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长公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0章 “急转” 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又一次大朝会, 不说见到冷星本人,连冷星返航回京的消息都没有传出丝毫,所有弹劾冷星的朝臣都渐渐放开心肠, 言辞也越发激烈。

    虽然皇上还是拖着没有处置, 但麻尔图已然在户部端起了尚书的架子。

    公主没回来,这事一点也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无法无天惯了的人,哪里知道惧怕, 不过, 这次可不同以前, 这是真正的朝政, 皇上再宠着她,也不会由着她胡闹不管。

    即便皇上果真如此偏袒二公主, 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一个女子,呵, 多少大臣心里不满着呢,不过是没个由头而已。

    满朝文武是不看好公主理政, 但朝廷的公务政事多如牛毛, 有利可图的任用调动, 更是件件要紧, 比如太子提议的运动会已经拟好章程了, 但由谁出面主持?又比如两广总督的缺儿由谁补?

    而冷星这事拖了又拖, 她人一直没回来, 结果又是大家可以想见的,所以,众朝臣都慢慢丢开手去, 只照例在折子上头说一说,不再时刻关注着。

    但就在各派大臣为了两桩好事争破头的时候,金银的价格却开始缓慢的回落了。

    六月十一日,星徽证券分立出来的星徽银行宣布,在银行储存金银不再发给利息,反而要付银行办理金银储存的手续费和仓库管理费,星徽银行接受且只接受新币的储蓄业务。

    高官权贵自己家里都有银库,也有自己的庄子铺子,并不把星徽银行的微薄利息放在眼里,自然也不怎么关注星徽银行的这条新规定。

    但普通百姓却是计较这几分几厘的利息的,但仅仅是如此,在新币不断贬值的大背景下,也不会有人傻到用金银铜板去换了新币。

    “急昏头了,”一直关注此事的麻尔图摇头鄙夷道:“星徽银行如此规定,非但拉不回金银的价格,反而会把自己赔进去。”

    那些个普通百姓是为着利息,为了占便宜才来的,如今便宜没有了,还要他们要么倒拿钱出去,要么将手中值钱的金银铜板换成不值钱的新币,这么两个选择,都是有损自己利益的,如此,他们只会选择第三个选项,一拍两散,不存了。

    麻尔图鄙夷之余,越加自大,对于星徽的关注稍松,开始专注于给徐元文施压,企图拿回他那部分权柄。

    席勒纳也听说了星徽银行的新规定,有心想要寻星徽银行的负责人过来提点几句,但想了想还是作罢,这会,这样的情景,他也没法子提点别人什么,而且建立中央银行之初公主就说过,中央银行不办储蓄业务。

    至于他自己的私财……

    说来惭愧,他或许还为金银价格的上涨,新币的贬值出了一份力。

    “法子虽急切极端了些,但心是好的。”他也只能如此感叹一句了。

    户部的事务权利,早在接手中央银行时就转移了出去,而徐大人如今被麻尔图紧盯着,也没法子从户部调出银子来解决星徽银行即将面临的挤兑风险。

    挤兑风险,是的,虽然都是普通百姓,但积水成渊,汇集到一起也是不小的数目字。

    至于外人如何知道这一点,没见星徽银行都打起感情牌了。

    星徽银行宣布新规定的当日,排队取钱的队伍差点没排出京城去,而次日,大街小巷里突然就传唱起了冷星的历次功勋,从小时候的疫苗、救灾的情,到后来股票、债券的利,所图为何?

    还不是想要知道感恩的百姓们感念她的好,不要着急取钱;不知感恩的百姓也多想想二公主从前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现在换了新币,或许是捡了天大的便宜。

    “确实是捡便宜,按照官方兑率来算,现在用金银换新币,能多换一小半呢,发财了。”议论的人哈哈大笑,不以为意。

    是捡便宜,可这样的便宜谁愿意捡?

    二公主负责推行新币的事,大家都知道,甚至有身份有眼力的人隐隐能猜到前头学会股票大跌也有二公主的手笔。

    “但黄金白银又不同于股票,这样的东西,实打实的东西,怎么把它的价格拉下来?”

    几人皱眉苦想,最后也只能摇头道:“二公主不在,星徽到底是差了些。”

    “唉,他们也是着急。”

    星徽的人急了,星徽的人确实是急了,次日他们就又急得出了昏招。

    星徽百货,及在星徽证券上市的各家店铺,用新币支付,一律享受九五折优惠,用铜板、白银和黄金,却是按照官方价格交易。

    这个官方价格有两重意思,一是店里的官方价格,不打折扣,二是按照中央银行的官方兑换价格,一枚铜钱只作一角,一两白银只作一百元使用。

    “真是疯了!这是把星徽银行搭进去还不够,还要把星徽百货,把那些上市的大大小小的商家都赔进去?”

    他们按官方价格收了新币,但转头却是得以市价是进货的。

    但别说,还真有用,好些个拿着新币准备亏本换铜钱的,听到消息,都转头去了星徽百货或其他上市的店家把新币花用了,新币不再全然无用,金银上涨的价格自然就慢慢止住了。

    “饮鸩止渴罢了。”麻尔图听到消息,不过片刻皱眉,便不屑道。

    即便星徽愿意自掏腰包贴补着差价,但,愿意以官定兑换率交易的只有星徽及在星徽上市的商家,在外头,人家还是更愿意收金银铜板,而金银的价格仍旧是远超官价的。

    但形势很快便极隐秘又自然的发生了新变化。

    有不少人灵光一闪,发现了这里面的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