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大画家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17章 还不够吗? 相约黄昏后,你我……(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晚上八点多, 乔纳庄园的前庭处,灯火通明。

    华父搬了个躺椅过来,舒舒服服的躺进去。

    沈佳儒把一楼客厅中的老人沙发拽到边上, 身体陷进去,惬意的姿势太适合读报。

    钱冲几人也搬凳子的搬凳子,准备饮料的端酒满杯……

    一群人忙忙碌碌的摆阵,折腾了十几分钟, 大家才找好自己的位置, 摆好自己的座椅,确定手边有酒,然后找到最舒服的姿势坐定——

    ‘读报会’终于要开始啦!

    这到底是一场对华婕作品的彩虹屁盛宴?

    还是审判?

    亦或者是毁誉参半的理性讨论?

    请拭目以待。

    最先为我们读报的,是声音好听,人还好看的沈墨同学。

    少年歪躺在巨大的圆椅中, 双脚交叠搭在椅子拱形的扶手上, 举着手中的杂志,一边阅读法文杂志, 一边为大家翻译。

    他的声音低沉, 含着少年音的清润, 和步入微熟的沉浑:

    “……被随访的参展群体,他们有的是坐格子间的金融白领,有的是电话接线员,有的是最平凡的office女性,有的是忙碌于客户和老板之间的高收入商务……

    “1欧元1张的《火热的少女时代》票价, 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盒香烟, 打一次车,吃一个面包的价格,这样一笔钱, 能换来几个小时的愉悦享受,是绝对值得的。

    “……相同点是,他们每天往返于家、公司、学校、饭店或酒吧,每时每刻抬头看到的都是天花板,各式各样的天花板,高的矮的,就那样一块儿大,是困住他们的盒子盖。

    “……25欧元的《凡尔赛双年展》中,抬头看到的是蓝天和鹰,云和星;望远看到的也不是老板的办公室,而是羊群和天草辽阔的天地尽头。

    “那种体会,像是从锁着他们的盒子里,打破了一扇窗,得意将头伸出去,喘一口气,望一望外面的世界。”

    “……”沈佳儒听着杂志上描绘的巴黎市民眼中的华婕的画作,心里涌起一种感慨。

    时势造英雄。

    华婕遇到的,大概就恰巧是天时地利人和吧。

    当初他也只是觉得,国内人追逐外国人的步调,更多的是看油画和高人气大家的画展,而法国是当今世界艺术界的领头羊,或许会更懂得欣赏华婕的作品,所以才带着华婕去见伊万先生,想把她的起跑线放在法国。

    但即便是提起这个建议的他,也未想到华婕的画来到巴黎后,会正巧击中经历了经济颓废的几年,承受失业压力的打工民众的痛点。

    想一想,现在国内开始工作、进入职场的人群,都是从贫穷时代、农业社会走过来的,这些人看到高楼大厦才会惊叹,才会向往。

    谁会向往田野和草原呢?那有什么好稀奇的?小时候饿着肚子见的多的就这玩意啊。

    偏偏来到已经进入商业社会多年的法国,就成了稀奇有趣的内容了啊。

    “……他们不是长年沉浸艺术的藏家,或许看不懂高超的画技,隐藏在画面中的透视感,和那些精妙的色彩搭配与艺术魅力。

    “这些人中,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看展。

    “可他们能读懂画面中,笔者通过线条、颜色、素描关系、色彩关系,所传达出的真正的对生活的热爱。

    “正是拥有对生活的最真挚的温暖情感、涌动不休的热情的创作者,将悠闲生活、温馨情感的描绘融入画中,才打动了这些虽不懂艺术,却也有血有肉,也懂得欣赏最基本的美的参观者们。

    “于是,这些人又开始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八次的看展。

    “并推荐身边的朋友们都来……”

    方少珺原本翻译时语气是平和的,可讲着讲着,她的语调就波荡起伏起来。

    在读这些文字时,她也生出骄傲和感动,也觉得与有荣焉。

    这些杂志还是有点水平的,也不全是为了抓人眼球,就随便乱写的无良人士嘛。

    “……在城市中生,在城市中长大的人群,对于《火热的少女时代》画展中描绘的中国东北田园风光,充满了好奇。

    “那些山、河、湿地、草原……那些精致的农家小院、挂在木棚屋房檐下的玉米、松树林里狂奔的狗、河滩边的野炊、捕到大鱼后淳朴面容上的笑、丰收时节沟壑皱纹也抹不去的幸福……”

    念到这里,钱冲一向直愣愣的语气都变得和缓下来,他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原来有这样美好的风景,正是落在华婕的画里,它们才出现在他眼中,也被这本杂志所解读:

    “在乡村中生,小镇中长大,城市中求生的人群眼中,这些风光是情怀,是在另一个国度中的桃花源。

    “人们渴望、期待、向往。

    “那种华婕笔触下描绘的,没有快节奏的焦虑,没有资本家的施压,没有攀比不休的疲惫,从社会和众人眼光中解脱的,自由、美好、悠闲的他国风光,和异域幸福生活。”

    钱冲的翻译结束,所有人都望着杯中酒液默默出神。

    这就是华婕画中的世界,眼中的生活吧。

    只有心中有美好的人,才能画出美好吧。

    人们总说只有受诅咒的艺术家,才能画出惊世之作。

    疯掉的梵高,痛苦的蒙克,才能画出扭曲的《星空》和《呐喊》。

    可在这个被城市机器压垮的发达国家,华婕的清新和幸福,却忽然成了风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