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虐文病美人看上我了[穿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32章 铜板(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那日姜城子见祝久辞穷得可怜, 大发善心只取了一枚铜板作为送信的报酬,这一趁火打劫的行为着实被祝久辞鄙夷了半日。

    待祝久辞恋恋不舍把好友送出宫门,站在红墙绿瓦底下偷偷抹眼泪的时候, 这才发现自己的荷包里不知何时盛了满当当的银两。

    “这人!”祝久辞追出去,宫卫明刀一晃把他拦下, 他僵直站在宝刀后面, 眼看着姜城子的身影消失在尽头。

    祝久辞抱着鼓囊囊的荷包与信笺回去,在红木软椅里呆坐了半日, 心情意外好转起来,倒是没再如一个月前夜夜哭着醒来。

    接下来的几日,祝久辞从早到晚抱着桃花信笺不松手, 想昭歌了便闻一闻,心情低落了也嗅一嗅, 没几日过去, 祝久辞惊惶发现信笺桃香愈发淡了, 几乎嗅不到香味。

    这一下子不敢再拿自己狗鼻子去糟蹋那宝贵信笺了, 花重金从某个藏宝的小太监那里买来传说中西域仙王爱用的留香帕, 好生将那信笺裹起来,供到了阆秀宫最高的宝阁顶上,日日抬脑袋瞻仰。

    阿念对于祝久辞这般虔诚顶礼的行为分外不满, 日日拉着他往外面跑, 照他的小脑瓜来想, 就算要上香,也得去万佛堂供着,这一张花布裹的小破纸能带来什么福缘,哪有人日日对着一张破纸流哈喇子!

    为了防止他的宝贝小主子被破纸迷惑了心智,阿念使足了吃奶的劲儿把祝久辞往外拽。功夫不负有心人, 祝久辞总算不眼馋那桃花信笺了,开始整日变着法地往渡清殿跑。

    虽说渡清殿守卫森严,祝久辞是万万进不去的,但是不妨碍他从别处想办法偷鸡摸狗藏东西蒙混带进去。

    可怜小阿念成了他的帮凶,跟着他一块候在御膳房外。

    “安公公又送吃的呀?”祝久辞贼兮兮探脑袋。

    “嘿呦!吓死老奴喽!”安公公拍着胸口弯腰,“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祝久辞掐起一丝长发看了看风向,跟着他贫嘴:“东面来的暖风呐。”

    安公公哼哼一声,身后几名提着食盒的小跟班退到一旁去。

    祝久辞连忙揣着荷包上前:“这不是想您老人家了,几日不见如隔三秋,连这——”他把石墩子一样的银两放到安公公怀里,拍拍那宝贝银疙瘩接着道,“它都想见您!”

    见安公公没拒绝,祝久辞把阿念揪过来,从他手中拿过来小玉碟子,贼兮兮呈上前道:“听闻渡清殿里边儿那位每日只吃些素的,若是传出去误让别人以为咱们小气苛待敌国质子,咱北虢国物华天宝,将军无往不胜,何需与一小蝼蚁置气,刚巧,我午膳有一碟奶酥没吃,夹到菜里面给他送过去呗?”

    安公公扑哧一乐,“旁人都言小公爷上天入地胆大包天,老奴一直没信,今日倒是见识了传言不虚,甚至本人比传闻更胜一筹。”

    祝久辞垮了脸,转眼又捧上一兜子银两,眨巴眼睛看他。

    安公公摆摆手,顺便把前一兜子银两还到他手上,祝久辞登时被银疙瘩沉得弯了腰。

    “小公爷还是另请高明。”

    “安公公啊!”

    被叫魂的人不为所动,背着手抬步走了,祝久辞哭嚎着嗓子跟在后面,走出去三五步安公公突然顿住脚步:“倒也不是不行——”

    祝久辞抱着银墩子呼哧带喘跟上,亮了一双眸子瞧他:“安公公且说,什么宝贝都给您寻来!”

    安公公嗐一声,他低下脑袋偷偷摸摸对祝久辞道:“银两是不用了,就是那个——有没有?”

    祝久辞歪头:“哪个?”

    “诶,就是那个叮铃叮铃的——”安公公摩挲指尖。

    “宝玉?”

    “玲珑?”

    “琉璃?”

    “哎呦嘿,铜板呐,小公爷!”安公公被他气得不行。

    祝久辞呆住,这铜板有什么宝贝的。

    安公公瞧他那模样,长叹口气:“这铜板宝贵,看来小公爷也不舍得给。”

    祝久辞连忙拉住他,也不管那铜板究竟为何宝贵了,将银疙瘩丢给阿念,自己从荷包里翻出最后两个铜板递上前:“这个?”

    安公公笑眯眯接了铜板,对着太阳瞧了瞧,顺道把玉蝶子奶酥也收了。

    祝久辞高兴,万没想到两个铜板解决了难题。搂上阿念一路悄悄跟在队伍后面,躲在渡清殿外的荒墙后面看着小太监们提了食盒进去。

    祝久辞心满意足,扭头道:“你说这宫里人怎么还宝贝那铜板?”

    阿念哀怨看他一眼,这宫里谁人不是用金玉琉璃宝钗头凤上下打点,从没见过拿铜板打发事的,这破铜片流进宫中,自是物以稀为贵,当真可怜那些锦衣玉食的人,被小公爷糊弄得团团转。

    “您开心就好。”阿念托腮。

    “甚是开心。”祝久辞踮着脚尖努力将视线越过墙头往里面张望,虽然什么也没瞧见,但就是觉得裴珩在里面定知晓有人在关心他。

    “走吧。”祝久辞踮得腿酸。

    二人偷偷摸摸躲过兵卫跑进小林,忽而一阵琴音破林而入,和着柔软的春风,直直拥抱身心。

    祝久辞滞住步子转身望去,透过葱绿的竹林,渡清殿屋宇高耸,八角飞檐欲冲天际,绵薄的古琴音顺着窗隙翩然而来,是那日青山茶庄他与梁昭歌一齐听过的曲子。

    “走吧。”

    这次祝久辞没再回头。

    五月中旬,空气愈发闷热起来。

    祝久辞照例将一两碟精致的点心劫路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