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进60年代躺赢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7章 NB晋江文学城首发(第1/6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需要建立何种缘分才能称之为有缘人?

    这是围观群众都在想的问题。

    明娇小声问沈北:“妈在卖什么关子?”

    沈北笑而不语, 下巴朝佐木那边点几下,举起右手食指放到嘴边嘘一声,示意明娇不要说话。

    明娇似懂非懂,顺着沈北的视线看向佐木那边。

    沈北牵起明娇的手, 牵着她往前走,推开挤在前面的围观群众, 走到人群中心。

    叶蓁察觉到沈北的视线, 给他使眼色,示意他不要参与进来。

    沈北走过来是想给叶蓁当托,没想到亲妈不让自己参与。

    他默默往后退,假装自己是围观群众。

    叶蓁收回视线, 视线落到赵仁川身上。

    赵仁川比了个‘好戏即将上场’的手势, 领着一群人走进人群中心, 大声问:“方丈有没有告诉你你的有缘人叫什么名字?”

    叶蓁笑容加深,举起大声公说:“没有。”

    众人的好奇心被吊到顶点,听完叶蓁的话,整颗心猛地提了起来。

    叶蓁环视一周,停顿两秒后说:“不过我的有缘人是个心中有佛的人。”

    心中有佛还是没佛是主观问题。

    华夏人信神佛,信祖宗,但同时也不信神佛, 不信祖宗。

    华夏人的信仰与神佛无关, 和神佛灵不灵有关,神佛若是灵验便信神佛,神佛若是不灵验便不信神佛。

    因而叶蓁的话一出, 在场的大多数华夏人坚定认为自己不是她的有缘人。

    少数华夏人则觉得自己可能不是她的有缘人。

    樱花国的佐木正好相反,听完翻译的话,他无比确认自己就是叶蓁说的有缘人。

    佐木信佛,佐木家族信佛,佐木认为佛学高于一切,自己心中住着佛祖。

    佐木小声和翻译说话:“你告诉她,我要和她对话。”

    这里的她指的是叶蓁。

    “佐木先生,您今天约了李先生谈合作,恐怕没时间和那位女子谈论对话。”

    “不约今天,约明天。”

    “好的,请您稍等片刻。”

    翻译点头,穿过人群走到人群中心,当着众人的面走到叶蓁面前,简单和叶蓁介绍自己,然后指向佐木:“佐木先生想要和您对话。”

    叶蓁心里炸起烟花,脸上毫无波动:“现在吗?”

    “不是,佐木先生今天有事,他想约您明天见面。”

    叶蓁说了声好,翻译点了点头,转身走到佐木面前,小声和佐木汇报自己和叶蓁的对话情况。

    佐木拿下帽子,隔空和叶蓁点头问好。

    叶蓁回给他一个微笑,目送他和翻译离开。

    围观群众纷纷看向佐木,都在猜测叶蓁的有缘人是佐木。

    叶蓁面对围观群众,朝众人鞠躬。

    叶建兵走上前:“今天的表演到这里结束,同志们散了吧。”

    围观群众都想看热闹,听闻表演结束也不离开。

    叶建兵转身问叶蓁:“大姑,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

    叶蓁掏出手绢给沈川擦鼻子,他刚才连打几个喷嚏,喷了自己一脸的口水。

    叶蓁压低声音:“吹牛。”

    叶建兵表情僵住,怀疑自己听错了,掸了掸耳朵才问:“吹牛?”

    叶蓁点头,收起手绢,转身朝赵放招手。

    赵放走过来,叶蓁环顾一周,小声说:“一会你给大家讲一讲你遇到的那些神奇事。”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吹牛提高长原的知名度。

    赵放茫然地看着叶蓁,叶蓁解释:“就是你在云城遇到的那些神奇事。”

    “您是说我在赌石场遇到的事?”

    “嗯,说的夸张一点,最后一定要把你遇到的那些神奇事和珠串扯上关系。”

    赵放别的本事没有,在吹牛这事上绝对能拿满分。

    赵放嘿嘿笑起来:“那我可就吹了啊?”

    “放心大胆去吹,我给你吆喝。”

    说着话,叶蓁帮沈川、沈霖渊、沈霖呈脱下僧袍,拿出小梳子帮他们梳理好头发。

    她搬出一条长条椅,先抱三个小家伙坐下,然后自己再坐下。

    赵放压抑着激动走上前,拿起大声公,随地坐下:“同志们,说到与佛有缘,我倒是深有体会。”

    围观群众本来打算走了,这话一出,他们赶紧停下脚步。

    赵放清了清嗓子:“同志们,一年前我还在穷山村种地,每年拿工分分粮食,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穷苦日子。直到有一天,那是我命运出现转折点的一天。”

    赵放身上穿着价格不菲的衬衫,手上戴着几千块钱的名牌手表,头发梳的油光瓦亮,脖子上戴着一条金光闪闪的金项链,看起来和穷小子完全不搭边。

    围观群众打量赵放,有人催促说:“那天你遇到了什么事?为什么说那天是你命运出现转折点的一天?”

    赵放摆了摆手,围观群众不再说话,全都盯着赵放看。

    赵放被众人看得头皮发麻,下意识吞咽口水,扭头看向叶蓁。

    叶蓁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赵放再次吞咽口水,转过身,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说:“那天我提着一篮子鸡蛋走进供销社,走进供销社后听到供销社的两个工作人在说淘金者的故事。”

    围观群众中有人插话:“淘金者的故事我也听过,听说是有个叫赵仁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