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正是周末, 慕颂之去公司为东胜的案子加班。
花荼则开始在家里准备宴会上的宫廷菜。
这第一步就是甄选适合上席的菜品,选出以现代人口味品尝,依然好吃好看的宫廷菜品, 而且需要道道惊艳。
由于时间变迁,很多宫廷菜的做法已经失传。
还有一些宫廷菜,可能当时被宫中的人们喜爱,但是随着烹饪技术的进步,已经逐渐被淘汰。
这其中就比如那道有名的酿银芽, 把豆芽取中段,在其中塞入肉泥或者是火腿丝,再进行烹饪。
也许在过去这种做法非常稀罕, 但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道菜费时费力,几个厨师用注射器或者是针线忙上一天才能够塞上一小把。
而且无论是塞入哪种食材,味道都难以做到精妙, 还有一定的翻车几率,所以这道菜现在已经鲜少出现在生活之中。
为了防止宴会上出现变故。
花荼开始在家里复刻一些菜品。
宫廷菜,特别是清宫菜很多讲究用珍贵的食材。
比如鹿肉, 鱼翅, 燕窝等, 鹿需要人工养殖的,其他的原料也对品质要求很高, 花荼在等材料,于是准备先来做一些简单的。
糕点可以放置,材料很好获取,工艺也不复杂,他就先从糕点开始准备。
宫廷菜中, 糕点种类众多,其中有一些有名的,已经普及开来。
花荼选择了其中的几样代表:芸豆糕,豌豆黄,小窝头,还有奶饽饽。
这几道糕点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一些原料和做法来。
花荼花了两个来小时挨个还原了。
芸豆糕是白芸豆泥做皮,里面加上红豆沙和红芸豆泥,一枚一枚通体雪白,里面红心带甜,吃起来软软糯糯。
豌豆黄是用豌豆和糖桂花制成,颜色微黄,口感绵密,特别清爽。
小窝头是用玉米面和栗子面做的,一个一个金黄色,只比拇指略大一点。
奶饽饽是用牛奶加醋后凝固,加入山楂做的馅料,外面有一股奶香味,里面酸酸甜甜的。
四种小吃味道各不相同,做成一个拼盘,每一枚小巧玲珑,看起来非常精致,品尝起来味道甜美。
做完这四道甜品,花荼又开始做清宫万福肉。
相传这道菜品深受宫廷中人喜爱,甚至名字都是老佛爷亲赐。
这道菜的原料简单,就是用的黑猪五花肉,肉一定要大块带皮,讲究三肥夹两瘦。
在历史上,烹饪猪肉的方法非常之多,想要肉肥而不腻,就必须把肉里面的油脂用各种办法逼出来。
花荼把肉洗净,用喷枪烤过肉皮,一点猪毛也不能留。
第一遍是要用清水焯过肉以后,慢慢煮到八成熟。
第二道工序是要用油炸过,肥肉里面的油要炸出去一部分,肉皮要炸到微酥。
花荼的动作很快,油热下锅,大块的猪肉在油锅里煎炸着,发出呲啦的声响,肉皮的颜色逐渐变焦,上面开始起小泡泡,看着炸的差不多了,他就把肉捞出。
炸好以后,猪肉表面已经变成了微黄色,花荼用两块案板把肉夹在中间,案板的重量把过油的肉压实,形状更为规则,也可以进一步把肉里面的油逼出。
接下来就是考验厨师刀功的时候。
花荼等肉压平冷却以后,修整规则,先切成一枚一枚见方的小块。
随后他拿起其中一块,侧放后沿着肉边下刀,刀落到最后并不把肉切断,而是留着一点缝隙,让肉保持连接状态,随后再翻转肉块顺着其他方向切,直到切到肉芯儿处。
一块方形肉块被片切成薄薄一片,随后卷起,成为了一个肉卷。
这种切肉的做法在宝塔肉里也出现过,只不过宝塔肉选择的肉块更大,而万福肉相对较小。
切好后再盘起来的肉卷,看起来有点像是万字花纹,又像是一朵绽放的花朵。
下一步就是炖,像是做烧肉一般把五花肉加了调料和各种酱汁进行小火炖煮,把肉完全炖烂。
由于这肉已经被切成了薄片,所以这样炖出来的肉远比整块炖的时候更容易入味。
在锅里,浓郁的酱汁渗入了肉的每一处缝隙里,肉里面的油脂也进一步析出。
就这样还不算完,最后一步是蒸,炖好的肉连着山东的金丝红枣,怀柔的大个板栗,西湖的洁白莲子一起放入蒸箱去蒸上半个小时。
各种味道在蒸箱里相融,让肉中带上食材的天然香甜。
这样整个过程完成,再进行摆盘,配上焯过水的青菜,才是一道肥肉肥而不腻,瘦肉软而不柴,入口即化的宫廷万福肉。
花荼刚把肉放入蒸箱蒸着,把米饭做上,就收到了慕颂之的电话。
慕颂之的声音有些急促:“你在家吗?”
花荼:“在。”
慕颂之道:“你早上和我说的试菜的事情,我和爸爸还有爷爷说过了。”
花荼问:“那他们什么时候有空过来?”
在一些启用新菜的重大宴会前,保险起见都是要提前试菜的。
如果有的菜品不尽如人意,还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更换。
慕颂之叹了口气:“我不知道爸爸和爷爷怎么商量的,结果是映安和妮妮听到了,两个小孩吵着要来试菜。”
花荼一愣:“让小孩子来试菜?”
他怕孩子们的口味不准,回头还得调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