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万没想到准太子是我!?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46章 隐匿 三方达成一致后,接下来便……(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三方达成一致后,接下来便是调兵细节的商榷了。宣献伯与康良侯性格不同,行军布阵的想法亦不同。二者都想要实打实的从龙之功,那便都得出兵,既要一同出兵,少不得要先规划好如何配合。

    二人唇枪舌战的辩了足足两个多时辰,杨景澄半句插不上嘴。凭他学的那点皮毛功夫,碰上个甚京卫指挥使、都指挥使之流,还能说上两句。到了边疆宿将的跟前,离屁懂不懂,也就一线之隔。

    既不懂,那便不多言,安静的在旁听着。打仗与治国一样,能听两位前辈坐而论道,实属幸事。听到中途,杨景澄索性起身,把守在门外的三个侍卫拎了进来,叫他们好生听听课,长长见识。

    杨景澄的举动无疑大大取悦了两位宿将,讲的更起劲了。至后来,早已脱离了篡权夺位的范畴,直奔行军布阵的技巧去了。杨景澄悠哉悠哉的吃着桌上备的零食,心想,这二位别看平日里隔三差五的对骂,很多方面还挺惺惺相惜的。

    一场酣畅淋漓的辩论下来,宣献伯与康良侯皆觉爽快。原先他们各自守着一滩,难有正经交流的机会。何况往日各属不同的派系,真掐起来,那是生死仇敌,压根没心思关心对方在军事上的见解。

    而今因杨景澄,他们碰在了一起,从此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不说得好的穿同一条裤子,至少别相互扯后腿。没有了敌对的意思,说起各自的心得来,亦颇有趣味。

    于是二人话题一拐,开始说起了蒙古诸部的详情。杨景澄立刻放下手里的松子,认真听讲,不时提问。三个人就着桌上的茶点,直从天光说到了天黑。待陈姚重新摆上宴席,康良侯与宣献伯过往的那些龃龉,已随着一起痛骂蒙古,烟消云散了。

    陈姚替桌上三人斟上酒,还不忘低声提醒杨景澄:“公子伤势未愈,小酌怡情,切莫贪杯。”

    杨景澄笑对康良侯道:“你们家的陈小哥着实细心体贴,又知进退,实在难得。”

    康良侯不以为意的道:“公子喜欢,送您好了。”

    陈姚僵了僵,就听杨景澄忙不迭的道:“不了、不了,我家一大群,再带个贴心人儿回去,打小跟着的那几位非得哭倒长城不可。借给我用几个月,便十分感激了。”

    听杨景澄如此一说,陈姚悄悄松了口气。他是康良侯府的家生子,父母兄弟皆在府里过活,好容易爬到了康良侯身边,勉强算得上心腹小厮,半点不想去别人家过活。

    康良侯却有些失望,毕竟往杨景澄身边塞人,必定越往后越难。眼下让他带走用惯的小厮,日后君臣之间自然更亲近。不过既然双方都不愿,他也不便强求。

    不想,杨景澄竟又道:“说起讨人,我倒真有个人想同侯爷讨要。”

    康良侯挑眉,直接道:“我几个孙女长的还不错。”

    杨景澄差点给呛着,连忙摆手:“不敢当、不敢当。再则,我家有河东狮,我怕府上的小姐真打不过她。”

    宣献伯大笑:“您是不舍得同甘共苦的娇妻受委屈吧?姓蔡的没眼色,我们别理他。”

    “老王八你闭嘴!”康良侯直接骂了回去。

    杨景澄心累,赶紧拦住又要对骂的两人,单刀直入的道:“我想要个丫头,呃,是令孙蔡颖公子的屋里人包氏,小名唤雅琴的。不知府上公子是否肯割爱?”

    站在他旁边的丁年贵怔住,康良侯与宣献伯也愣了。好半日后,康良侯试探着问:“挺漂亮?”心里却忍不住猜测,莫非杨景澄喜欢人妇?这可不大好办呐。

    杨景澄摇头:“我没见过,只是故交之妹,当年沦落,幸得府上照应。此前意外探听到了下落,恰好今日见了侯爷,您又是个爽快人,我便直说了。”

    “原来如此。”康良侯好笑的道,“一个丫头,您打发个人,随口同我家小子要来便是。何必平白欠我个人情?”

    “横竖人情欠多了,不差这一桩。”杨景澄也笑,“我们明岁方回京,且先同您打声招呼。既是故交之胞妹,与我自己的妹妹差不多。做丫头实委屈了。只好先赖在您府上,混几个月再说吧。”

    丁年贵垂下了眼,掩盖住了眸光中的情绪。家族零落,父母双亡。唯一的至亲落在康良侯府,却因身不由己,多年不曾去瞧过几眼。只因担忧自己瞧多了,便放不下。只得装作不在乎,不闻不问。

    可仅存于世的至亲,又岂能真的放下?为奴做婢,朝打暮骂,诉不尽的委屈。丁年贵不止一次的期盼,待到时机成熟,必把人接回。不想,杨景澄此刻提了出来。

    康良侯不是傻子,杨景澄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什么包氏便不能慢待。他心里无不遗憾的想,可惜是个屋里人。他对包氏没印象,但深知家里的规矩。一直没混上姨娘的,必定无生育。若生了蔡家的孩儿,可就真攀上“舅舅”了。可惜了啊!

    宣献伯似没察觉到康良侯的遗憾,笑呵呵的道:“说起讨人,我也有个不情之请。”

    康良侯冷笑:“滚。”

    “没找你,你说个屁!”宣献伯顶了回去,又笑对杨景澄道,“公子啊,您甚时把我们家赵敬还给我?您看我老天拔地的蹲在陇原守国门,连个贴心人都没有,您忍心么?”

    知道宣献伯在开玩笑,杨景澄配合的笑道:“待我回京,立刻还您。现他困在宁江,不好动弹的。”

    康良侯冷哼一声,没再说话。其实赵敬之事,在杨景澄救了蔡仪时已然揭过。今日提起,不过是为了挤兑宣献伯,自己并没放在心上。再说,他儿子是有些不着调儿,堂堂将军沦落为奴十几年,也够本了。便是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