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三个孝顺儿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8章 旧式铜钱(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当映月师太过来的时候, 就见着了小尼姑脑门上的血印,沉下了脸。

    映月师太想要开口说什么,而身后的尼姑说道, “住持,长青侯带着兵马指挥司的人就在门口等着。”

    映月师太看着门口乌压压的人,一拽小尼姑的臂膀往前走,“跟着。”

    嫌恶瞪了一眼伍氏, 旋即映月师太就往正院外面走去。

    伍氏被这样一瞧,愤怒的火焰霎时间就在心尖蹿了起来。

    这个小尼姑偷听说话在前, 她就是那么一戳, 谁知道小尼姑的肌肤这么娇嫩。

    现在小尼姑流了不少血,那个住持什么意思, 像是自己在欺负孩子似的。

    伍氏被那个眼神憋得厉害, 若不是因为八百两银子已经丢入到了功德箱里, 恨不得直接离开。

    “咱们也去看看。”商翠翠想要凑热闹, 扯了伍氏的臂膀, 伍氏就拉着女儿亦步亦趋跟在尼姑们身后。

    池蕴之在见到了乌泱泱的人群后, 首先目光就落在了小尼姑的脸上,血蜿蜒向下,血滴停留在她的鼻尖。

    这小姑娘也就五六岁年龄, 年龄看上去和双生子差不多。

    池蕴之皱眉把小尼姑吓了一跳,怯生生地抓着映月师太的衣袍,躲在她身后。

    映月师太似乎有些不耐烦, 险些要甩开她,后来硬生生忍住了。

    池蕴之说道:“映月师太,庵内可有大夫?先给这位小姑娘看伤,这是脸上的伤口, 别留下了疤。”

    映月师太说道:“多谢长青侯府关心秀秀,庵堂里就有大夫。”

    刚刚映月师太把秀秀拉出来,是免得继续留在大雄宝殿里被伍氏弄伤了。

    映月师太干脆对着女孩子说道:“秀秀,你去找妙真师姐,可别留下了疤痕。”

    叫做秀秀的小尼姑点点头,往内跑去。

    映月师太又看向了伍氏,“两位善知识,今日里庵堂事多,现在准备闭庵招待西城兵马指挥司的人,请两位先回。”

    伍氏留下就是为了八百两,她现在已经想离开了,但是走之前一定得把八百两要回来。

    伍氏说道:“映月师太,我过来之后可是给了八百两的功德银,怎么也算是有诚心求佛,怎么张口就让我们走。”

    八百两银子一出,除了池蕴之以外,西城兵马指挥司的士卒都倒吸一口气。

    他们这群糙汉子只知道贵人们求神拜佛定然手里阔绰,万万没想到竟是这般豪气。

    映月师太眉心皱起,看了一眼秀秀离开的方向,又说道,“这功德银是献给佛祖的,更何况您还伤了秀秀,就当做是秀秀养伤的银子,感念夫人的善心。”说完之后双手合十,念了佛号。

    伍氏眼睛可瞪圆了,这尼姑说什么!

    她是原本准备让女儿留在如月庵的,所以才花了八百两巨资的功德银,可不是用来给那个什么秀秀养伤,不过指甲盖大小的伤,居然还要八百两?

    “讹人也不是这样讹的,我是戳了小丫头一下,怎么就要花八百两银子了?”

    伍氏的胸膛剧烈起伏,正好池蕴之在场,这事也归他们管,立即就说道:“长青侯,您可要好好查一下如月庵,我看这庵堂不像是正经出家人待得地方,倒像是个黑店,吞我的银子呢!”

    池蕴之的表情不变,而他身后的士卒耳朵都竖了起来,这种事一般会在京都衙门闹,他们可没见过这样的稀罕事,还当真有人前脚捐了银子,后脚就要回来。

    池蕴之开口说道:“映月师太,您是如月庵的住持,功德银的事情,您怎么看?”

    映月师太心中不耐烦,要是坏了秀秀那孩子的脸,可不止是八百两!这银子她们如月庵拿着一点也不亏。

    映月师太便道:“夫人,抬头三尺有神灵,后面就是大雄宝殿,里面就有佛祖金身,请慎言。”

    “我们就说秀秀,秀秀不过是个不满六岁的孩子,她原本就负责守大雄宝殿,是两位说要留宿,非要让秀秀去找我,秀秀和我说了之后,就回到大雄宝殿,何来偷听之说?”

    “夫人你行事不端,把人戳得血淋淋的而且还是女儿家的脸上,一个弄不好就要留疤,您当着漫天神佛的面,说一说您亏心不亏心。这银子一半用来修佛祖金身,一半会用在秀秀身上。”

    院门口围着兵卒,内里的尼姑不知道外面的事,敲响了钟,袅袅佛香还有梵音入耳,伍氏当真有些弱气起来。

    只是……那是八百两银子啊,伍氏有些不甘心,“养小尼姑怎么用的了那么多银子。”

    “是秀秀偷听我和娘的话。”商翠翠看着娘亲气弱,回道,“我娘一时气急而已,至于说现在,若是庵堂没什么腌臜,为什么长青侯带着人把这里团团围住。”

    池蕴之开口说道:“我等过来只是为了祭天大典做排查,不让西城片区出乱子。”

    伍氏直接说道:“罢了罢了,如月庵有什么都与我无关,我不与你这个出家人计较,不如把功德箱打开,把我刚刚捐的功德银还回来。长青侯爷,您来断案,我刚刚才拿得银子,上面还残留了我的手温,我现在反悔了,是不是该把银子还给我?”

    士卒们不由得看向池蕴之,想要知道他怎么断案。

    池蕴之开口说道:“夫人到庵堂里捐银子是所求何事?”

    “本想让我家女儿在庵堂里小住一段时间,现在看着庵堂乱七八糟,也没有兴致了,所以就想把银子拿回来,如果要是几十两也就罢了,八百两银子可当真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