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娘娘负责躺赢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6章 离奇(第2/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上愣是没有人敢出面劝阻此事,把个礼部尚书急的要撞墙。

    但哪怕自己撞墙,礼部尚书也是不敢劝的。

    这种于礼制不合的事儿居然就这么定了下来。

    之后皇上又亲为怡亲王做祭文,且不是一篇,而是每天一篇,悲痛之情溢于纸上。

    又因怡亲王仙逝于五月初五端午前日,皇上便道从此后宫中不许再庆贺端午佳节。

    且说以上举动只是皇上自己悲痛悼念,很快朝臣们就发现,皇上不但自己悲痛,还不许人不悲痛——凡举哀不够庄严悲痛的宗亲臣子俱受到了严厉的言语批评,而雍正爷也从不是个只动嘴不动手的人,于是言语批评后还有更严厉的处罚。

    其中最为倒霉的是诚亲王胤祉。

    在从前直郡王胤褆被圈禁,废太子已过世的情况下,胤祉作为当今皇上在外活动的唯一一个兄长,一贯是比别人有体面的。

    皇上虽不对其委以重任,但逢年过节的赏赐,对这位兄长倒也是厚待。

    可这回,皇上却一点不留情,直接拎出诚亲王,把他削的极惨。

    因诚亲王在怡亲王丧仪上不够悲伤,私下甚至还有对怡亲王的怨怼之语,皇上勃然大怒,直接给诚亲王爵位削没,府邸没收,把他直接赶到景山做了第二个守灵人——让他陪老十四去了。

    不但如此,皇上还道:“若非怡亲王生前,恳求于朕,再不要将兄弟子嗣革出皇室,朕早革了你的黄带子。如今你便感恩庆幸,去景陵圈禁思过,顺带感恩怡亲王去吧。”

    朝上一个敢给诚亲王求情的大臣也无。

    说实在的,诚亲王一直跟怡亲王关系不怎么好,这也是陈年旧事了。当时怡亲王的生母过世时,诚亲王不知是忙糊涂了还是不在乎这个庶母,反正在敏妃的丧仪期间,就把头给剃了。

    当时被发现后,康熙爷也动怒了,以不孝为名,削了诚亲王的亲王位,降为了郡王,好些年才升回来。

    这事诚亲王虽是自己错了,但也一直被罚的不痛快。

    后来怡亲王在康熙爷跟前失宠,诚亲王又复了亲王位,若有机会,自然就不免挤兑一下老十三。

    这样的情形,直到当今登基就颠倒了过来。

    皇上是什么脾气,用他的话来说:你要骂我护着的人,不如直接骂我。自然对诚亲王之前日常欺负他十三弟十分不满。

    当然那虽是皇上亲口说过的话,但要真有人敢直接骂他,他也就真敢干掉对方全家。

    闲话扯远,总之,积年的恩怨下来,怡亲王薨逝,朝上伤痛的人不少,但绝不包括诚亲王,他这些年都要憋屈死了好不好?

    他自为从前没得罪过老四,甚至他揭露大阿哥巫蛊镇魇太子,还间接性为老四登基铺路了呢。

    结果老四登基,就记着那点子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敲打了自己好多回不说,还总不肯给自己要紧的差事,以至于虽然都是亲王,他的威望和手里的权利比怡亲王这个不合的弟弟差了老远。

    对诚亲王来说,老十三过世,他不当场笑出来就是顾念一分兄弟之情了,还要他哀痛那简直不可能。

    而对皇上来说,他眼如明镜,谁不是真的为他十三弟哀痛,他看的可太明白了,于是挨个罚过去。

    对诚亲王这个跟他十三弟有旧怨的人,皇上罚的就更厉害了。

    直接让他消失在自己眼前。

    皇上一系列举动下来,朝臣们当真是噤若寒蝉,谁都不敢提半句反对的意见。只能以诚亲王血淋淋的例子提醒自己,举哀的时候,一定要哭的特别特别真实而伤痛。

    就算这样,皇上每日还都能挑出几个人相对不够悲痛的来罚一罚。导致哭灵活动变得十分内卷,每日都有拼命表现以至于哭晕过去的,带的旁人为了不被比下去,也只能更用力的哭。

    以至于怡亲王丧仪上的哭泣分贝,每日呈指数增长。

    直到五月底,怡亲王移殡,皇上当众吐血病倒后,这场每日挑选‘对怡亲王薨逝不够悲痛者罚’的事端才告一段落。

    ——

    皇上既病倒了,便需妃嫔侍疾,熹妃自然则无旁贷。

    这回她到九州清晏,发现宫人们对她越发恭敬了。

    倒不是弘历要做未来皇帝的消息漏了出去。

    且说皇上当日虽指定了储君,但在场大臣们都是做官做老了的,也不会傻到跑出去宣扬,所以此事还是只限于十来人之内。

    宋嘉书这个待遇,主要还是当日她担着责任,让张有德能够派人及时请来了皇上。为此张有德感恩戴德,对熹妃格外恭敬。其余宫人是不明觉厉,跟着总管太监这么干而已。

    张有德是真的感恩。

    他都能想到,要是他再晚一些通知到皇上,要是皇上来不及赶到圆明园,怡亲王就仙逝了,那他现在绝对已经被皇上‘委以重任’,去地底下继续跟着伺候怡亲王去了。

    宋嘉书进了九州清晏,入目一片素色。

    见到皇上时,她不由松了口气,皇上虽病着,但并没有她预料中的憔悴支离。

    待到用膳的时候,她发现皇上也没有不吃不喝,拒绝治疗,反而认真地吃药,用饭的时候也认真荤素搭配的在用膳,甚至还在饭后不用人劝,就主动喝了一盅太医院配的药膳。

    宋嘉书不免诧异。

    皇上便道:“十三弟临去前曾劝过朕,若他离世后,朕如同皇阿玛皇额娘走后一般,不能进饮食,那他于地下也会魂灵不安,不能往生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