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人类围观我种田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7章 主角狩猎的第五天(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现在是华国时间9月5日,?下午17:30,无人机观测到,7只已经宣告灭绝二十余年的长江白鲟即将游入三峡流域,?进入这间观测站的最佳观测范围。”

    “在华国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我们现在向全世界分享这个好消息,?并将长江白鲟的第一手观测画面向全世界进行直播。”

    收了大笔环保点的系统将这段来自长江的直播翻译成各种语言,投向散落在地球的无数电子屏幕中。

    手机、电脑、街头广告牌如同繁星般点亮,?大街小巷的行人不知不觉停下了步伐,?无论国内外,只要能听见这段话的人,都忍不住将目光投向老站长饱含激动与自豪的黄色面孔。

    “怎么回事?林呢?游戏直播怎么突然变了?”

    “这是一个……华国人?华国人为什么能让系统播放他们国内的新闻?他们是不是和系统达成了秘密交易?”

    “……等等,?他在说什么?华国的长江白鲟复活了?确定这不是愚人节笑话?”

    “那我们呢?我们国家的灭绝物种能够复活么?”

    “该死!政府为什么什么都不告诉我们?那些无能的高官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他们总要让华国领先一步,?骑在我们头上?”

    “兄弟姐妹们!我们要争取自由与真相!我们去□□!市政厅的门口有一面大广告牌,大家可以边示威边继续观看直播。”

    “走!”

    每天定时收看林烁直播的至少有十四亿人,这一幕在地球上各个角落不断发生……华国除外。

    华国人同样目击了直播的改变,他们先是疑惑,?随着杨站长的讲述,变为惊叹与自豪。

    “厉害了我的国。长江白鲟是什么?”

    “好像……是一种长江特有的鱼类,?在我们父母那一辈就灭绝了。”

    “它长什么样子?”

    “不知道。”

    于是大家整齐地坐在屏幕前,睁大好奇的双眼,?迎接这位“长江精灵”时隔二十多年后的第一次亮相……或者说,?等待一位阔别已久的老友归来。

    “喂?喂??”在华国的金钱攻势下,林烁和三峡水文观测站相隔一个世界接通了视频通讯。

    林烁坐在山洞中,?背后是原始部落蛮荒而蓬勃的自然景色。

    夕阳的余晖越过洞口,照在他脸上,他笑容灿烂道:“杨站长,您好。”

    “你好,?林同学!”老站长藏在皱纹中的眼神明亮,他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个玩具模型,道:“林同学,你看,这就是长江白鲟。”

    模型已经有些年份了,表面微微泛白褪色,然而它被保养得很好,浑身上下没有一点磕碰,鱼脊部流畅的线条在无数次抚摸中变得细腻光滑,蕴藏着时间的厚重。

    “这就是白鲟么?它的嘴巴好长。”林烁惊讶道:“这么长的嘴在游动中不会撞到礁石么?”

    “那是白鲟的吻部,呈梭状,最长可以超过身长的一半。”老站长一点不嫌弃林烁的问题简单,他像是面对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细致地向林烁解释:“吻部就像是白鲟自带的扫描仪,上面长有皮肤感受器,能够感受周围水流、水压的变化,帮助白鲟在湍急的河流中调整方向。你看它像不像是大象的鼻子?或是古琴的琴身?亦或是一把锋利的长剑?所以长江白鲟又被称作象鱼、琴鱼、中国剑鱼。”

    “它是华国独有的珍稀保护动物,也是华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被当时的人们称作鲔,诗经中说“有鳣有鲔“,其中的“鲔”指的就是白鲟。白鲟的体重最多可达到上万斤,性格凶猛,所以又有‘水中老虎’、‘水中大熊猫’的别称。”

    “诗经中就有白鲟,那么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在长江之中的?”

    “那可太久了,比人类的历史还要久。”老站长道:“它是一种起源于白垩纪的物种,在一亿多年前便已经生存在地球上,和它相比,我们人类三百多万年的历史不过相当于一个还在母亲怀抱里牙牙学语的孩子。”

    这个孩子年轻、莽撞,有无尽的智慧和惊人的胆量,他用令其它物种望尘莫及的速度成为了地球的主人,创造出瑰丽而丰富的文化、科学、艺术成果。但他也会犯错,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成就感令他有时会忘记人类本身也是万物中的一员,万物有灵,在享受自然的馈赠时,不应掠夺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

    “既然它已经在长江中生活了这么久,为什么会灭绝呢?”林烁轻轻地问。

    “因为这片水域的环境不再适合它生存。”老站长道:“上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长江的水文环境持续恶化,河道被挖沙采石的行为破坏,河水被两岸排放的化学物质污染,长江白鲟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狭窄,产卵和繁殖的水域都不复存在。再加上白鲟的肉和鱼子酱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很高,在过去的一百年中遭遇了过量捕捞。种种原因之下,等人类意识到的时候,它已经濒临灭绝。最后一只长江白鲟在2003年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见到过它的身影。”

    “说起来好笑,这个观测站是在1995年建立的,它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保护以长江白鲟、白鳍豚为代表的、独属于我们华国的珍稀保护动物,然而这里的大多数工作人员从未亲眼见过这些物种。他们为了一个希望来到这里,起早贪黑地研究长江的水文、气候环境、设立观测站、禁渔区,和当地的政府、渔民沟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写出一篇篇改善两岸水土、重建生态循环的论文……一切一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