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商(大清药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00章(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多大年纪, 什么病症,多久了,吃的什么药?”

    老中医敲敲墙上的“就医指南”, 等对面病人自己开口。

    老中医闻名遐迩, 外号“三句半”, 是说他风格犀利,任何人来问诊, 不出三句半, 都能让他找到病根,正本清源。

    问诊诊金当然也不同寻常, 一块银元一次。平均一句话三角钱。

    “三句半”用手拂掉桌上的细细药末, 看着对面那明显精神抖擞的俊俏后生。

    “不是给我看病。是请教……”

    苏敏官犹豫片刻,还是厚颜无耻地说了自己的诉求, “我不想生孩子。”

    “三句半”长胡子一抖, 捏起镜片, 困惑地抬头看了看,说了第一句话。

    “您多虑了, 公鸡不下蛋。”

    苏敏官二十二年怼人无数, 今儿被这句话怼得脸一黑。

    再看这满屋的锦旗。敢情这么多人花一块银元来找骂?

    为了人生幸福, 还是心平气和, 改口:“我和太太新婚。她不想怀孕……有可靠的方子吗?”

    “三句半”顿悟,点点头, 拈须微笑, 下笔如飞。

    “等等,”苏敏官看着那难辨的字迹, 笑意消失,微微蹙眉, “这不是药方。”

    “是老朽相熟的几个可靠媒人,”一张写了地址的条子递过去,“您这病症好治。纳个小,药到病除。”

    苏敏官一口气噎嗓子眼,忍不住扶太阳穴,再改口:“是我不想她怀孕。”

    “三句半”咳嗽一声,蓦地伸出一双救人无数的妙手,两指如风,搭上苏敏官手腕。

    苏敏官觉得这大夫老糊涂了:“不是我看病!”

    “恕老朽直言,小伙子,此事还真是你的毛病。心病还须心药医,你有难言之隐不怕,且看老朽堂内的锦旗……”

    这小伙子也真是嘴硬。谁结婚不是为了绵延子嗣,生得越多越有福气。堂子里的姑娘才怕怀孕呢。

    苏敏官起身就走。

    “三句半”:“哎,一元诊金……”

    才不给呢。浪费他半个钟头的来回脚程。

    “三句半”气得风度全无,终于破功,嘟嘟囔囔说了第四句:“您真不该找我,去大内敬事房找人开个刀,什么都解决了……”

    --------------------

    苏敏官不气馁。当天傍晚收工,大舵主再次带头违反会规,三块银元,把福州路花妈妈叫来做局。

    跟毒舌老中医几句过招,他口才大进。靠恩威并施和花言巧语,终于卸下老太太的戒心,神秘兮兮地给他介绍了几样独门经验。

    苏敏官更气郁。都是不拿姑娘身体当回事儿的。有些都不用很丰富的经验,就能想象出来姑娘得多难受。

    福州路有当地黑`帮罩着。这三块钱还是得花。苏敏官心疼的呀,晚饭都少吃一半。

    不过他也不是太沮丧,中国人几千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本来就是碰运气,没指望真能访到什么逆天的秘籍。

    年轻人的心中,人生漫长,日子管够。

    就像她说的,慢慢来。

    --------------------

    这一日天气和畅,苏敏官按时到义兴上工。

    “这几人的身份资料,”他检查几份卷宗,卷起来,唤个伙计,“给林姑娘送去。”

    那是林玉婵从组织中认领的无业人员,估摸着已经开始上工。新的身份刚伪造好,以应付偶尔的工部局查户口。

    伙计接了文件,苏敏官忽然又改主意。

    “算了。我自己去送。”

    大家集体沉默一刻,然后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越来越懒得遮掩了啊。

    只有江高升表示异议:“前日约好那几个看船的宁波客人,再过半个钟头就要来了。”

    “知道,我准时回。”

    苏敏官嘴角一翘,快步走出门面,亲自去给博雅送快递。

    大部分义兴的员工都发现,苏老板这阵子,笑得多了。

    不仅是因为绝地反杀、搞掉竞争对手的那种春风得意。而是好像忽然长大了些许,眼角少有过去那种不合时宜的冷漠。

    对待手下人当然一如既往的严格。但在应付那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时,似乎增添了一丝温柔的耐心。

    苏敏官推门进洋楼时,林玉婵正和员工们一起,培训新招来的三男两女五名员工。

    五人是从南京逃民中选来的,在上海好吃好喝数日,都长了肉,心态也逐渐趋于正常,一眼望去和正常人无异。

    外加红姑念姑两位半路加盟的,以前没机会学习,入职就上工,今日正好也跟着进步一下。

    说是培训,其实两位经理都不是什么严厉的性格,招来的员工也都是开朗随和的那一款,讲几句注意事项,眼下已经开始聊大天,聊着前东家容闳的各种糗事。

    “……容先生心气高,闻得中国人无法在洋行中升为经理,当即作一辞职书投之。并不是他眼红那经理职位,只是愤慨中国人不能与英人享有同等之权利。那洋行行主以为他嫌钱少,许他月薪翻倍,容先生去意已决,把那行主后悔得哟……”

    常保罗讲得摇头晃脑,两只眼里冒出星星。

    一众草根员工想象洋人窘态,哈哈大笑。

    入职第一课就是爱国主义教育。也只有博雅员工干得出来。

    唯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