于能发自内心地摆正姿势,面对一切,接受一切,坦白一切。

    她终于可以说出她是谁,说出她曾经是被霸凌过的小孩。

    丢脸么?

    好像也不会,毕竟她没有错。

    “我姓林。”对着因为关心她而围过来的同学老师们,林晏晏慢慢地说道:“不知道同学们知不知道,清朝年间,苏州有二林。一支是指腰缠万贯,商户满门的“富林”。一支是指高官贵门,诗礼传家的“贵林”。鼎盛之时,两个林家几乎占了半个苏州城。很幸运又很不幸,我祖上就是贵林这一支。林家有很多老宅,我们家祖上在钮家巷的故居,如今已经成了苏州状元博物馆。平江路卫道观前的初见书房,也曾是我们祖上的故居。太多了,都上交给国家了。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从乾隆时期起,林家就开始收藏。到我曾祖母那一代,林家的藏品在经过六七代人的努力,将近200多年的时间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历代的文物典籍,青铜器,书画,都成了林家的家藏。”

    同学们都看向了她,惊奇的有,愕然的有,就连刘教头,都忽然挺直了腰。

    唯有褚云,就在墙根边上,听着两头的话,渐渐地蹙起了眉。

    林晏晏的故事还在继续,“可惜,清廷衰败,家国都在风雨中飘摇。林家的掌门人,四朝为官的林之语先生,也在这动荡中离开了人世。家中的顶梁柱倒了,所有人又都知道林家有宝,林家为了保护文物,只能偷偷的,一次一次地秘密将大批文物都押运回苏州老家。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曾祖母,一个早年守寡的瘦弱女人,都在为保护家中的文物而费心竭力。”

    “好难啊。”乔潇只听到这里,都能感受到难处。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如蝼蚁,性命尚且都不能自保,何况价值连城的文物。

    林晏晏笑了笑,“是很难,特别是林家的文物太有名了,被誉为海内三宝的青铜鼎,林家就坐拥两件。”

    说到这里,大多对青铜器有了解的同学都已经意识到,林晏晏所说的是什么了。

    褚云眨了眨眼,目光直直看向林晏晏,电话那头也传来表弟的声音,“其实她挺可怜的,她们家特了不起,大盂鼎和大克鼎以前都是她们家的私藏,后来都主动捐出来了,一分钱奖金都没有要。”

    刘淼更是惊呼:“那两件被称为“重器鸿宝”的西周铜鼎?大盂鼎和大克鼎?林宋愈女士是你什么人?”

    “我不是说了么?曾祖母啊!”林晏晏笑了笑,想起了那位瘦小头发花白的老太太。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不愿意提及曾祖母,但是如今想起来,曾祖母能用瘦弱的身子扛起整个林家,实在是女中豪杰。

    “有人想骗,有人想买,有人想抢,在不太平的日子里,身怀重器,真的是怀璧其罪。林家关起门来过日子,几乎想当隐形人。曾祖母起初并不了解文物的价值,但她奉承遗训,一直在守护文物。林家就这么一直守着老宅子里的文物,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日寇节节进逼,特别是"八.一三"淞沪战争后,日本侵略军的飞机不时抵临苏州骚扰轰炸。林家和大多苏州人一样,都躲去了太湖边的光福避难。到了中秋节,大家都以为仗打的不那样急了,可以回家了。没想到八月十六、十七两天,日本飞机又飞到苏州上空大轰炸。这时候,曾祖母终于意识到了战争的严酷,也意识到了苏州危在旦夕。想着家里的文物,她再也坐不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