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学大师在古代

报错
关灯
护眼
39.治牡丹花(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湖面平静,然而却听得轰隆隆的惊涛骇浪之声,闻者无不称奇。

    因而,未到秋季,明月湖的船坊便开始热闹起来,不少文人骚客和权贵之家慕名而来。皇上也不例外,打算从月牙湾出发,顺着退潮的潮水离开明月湖,进入广阔的海域,沿着海岸线游逛一圈。

    白亦容坐着自家的马车,跟随着永和皇帝,来到了明月湖。为了这一次的中秋盛宴,官府特别造了一艘结实的楼船,高达三四层楼,约有十余丈。

    永和皇帝下了马车,带着一众臣子浩浩荡荡地登上了这艘船。

    酉时时分(即现代时间五点到七点),船开始出发,宴会开始。

    整艘楼船灯火通明,在茫茫水上行驶,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这艘前所未有的大船在风的驱使之下,迅速离开明月湖湖口,进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趁着夜半退潮的急流,船快速航行。当夜,万里无云,皓月当空,放眼望去,大海之上是一波又一波的碎金色光点。

    永和皇帝酒酣之际,诗兴大发,便下令众臣以月为题,写一首诗词来。

    座位最末尾的白亦容微微一笑,写策论他不行,写诗歌他却是实打实的在行的。他醉心于华夏历史,自然也钻研过诗词一道。却见旁边的一个五品官员冲他一笑,露出了明显不怀好意的表情来。

    这个只会种田大字不识的泥腿子也上得台面?切,就看他们这些文官这次如何将他的脸皮扯下来,扔到地上,狠狠地踩上一遍。

    永和皇帝已经下令分发纸笔墨,让众人写诗了。等他想起了白亦容的时候,心里有些后悔,万一他这次出丑了呢?那不是应了百官那句话,白亦容无才。

    不过,皇上又不好收回成命,再者他也好奇白亦容是否能够做出一首诗来,哪怕是一首打油诗也好过什么都不会。

    虽然是他钦点的农官,他还是希望白亦容至少有点文采,但愿他能给自己长点脸,永和皇帝摸了摸脸皮,心道。

    然而,看热闹的可不止一个。白亦容身边的一个官员忍不住笑着轻哼一声:“白大人,待会儿还请多指教了,想来大人的诗作必将惊天地泣鬼神。”

    白亦容输人不输阵,说:“彼此彼此。”

    他抬头巡视一番,许多人正苦思冥想,还有人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见白亦容看过去,那些人便露出了鄙夷而又骄傲的笑容。

    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白亦容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破旧的山神庙还在,他连屋顶的蜘蛛网都看得清楚,再也不需要戴着穿越前那厚如瓶盖的眼镜。

    再也回不去了,他心想。

    一条温热湿滑的舌头舔过他的手指,他愣了下。

    一只全身黄色长毛的狗站在他面前。

    白亦容愣了愣,开口道:“大黄,你还没走啊!”

    大黄低头抬起爪子轻轻一拨,将一只死兔子拨到了他的面前。

    大黄是白亦容捡来的。刚遇到的时候,大黄常常吃不饱,甚至一整天都吃不上饭,实在是找不到吃的,它便靠着泥土和树枝为生。大概是常年的营养不良,它瘦的皮包骨的。

    有一次,它饿得实在受不了,便钻进白亦容家的鸡圈,偷偷吃鸡圈里的鸡食,恰巧被白亦容发现了。看到它哀求的眼神,白亦容操在手中的棍子怎么也打不下。

    当时,白亦容想了想,转身回屋,捧出一碗鸡食,放在它面前。

    就这样,阿黄每日都会在饭点来等白亦容给饭吃。

    等到稍大一点,大黄学会了打猎,偶尔会叼老鼠或蛇放在他家门口权当谢礼。

    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白亦容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只有大黄陪着他。

    一场大水冲散了他的家,让他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回到了起点。

    跟随着流民,他一路流浪着。

    走了很久的路,终于看到了一个村子。白亦容的心微微提高起来,略带着些兴奋,身边的大黄似是也察觉到他的心情,嗷呜地叫了几声。

    白亦容穿越到这个世界不过半年,半年前他还是个农学博士,主要研究古代农学方面,然而一场事故让他穿越到这个鸟不拉屎的落后地方。

    这具身体不过十三岁,正是能吃会喝的少年时期。都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些日子要不是大黄打猎,他准给饿死了。

    一路走来,饿殍遍野,死者不计其数。饿得疯了的人吃光了树皮和野草草根,最后吃观音土。观音土吃了下去确实能够暂解饥饿,然而,却消化不了,白亦容亲眼看到不少人吃观音土拉不出大便给活生生胀死。

    宁做饱死鬼,这个观念让无数饥饿的人前仆后继地食用观音土,即便他们知道观音土可以吃死人。

    比起这些人,有大黄打猎的白亦容算是运道不错的了。

    当看着同行的流浪者用带着饥馋的目光看向大黄的时候,白亦容带着大黄悄悄离开了。大黄离不开他,他也不想让大黄成为那群人的盘中餐。

    白亦容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个汉子,他用略带戒备的眼神看着这个外乡人。

    “有啥事?”这个汉子用带着浓浓口音的通用话问。

    “你们这里雇人干活吗?”白亦容问。

    汉子不客气地上下打量着他,说:“不需要。”

    说完,门就碰的关上了,白亦容碰了一鼻子灰。

    接下来,白亦容又问了几户人家,都是这般回答。最后还是有个好心的阿婆提醒他:“少年郎,你咋不去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