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人嫌人设自救指南[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2章 京剧名角与废物少爷(3)(已修)(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吃过饭,秋阳正盛。

    封野问道,“你回去吗?我送你。”

    顾晓寒有些惊讶,“你可是第一个吃完饭就要送我回去的。”

    封野解释道,“我下午要去学校报道,刚从英国回来,老爷子催了好久,让我快些入学。”

    “大学生。”

    顾晓寒清冷的眉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嘴上却打趣。

    “什么学堂?”

    “华商大学。”

    顾晓寒挑眉,有些惊讶,心道,这金玉其外的小少爷竟还金玉其中。

    他夸道:“果真优秀。”说完他又觉得这几个字似乎不够,道,“没想到封家公子学识这么好,说自己被国文老师骂,也是谦虚之词。”

    封野笑了,燕都城内说他纨绔不堪的人多,念他学业优异的人倒是没几个,分明只是个加塞进去的少爷,十分不上进。

    他无奈道,“不是谦虚之词,是确有其事。不过我读的金融专业,不考国文,只考英文和数学。”

    封野转移话题道:“你回周家园?”

    顾晓寒:“嗯。”

    顾晓寒:“你果真是请我而吃饭的。”

    “不然呢?”封野下意识道。

    顾晓寒只对着他笑。

    封野立刻闭嘴,与顾晓寒对视良久,过了一会儿也跟着笑了。他低下头,脑中还想着那双桃花眼,清冷中有些勾人。

    这顾晓寒还真是奇奇怪怪。

    两人起身,走出饭店。

    门口已经停了一辆汽车,驾驶室走下来一个人,正是封家的司机。

    司机走到两人面前,恭恭敬敬道,“封先生,家具已经搬进芙园。”

    封野应了一声,看了眼旁边的青年。

    顾晓寒摇了摇头,只道,“周家园不远,我走回去便是。”

    封野道,“那我陪你走回去。”

    顾晓寒笑着没说话。

    “初秋景色正好。”顾晓寒走在路边,盯着路旁一排进口梧桐,那叶子已经黄透,还牢牢地挂在枝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光。

    封野顺着看过去,这一排并列整齐,倒是颇有几分气势。

    “不过也没有多好。”顾晓寒道,他偏过头问,“你见过江南初春的柳树吗?”

    封野摇头:“没有。”

    顾晓寒道:“贺知章说的没错,真是‘绿丝绦’,软若青丝,二月的风一吹就荡起来了,一根根上结着嫩绿的尖芽,十分生机勃勃。”

    封野想象了一会儿,道,“或许是很棒的美景。”

    “是很美。”

    顾晓寒忽然凑近封野,他比封野高出一点,那只淡粉色的唇刚好逗留在封野目光之中,近得有些头晕目眩。封野见顾晓寒抬起手,在他头上一触,摘下一只碎了一半的梧桐叶子,他用手指捏着,在封野面前晃了晃。

    圆润玉色的指尖夹着那片橙黄艳丽的叶片,对比旖旎,似乎空气中多了几分挑逗的味道。

    “头上有脏东西。”

    顾晓寒礼貌地退回最初的位置,一米之外。

    若不是忽然降低的好感值,封野差点以为刚才都是幻觉。

    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分明是他主动的,为什么好感度不增反减?

    封野带着疑惑,送了顾晓寒后,叫了黄包车去学校,忙着申请手续和芙园搬家的事务,忙了很有几日。

    等到《玉堂春》第二场开演的时候,才抽出空又找柏煦兴要了一张场票。

    说实话,封野直到现在都没弄清楚顾晓寒的好感度变化规律,只能靠长期刷脸,先让对方适应自己的存在。

    顾晓寒当日亮相过后,各大日报沸沸扬扬宣传,第二场的票出箱便售罄,这燕都城内所有人都在念叨这位角儿。更有人评论,说他是继周兰竺先生之后,最优秀的青衣。

    封野没坐那二楼的包房,让剧院老板安排了第一排中间的好位置。

    没料到,刚坐下就遇见了熟人——说是熟人,其实就是封野的狐朋狗友,燕都顾家的二少爷顾崇礼,大名鼎鼎的败家废物,同封野一起横行燕都各大声色场所。

    顾崇礼长相比较贼眉鼠眼,身上的定制西服都被穿出了一种汉奸的风韵,封野倒不是真的喜欢同顾崇礼鬼混,只不过在顾崇礼真·废物的掩盖之下,封野显得没那么面目可憎。他还是给自己留了后路的。

    两人见面,封野虚伪地寒暄了几句,顺便约好了下次一起喝酒的日子。

    封野心里有了盘算,顾崇礼不就是顾晓寒那位凤凰男父亲的儿子吗?这样算来他还是顾晓寒同父异母的兄弟。

    据封野这几日的了解,顾继德在燕都城娶妻发家后,缺德事干多了子嗣不顺,纳了好几房姨太太,原先是生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现在除了顾崇礼和他另一个哥哥顾崇晟之外,都纷纷夭折了,每个都没活过十岁。

    所以即便这顾崇礼平日欺男霸女,只要不闯出什么大祸,顾继德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宠溺十分。

    前几个戏目都是周家园出来的,生旦净末丑,姿态与唱腔都好,却始终缺了感觉,能做京剧,却做不了角儿。难怪周兰竺先生慧眼识珠,这些年只收顾晓寒这一个徒弟,连自个儿亲儿子都没这么上心。

    压台便只是顾晓寒。

    是《玉堂春》的第二折 《庙会》。

    顾晓寒刚出场,就见到台下相谈甚欢的两位熟人,眼神中划过一丝不可见的暗光,在锣鼓声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