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食色佳人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8章 野趣 解决货源和四菜一羹(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鱼莜和柯奕臣驱车来到西庭镇, 因昨晚刚下过雨,道路泥泞不堪。

    镇里的主路还好,再往里走, 不是路旁随便停着的三轮车挡道, 就是不知从哪窜出来的土狗和大白鹅,耀武扬威地挡着车前。加上昨晚下了雨, 道路泥泞不堪,柯奕臣的商务车车轮差点陷在坭坑里没出来。

    驶入西庭镇半个多小时, 连两公里都未开到, 两人干脆弃了车, 腿着往山上走去。

    鱼莜此行是来找梅鲚鱼的货源, 不去湖边,反而带他往山上走, 柯奕臣有些奇怪,但也没开口问。

    两人并肩走着,两侧的林地散发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 虽还未立春,竹林已然翠绿, 碗口大的竹竿形成自然的屏障, 越发衬得这个小镇与世隔绝。

    鱼莜光顾着看前面的路, 没注意踩到了湿滑的青苔, 好在柯奕臣眼疾手快地抓住了她的手, 才避开了摔个狗啃泥的悲剧。

    “慢点。”

    “以前不管刮风下雨, 我都满山遍野地跑, 现在在城市里住久了,倒有些不习惯了。”

    “这里的宁静和风景,是城市里比不了的, 能在这样美丽又淳朴的地方长大,我很羡慕你。”

    柯奕臣的话不似作伪。

    鱼莜带他来之前还有点担心,以为像他这样的少爷,来到乡下会很不适应,嫌弃这里的山路不好走,嫌弃这里网络信号差,嫌弃这里种地还用原始的肥料,以至于空气里也飘着淡淡的气味……诸如此类。

    听到他会这么说,鱼莜想起他应是很喜欢自然风光的人,之前在温泉山庄,她不小心掉进雪坑里,也多亏了他随身带了的登山绳索。

    鱼莜萌生了一个小想法。

    两人很快就到了鱼莜以前居住的镇子上,在乡路溜达的大黑狗看见鱼莜来了,先是一愣,然后以八百迈的速度奔上去,对着她激动地又跳又扑。

    “大黑,你还记得我!”

    鱼莜弯腰揉了揉它的脑袋,大黑狗响亮地汪了一声,以作回答。然后两条前腿作拜年状,讨食之意明显。

    与其说,它记得鱼莜,不如说是记得鱼莜煮的肉骨头。

    “我现在身上没有带吃的,回头再来喂你喔。”

    大黑狗好像听懂了,呜咽了一声,有些失望,但仍跟在两人后面,像个保镖。

    鱼莜带着柯奕臣穿过乡路,没有去自己的院子,反而先去了隔壁周婶子家。

    周婶子家里有一条渔船,两口子靠打渔为生,院子里堆成山的渔网,散发着淡淡江水的腥味。

    “周婶子,在忙呢。”

    院子的门没关,周婶子正坐在马扎凳上,修补渔网的松动之处,听到有人叫她,抬眼一看,惊喜地说:“鱼家丫头,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啊?”

    看到鱼莜身后还站着个高大帅气的男人,更意外了:“还带了男朋友回来啊,真好。”

    “不是……”鱼莜刚要解释,就听见柯奕臣礼貌问好:“周婶好。”

    “小伙子真懂礼貌,快进来坐吧,”周婶子忙起身招呼他们。

    “周婶子,我这次回来是有事要办的,对了,今年打渔的收成怎么样,鱼货好卖吗?”

    听到鱼莜这么问,周婶子叹了口气:“收成别提了,往年还好,最近两年捕上来的梅鲚鱼太多了,其他值钱的像白鱼,白虾,产量越来越少了。今年捕上来的梅鲚鱼,除了晒成了鱼干的一部分,就没卖出去多少,全臭掉了。最近,政府也在管,放流了不少白鱼来管控梅鲚鱼的数量,可是却也不太顶用。”

    梅鲚鱼是太湖盛产的湖鲜,在明朝,被称作贡鱼,其肉质鲜美,但缺点是刺多肉少个头又小,处理起来极为麻烦。更别说将其剔肉制作成馄饨这样繁复的做法,只有人手多的大饭店会这么做。

    这种鱼一离开水就会死,梅鲚鱼虽然产量多,但因为刺多,本地人都不爱吃,偶尔会在捕鱼季买几斤新鲜的回家熬汤喝,绝大部分的梅鲚鱼都被晾晒成了鱼干,方便储存,也更容易销往外地。

    鱼莜记得市场上,梅鲚鱼是十元一斤,而梅鲚鱼干一斤就要近百元,五斤鲜鱼就可做一斤鱼干,鱼干的利润是鲜鱼的好几倍,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新鲜梅鲚鱼供应少,而鱼干多的原因。

    照这么说,做鱼干反而比鲜鱼赚得多,鱼莜问周婶子:“为什么不干脆把鲜鱼都晒成鱼干卖,这样既赚得多,也不怕鲜鱼腐烂浪费了。”

    周婶子苦着脸:“说哪有那么容易,镇上有两家万斤规模的鱼货晾晒场,鱼干市场几乎被他们包圆了,我们这些小渔民在自家院子里也晾不出多少的鱼干,卖也没有人收,只能自家吃了,我都想过了今年,把渔船卖了,去买两亩地,哪怕种些水果,也比这捕鱼赚钱啊。”

    原来是这样……

    进京比赛之前,鱼莜回过家乡一趟,当时看到周婶子在晾晒鱼干,以为她捕的鱼货太多了吃不完,没想到今年的鲜鱼生意这么难做……

    鱼莜回头看了柯奕臣一眼,后者点点头,俩人现在的默契已经到了一个眼神就心领神会的程度。

    鱼莜笑着对周婶子说:“婶儿,以后你捕上来多少梅鲚鱼,我就收多少,你联系下其他几家生意不好的渔民,我都要。”

    周婶子眼睛一亮:“真的?丫头,你没哄你婶子吧,你一个人哪吃得了那么多?”

    “不是我,是整家餐厅,每日最少要三千斤。”

    “好好好,三千斤没问题,你那餐厅在镇子什么位置,我叫人给你送过去。”周婶子笑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