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为大部队制定的返程路线和秦门当初来晋江时的并不是同一条路线, 秦门当初制定来晋江的路线时考虑到他们要到越山建立一个新的分社,又考虑到顺便要把之前到都城赶考之后加入他们晋江文学城的学子送回家,所以整个路线走的是姜国靠北边的省市。
而小五想的则是在返程的路上完成他计划了无数遍的巡回说书第一场, 所以他专门挑一些或是人多或是文化差异比较大的地点作为返程的站点, 这些站点都更靠近姜国的南方,地理特征各不相同。
除此以外,他还行动力超强的联系好了一路上跟进的商队、连夜制定好计划,让秦门连借口都找不到,只能灰溜溜听从自家小徒弟的安排,按照人家的行程表走了。
一边返程回都城, 一边小五安排着自家师父秦门和歌手许威二人组合继续在各大资源补给城继续着他们的说书。
按照在晋江的模式,小五给两人安排的说书是两场。
第一场是为了吸引观众的《少年提刑官》。
《少年提刑官》作为晋江文学城“出道作”《少年包三天》的续集, 故事本身新颖、同时还政治正确宣扬了正确的为官之人应有的品德, 是个放之四海皆可以说绝不会踩雷的好故事。
小五认为, 《少年提刑官》这个故事能更好地给其他地方的百姓宣传他们的晋江文学城,而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说书故事,也能够让百姓们对于都城特有的说书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更方便来年晋江文学城再来说书人巡回说书的时候,他们能快速回忆起今年的事情, 然后早早地支持新的巡回说书活动。
如果第一场反响热烈的话,他就会联系当地有名的酒楼谈赞助和冠名的事情,进而会出现第二场故事之《冠名商之恋》, 给他们大部队攒路费。
《冠名商之恋》其实就是秦门在晋江说的那个美食兼俊男美女的偶像剧故事之《白鹤楼之恋》。秦门当初倒腾出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为了秀一波自己身为现代人的优越感, 外带想要攒一波钱返回都城。
结果谁曾想, 点子虽然是他出的,但真正把这个点子用到极致的却是消化能力极强的古代人!
先有冠名商提出各种要求把自家的酒楼名字塞得整个会场全都是,后有他徒弟小五觉得这点子很好打算大范围使用,让他在每个城市都找个冠名商把这个原名为《暗恋》的故事给改头换脸讲个一遍又一遍!
讲得秦门整个人对这两个故事都要讲吐了!
当然, 这样频繁的说书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除了看得见的物质奖励以外,因为每次选的地方都有它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民间曲调,置身其中放声歌唱的许威也忍不住受到这些曲调的影响,对原本《少年提刑官》的主题曲《提刑官》以及《冠名商之恋》的主题曲古代版《时间都去哪儿了》进行了细节上的调整不说,灵感爆发,他们途经四个城,在其中两个大城里说了书唱了歌,而许威则在这段时间里创作出了八首歌曲!
有结合《冠名商之恋》故事剧情的有关暗恋的歌曲——但因为反响没有古代版《时间都去哪儿了》好,没能成为主题曲,被秦门想办法搞成了一首插曲,每当故事讲到女主吃完男主做的饭回去、男主目送女主离开的时候,他就暗示许威唱这首歌,曾经还在某座城里唱哭过现场大半的观众!
也有单纯根据当地的民间小调改编的歌曲,歌词依旧是民间小调的歌词,但曲子则是重新谱曲,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另外还有讲述人生哲理的、讲述亲情友情爱情的、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
秦门掰着手指头算着,觉得等到了都城,他们家这位歌手所作的歌曲攒起来都够在现代出一张个人专辑了!
他当即打算再抽时间来和自家歌手聊一聊音乐,这次不再局限于国内那些带着古风感受的流行音乐,他打算给许威灌输一下国外流行音乐,什么说唱啊,什么摇滚啊,让他再一次开开眼界,看看能不能倒腾出更有意思的东西出来。
与此同时,小五当初在晋江临时凑出来的那一支明星身后的团队也在如此频繁的活动中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内部的人来来去去,人员也总算固定了下来,从保镖、助理到公关,每一个都表示愿意与晋江文学城签约,每一个都表示愿意跟着小五一起到都城去“造星”,他们的业务越来越熟练,让秦门也忍不住生起了这群人能够真的打造一个明星的想法。
而对于秦门来讲,他的最大收获大概就是改进了他之前的说书方式吧。
秦门的说书方式其实在都城都算是别具一格的,不同于大多数说书先生都喜欢一直坐在位子上靠自己一张嘴嘚吧嘚的说,秦门的每一次说书更像是他自己的一场独立表演,他会站起来绕着舞台走,他会在讲到激动处张开双手,他更会在中途无障碍切换角色假装自己就是当事人念着角色的台词。
业内的说书人将秦门的这一独创的说书方法戏称为“表演式说书”。
而现在,“表演式说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配乐型表演式说书”!
感谢三位乐师的到来吧!
在看到这三位乐师拿着各自擅长的乐器、听完了许威的演唱之后就根据他的演唱弹奏出了主题曲的音乐这令人震惊的一幕之后,秦门觉得自己低估了古代乐师的能力——
这群人不就是现代综艺节目和现场演唱会里面的配乐和伴奏吗?!
好不容易他有了这样一拨人,就用他们来给许威唱歌的时候伴个奏不是亏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