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商(大清药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59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各位, ”盛宣怀坐在会议室主位,十指相对搭在桌沿,官腔十足地讲话, “这些年, 大家辛苦做航运, 代表我大清颜面,在江上海上与洋人争利。其中辛苦, 李督抚尽皆深知。华人航运之艰难局面非一日之弊, 既有洋行打压,又有地方官府短视, 收取沉重厘金, 使诸位不得不悬挂外国旗或租雇洋船、参股西洋公司,又引发一系列问题……”

    众船商洗耳恭听。

    苏敏官观察这个年轻的幕僚。跟自己差不多年纪, 但显然是这间会议室里混得最好的一个。他毫不掩饰财富和地位, 帽子上缀的明珠至少千两银子, 手上的扳指约莫有钱买不到。但他举止雍容缓慢,虽然张口就是各种生意经, 但从气质上来看, 已然是个经验丰富的“官”。

    他不禁闪念。盛宣怀发表的这些演讲, 到底只是给李鸿章传话呢, 还是有他自己的野心?

    盛宣怀几句话,精准击中了大家最艰难的软肋, 使人不由得心生感激, 原来自家的难处,官老爷知道得这么清楚……

    少数想得多的, 却略带不满地交换了目光。

    既然官府都门儿清,这几年干什么去了?

    而且近来变本加厉地截查收税, 又是几个意思?

    “高桥沙船”的朱老板沉不住气,抢着说:“五年前,小人和这位苏老板,还有其他几个船商,就曾联名递请,想要改组西式轮船公司,至今没批复。敢问盛大人,今日可否给给准话儿?”

    盛宣怀笑道:“当时下官还未入李大人幕府,不知此事。但想来两宫也是不可能批复的。若是组建西式公司,咱们中国人不谙管理,还是不免要聘请西人,乃至邀西人入股,是不是?漕运是国家大事,岂能让外人染指?两宫太后是着眼大局的人,自然不能有求必应……”

    苏敏官微微冷笑。

    说白了,漕运这“利”,不能全落在民间商人手里。

    果然,盛宣怀慷慨激昂,继续道:“李大人和下官经缜密研究,认为我大清的航运业,须得官民抱团,团结一致,方能和洋商一决高下。民间商人财力有限,单靠官府又尾大不掉,生出诸多冗杂事宜。所以,解决方法在于四个字——官督商办!哎,官督商办。官府给船运业施以便利,辅以政策上的优待,减少内耗;商人则以资金船舶入股,自负盈亏,与官无涉。这么着,相当于朝廷给你们大开方便之门,不是比什么西式公司更好做?这项决议,下官已与不少相关人员商议过,获得了一致同意。如此一来,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大大利于国计民生。而到时,诸位作为商董,也可成为开启新风气之首脑,留名青史……”

    席间响起低低的嗡嗡声。好吃好喝招待了好几天,这利顺德酒店果然不是白住的。

    盛宣怀满面笑容,拍一拍手,让人拿出一沓盖着鲜红大印的文书,分发给各人。

    《轮船招商公局试办章程》。

    洋务运动轰轰烈烈搞了十年,搞出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大项目,大笔投资已然不敷。朝廷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商界,以商养军,渐收利权。

    简而言之,光“自强”还不够,还要“求富”。

    轮船招商局,就是“求富”第一炮。

    要想通过航运赚钱,第一步,就是扫清水路上的障碍,翦除竞争对手。

    洋商暂时除不掉,但小小的本国船商总得有点眼力见,自觉点,别再跟官办船行争利,别给朝廷拖后腿。

    《章程》规定,所有在沪船商,可将自己的船舶资产附予新成立之招商局,也可带资入股。股份较大之人,经公举入局,可以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经营业务,相当于私营老板变成国企员工,薪金待遇如下……

    众船商读了没几句,众说纷纭。

    “哎,盛大人,我有几十艘沙船,三千多号水手,官府都收啊?”

    沙船在蒸汽主导的航运时代早就式微。能给这些老旧过时的沙船找到接盘侠,“高桥沙船”的朱老板求之不得。

    盛宣怀笑着答疑:“轮船招商局,当然是以轮船为主。李大人说了,沙船又慢又不稳当,收购之后,你们自行处理,以后别让他在江面上看见。”

    言外之意,花钱买断你们的事业,以后敬请改行。

    郑观应一直沉默,此时忽然发言。

    “如果不愿依附入股呢?”

    因着同是官身,盛宣怀站起来,朝郑观应一拱手,笑道:“那……那李大人当然也不能强求。不过正翔,你可想好,将来的大清轮船招商局,除了有漕粮专利生意外,还得得到朝廷贷款,低价拿地兴建码头货栈,而且还免征厘金——这么优惠的待遇,到时民间的‘野鸡船’,怎么跟官办的轮船竞争?当今大清所面对的,乃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官为大伙着想,真心建议诸位精诚合作……”

    盛宣怀确是能言善道的高手。他张开一只养尊处优的手,铿锵道:“面对洋行的咄咄逼人,握拳比分指出击更有效!诸位能将船运做到这份上,那想必不光是为了赚钱,而是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下官向你们保证,将来的轮船招商局,在各口岸都会设有码头货栈,将来大清国的每一片海域、每一条河,都将骄傲地航行着悬挂龙旗的巨轮!啊,还有,李大人恩准,凡附船参股者,他奏请朝廷,一律赏六品顶戴。已有功名者官加一品。诸位,今日要满载而归啊,哈哈!”

    --------------------------------

    盛宣怀事务繁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