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商(大清药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37章(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不过真看到赫德下了马车, 林玉婵迎上去,第一句话还是真心诚意的道谢。

    “这情分我记着。怕是还不起。”她深深鞠躬,“祝您日后官运亨通吧。”

    这句祝愿绝对灵。但愿多年以后, 赫德功成名就, 手握大清三成GDP的时候, 能想起她这句吉言。

    赫德大概没想到在天津还能见到她,微微一惊, 举帽致意, 跟她握手。

    “很高兴看到你重获自由,林小姐。”他礼貌地微笑, “只是耽搁了一个月的公事而已。帮助一位无辜的女士, 完全值得。”

    耽搁一个月公事也够他受。计划全打乱,安排好的社交联谊都取消, 放了多少人脉的鸽子, 平白支出多少冗余成本, 更别提现在海河结冰,船都走不动。

    不过, 冤有头债有主, 那枪也不是林小姐顶在他脑袋上的。赫德丝毫不提他被绑架劫船的糗事, 答得十分高风亮节。

    “归根究底, 还是银子的效力最大……”

    他含笑,瞥一眼她身后不远处。就不跟绑匪打招呼了。他怕自己一开口就忍不住叫巡捕。

    “林小姐, 我也祝你大难不死, 必有后福,以后日进斗金, 凡事都能花钱摆平。”

    苏敏官在后面叫她:“林姑娘,这里马车多, 咱们别堵路。”

    林玉婵犹豫再三,快速小声问:“他以后不会再被罚款了吧?”

    十万两银子只是买铁厂的数目。林玉婵十分确信,从楚老板时代就罄竹难书的各种恶行,光偷税漏税走私人货,按照那严苛的大清律法,真要清算起来,可不止十万。

    赫德沉默片时,忽然朝她一笑,冰面反射着日光,在他眼中映出一瞬间的彩色华光。

    “托你的福,因着促成铁厂过户一事,让我在朝廷眼里印象不错。”他轻快地说,“过年以后,海关总税务署从上海迁到北京。我近日一直在忙活搬家。”

    一阵寒风吹过,林玉婵头脑一冰,惊愕地点点头。

    “所以——以后你就长住北京了?”

    住天子脚下,跟高官显贵为邻,这种待遇的洋人全大清有几个?

    又不禁酸溜溜地想,若苏敏官不是反贼,若他早早就捐了个光鲜亮丽的顶戴,那么他大可自己出面,拿下铁厂,揽功求情,在李鸿章面前混个脸熟,也算是钱花得值。

    现在可好,全便宜洋人了。

    虽然苏敏官自己并不在意这些。

    赫德说道:“新任的江海关税务司长,是我信任的心腹。你回去以后会认识他的,希望你一如既往地配合海关工作——也不要觉得我不在就可以为所欲为,我会定期回去巡查,海关的规章制度也会越来越严格……”

    赫德打两句官腔,忽然住口,眼角微露狡黠。

    “至于义兴船行那令人发指的旧账本……我想想,大概封存在江海关的档案仓库里了……不不,见鬼,也许是跟着其他垃圾一起烧了,那些下人办事真不让我省心。真是的,也来不及回去查了,耽误不起这个时间。”

    林玉婵在袖筒里搓手,绷着脸笑:“嗳,他们也不是故意的,您消气——对了,总税务司的新地址定下来了吗?”

    她想的是,赫德在大清仕途上一路高升,那她也得调整心态,把他当个真正的官老爷来看待。就算他不在意,他手下那庞大的办公网络也不能怠慢。逢年过节,炭敬冰敬,必不可少,这是正常人情往来,不算违规。

    赫德看透她那点小心思,没答,忽然无奈微笑:“先别急着去北京找我。我可能先要回一趟英国,带一位门当户对的太太回来……你不知道,如今有多少中国朋友都认为我痴迷于中国姑娘……饶了我吧。我再不表态,以后住在北京可没有安生日子。”

    林玉婵“啊哟”一声,脸红笑道:“谁那么无聊啊?”

    赫德也有一些固执的坚守。他官话粤语都说得流利,对中国文化如数家珍,在官场上左右逢源,简直比中国人还中国人;但同时,他坚持不着汉装,每天吃西餐,红茶里一定要加奶,同时也坚决谢绝了无数撮合他进入跨国婚姻的媒人。

    这次居然破天荒地为一个中国姑娘而破坏自己的原则,逾矩向上官求情,不少人摩拳擦掌,觉得赫德这中国女婿终于稳了。后来发现他捞的是个寡妇,也许配不太上,那没关系,只要喜欢中国人,大家手头有的是资源……

    赫德平白多了一堆人情债,为了堵别人的嘴,终极避嫌,只能把自己赔进去。

    回英国的省亲假已经递了上去,就等上面批复。

    他环顾繁忙的码头港口,再看看身周这些性格各异、跟他颇有渊源的熟人,严肃的脸上微露笑容,很是不舍。

    “林小姐!”

    忽然一声喜悦的喊声。维克多风尘仆仆,朝她张开双臂,悄声笑道:“我现在是大清国的功臣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顺利签订。维克多·列文作为中方顾问,圆满完成任务,载誉归来。

    林玉婵微微一笑,朝他招手。

    这个新签的条约,在茶馆里也听人议论了几句。大清签的丧权辱国条约多如牛毛,这一条虽然也很“丧”,但林玉婵用心回忆,似乎并没有比平行历史中的条约更离谱。维克多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胆子不够,总之听进了林玉婵的警告,并没有从中搞小动作。

    大清国力如此,也不能奢求太多,别把整个西北都割出去就谢天谢地。

    作为回报,维克多被聘为总理衙门长期顾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