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那三年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章 (一) 想退学想退学想退学(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我的高中生活,是以“想退学”,开始的。 ——康乔

    中考之后的暑假,我是过得极其悠哉的。

    原因很简单,中考超常发挥,学渣咸鱼翻身。

    大概是因为祖坟冒了青烟,中考时不会写乱蒙的选择题,几乎全对;那年中考的数学卷子又出得极其简单,有区分度的难题一道也没有,别的成绩尚可唯独数学不行的我因此占了极大的便宜,分数简直是直冲云霄;更巧的是,当年江城市教育局第一次出台了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而练了九年跆拳道,打遍少年宫无敌手的我,刚刚好拿到了加分资格,又白白多了20分。

    天时加地利加人和,让出身于“爹不疼娘不爱,学生多半要完败”的超级普通中学十九中的我,高高越过市一中录取分数线,踩线进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进了市一中,你就是一只脚踏进了重点大学的门;进了市一中的重点班,那真是提前收到了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啊!前途无量!”

    我,我妈,我爸,我们全家都信了,我爸妈还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一众亲朋好友,麻将友斗地主友饭友。

    我家是开饭店的,爸妈社交圈里全是厨子和菜市场买菜的,晚辈里考上一本的数量至今还是零,多数初中毕业直接进技校,而我横空出世,闪瞎了他们的眼。

    我爸妈高兴的直接把饭店关门了两星期,带我出门游山玩水,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嘴都笑歪了,那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中了体育彩票,还是一个亿的那种。

    无忧无虑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高中开学的日子,我就这样,带着刚旅游完的好心情,带着在三年后冲刺985保底211的信念,走进了一中的校门。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死。

    刚踏进班门,我就感到了一股不一样的氛围,别的班这个时候都是新同学相互聊天热热闹闹破冰的,怎么传说中的重点班这么安静?

    陌生的新同学们都安安静静坐在位置上,几乎都在低头看着什么东西,我仔细看了一下,一个小眼镜拿着单词书,封面写着“高考必备3500”,真是难以置信,这是在背单词?还是在背高考单词?离高考不是还有三年吗?

    草草扫视了一眼,座位已经差不多坐满了,同学们都到了,看了一下时间,离计划的报道时间还有十五分钟,我并没有迟到。

    只有最后面的位置还空着,我默默坐到倒数第一排,屁股沾到凳子的一刹那,凉,真凉。

    我的心,也慢慢凉了。

    四周安静得像是一潭死水,唯一的声音是微弱的背单词声,还是立体声环绕的,简直像恐怖片一样。

    这可太难适应了。

    我在普通中学的所谓重点班待了三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场景。

    还没把凳子捂热,班主任就进来了,是一个看上去很不好惹的中年女人,她眼睛很大,人往教室门口一站,自带摄像头监视功能。

    她看了看讲台下的我们,又看了看手表,露出满意的神色。

    “现在离我要求的时间还有十分钟,大家都到齐了,很好,我希望大家能一直保持,不仅不迟到,还要早到。”

    末了,她还带着微笑,补了一句,“我们培优班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不知为什么,听到这句话,我只觉得虎躯一震。

    我,似乎是来错地方了。

    接下来就是自我介绍,也可以说是,对我康某人的“降维打击”。

    一个高高瘦瘦白白净净的男生走上讲台,“大家好,我叫林晨,我是五中毕业的,爱好不是很多,我就喜欢看看书看看电影,运动细胞不太行,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他身上有种清爽的气质,很符合我对学霸的想象。

    班主任怀着慈爱的目光看着他,补了一句:“小晨可是咱们市的中考状元。”

    我:“果然是学霸!不,学神!”

    一个扎着高马尾,看起来其貌不扬的女生走上了讲台,“大家好,我叫顾令,我和林晨初中是一个班,我比较喜欢唱歌,虽然,唱得可能不是很好听。”

    班主任依旧怀着慈爱的目光看着她,补了一句:“令令可是咱们市的中考第二名。”

    我:“我直呼牛逼!”

    一个穿着一整套酷炫运动服,额头上还戴着发带(后来我才知道那叫运动头带)的男生走上了讲台,他的气质和周围格格不入,像是躁动的电音混进了古典音乐厅。

    “我叫叶之问,我们都是一个班的,我呢,比较好动,篮球足球短跑长跑都会一点。”

    班主任此时已经是浑身散发着母性光辉,“之问是第三名,我们之问哪还是粗心了一点,少错一个空,就和林晨同分了。”

    我:“喔!”

    等等,我咋觉得有点不对劲。

    这怎么还没开学就已经这么熟悉了?

    自我介绍有条不紊地进行,同学们按照座位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走上讲台,介绍自己的姓名,自己的初中,自己的爱好,然后班主任会恰到好处地再补一个成绩介绍。

    他们的脸上,那真是写满了意气风发,也对,这些即将与我共度三年的同学们,不是“考到全市第二十算是发挥失常”,就是“竞赛奖项拿到手软”,要不就是“二胡算是我的个人爱好,现已拿到十级证书”,他们当然有资格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当然有资格把意气风发写到脸上。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这些新同学们,似乎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