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代娱乐圈大佬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0章 相亲(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在秦门看来, 姜国的大公主那是皇室贵女、皇室血脉,放现代那妥妥的主席家的小闺女,本身嘛, 有这样一个爹, 求亲者就已经趋之若鹜了,再加上这姑娘本身长相甜美、通文识字、通情达理、又受全家人的宠爱和重视,那求亲的媒人简直可以踏破门槛啊!

    而他自己呢?

    虽然依靠着姜国对百姓一视同仁的政策一直受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尊重,但他自己知道,自己说到底还是个商人,放在绝大部分古代社会让人最看不起的那一个阶层。

    二十岁没结婚没恋爱没孩子单身大龄男青年——简称剩男。

    父母双亡旁的亲戚一概皆无, 放现代那是“有房有车父母双亡”的好对象,放古代那就是命硬, 恐有克妻的危险。

    更不要说不论现代还是古代, 他家上数三代都没什么名号响亮的人物, 自己更不是什么熟读诗书的状元郎或者征战沙场的大将军。

    自古英雄配美人,自古才子配佳人,他既不是英雄更是才子,充其量就是现代微博上让粉丝喊打喊杀的众流量明星背后的老板, 何德何能迎娶主席家的女儿?

    此时此刻他已经完全不记得自己之前“死的不上战场”的论点了,满脑子都是“陛下想让我做他女婿”、“他想要把公主嫁给我”、“我这是拿了男主角的剧本吗”和“我不配我不配我不配”的想法斗争。

    小王爷被秦门脸上那精彩纷呈的表情给看呆了,然后很快又被自家兄弟这叨叨叨的内容给弄得有些无语。

    秦门觉得自己不配, 但小王爷, 或者说以小王爷为代表的皇室成员则不这么认为, 不论从政治层面还是个人感情因素,他们都觉得秦门配得上。

    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秦门这个人的能力,也没人比他们更明白晋江文学城对于姜国的重要性。

    就是他,在幼年便创立了晋江文学城, 掌握住了姜国的舆论命脉,成为晋江文学城的灵魂人物,每一次晋江文学城的大动作不是由他发起的就是经他手策划的,到如今,晋江文学城已经成为了姜国百姓生活之中的一部分,成了他们一部分的大脑。

    小王爷不敢想象,万一哪一天秦门与朝廷闹翻,利用晋江文学城散播一些隐射朝堂黑暗的事情,将会对整个姜国、对皇室、对朝廷造成多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一次征兵事件里,所有知情人士都看到了在晋江文学城的运作下,朝廷在征兵一事上比往年缩短了三分之二的时间……

    征战沙场,时间,真特么就是生命。

    再联想一下当年闹得朝廷风风雨雨的秦门《西游记》事件,只要想到此人就是当年写下(虽然他自己不承认是他写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言论的人,无不让人担心会不会真就有哪一天出现这种情况,朝堂之中,也不是没有御史向他的皇帝大伯谏言此事。

    但不论皇帝大伯还是他的太子哥哥亦或是他,都没有想过像那些御史谏言的那样除去秦门——

    因为他无可取代。

    翻遍整个姜国也找不到第二个比秦门脑子更加出色的人才了。

    为了一点小小的可能去杀掉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才,不值得。

    也因为他们都相信他不会这么做。

    一个如此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人,一门心思只想着娱乐百姓的人,不会那么邪恶。

    至于另立山头再建一个类似晋江文学城的部门以削弱其影响力……

    先不说人才从哪里来,成功几率有多高,就这个成本他都觉得难以估算,还不如干脆把里面最大的股东和技术人员变成自家人呢!

    咦?!

    ……对哦,还可以这样操作哦!

    几个皇家成员一琢磨,觉得这件事越想越可以操作。

    自家人知自家事。

    大公主虽然是公主,但因为他们毕竟以前是农户猎户,对规矩不讲究,学得肯定没有真正的豪门贵女那么好,真要把自家女儿嫁入那些个贵族豪门,先不说他们自己心不心疼,就那些高门大户说不定还瞧不上自家孩子呢!

    再说那些个状元公子,一个个在朝堂为官,若真的把公主嫁过去,宠女儿的皇帝陛下自己都担心会不会放弃公平的原则给自家当官的女婿开好多的后门。

    至于将军之辈……外表看似光鲜,可当军嫂的苦啊,真的是谁当了谁知道。

    这一对比,秦门就很好。

    跟朝廷有关系但不深,平时多支持支持晋江文学城的生意即可。

    干的活太太平平,跟个闲人似的可以陪自家女儿到处玩,更别提这年轻人可是整个姜国最会玩的年轻人了。

    这小子自己出身也不高,这些年在大伙儿的眼皮子底下长大,大伙儿都知道这是个平等待人、不会嫌这嫌那的人物。

    更不要说秦门本人在多数当爹当娘的眼里就是个乘龙快婿——

    父母双亡,不用伺候公婆,也不用应付乱七八糟的亲戚;

    自己本事够高,不用担心女儿跟着他受苦受罪;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房内也没有小妾,这些年也不曾有过露水情缘,洁身自好;

    最重要的是,他对女性本身也十分包容关心。

    要不是因为秦门没有父母也没有正儿八经的可以帮忙说和的亲戚,唯一亲近的几个还是徒弟,实在不知道请媒人去找谁牵红线,这人是绝对不会“剩”到现在的。

    越想越合适,唯一差的就是如果秦门没有官身,皇帝下令的时候可能过不了朝廷大臣那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