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关之和许威的说书组合在接受了大魔王小五的“巡回说书”提议之后, 发生了质的改变。
在他们答应巡回说书之前,两个人的基本工作状态就是随心所欲——
简单来讲,就是在哪里说书看他们自己的心情,
什么时候说书也看他们的心情,
每次说书讲多少的内容、唱哪个版本的主题曲(是的,经过一个月的修改,许威已经根据故事情节的起伏改出了三四个版本的主题曲了),断章断在哪个段落更是看自己的心情。
然而这一切在他们答应了小五愿意成为晋江文学城首支参加姜国巡回说书活动的队伍之后发生了改变。
秦关之要“复出”、许威要“出道”,这就相当于沉寂多年的晋江文学城要捧两个大明星啊,而既然要当明星, 身边的经纪人、助理、司机、保镖、公关等各路团队当然不能少,作为艺人部部长的小五自告奋勇担任起了他师父和许威的经纪人, 并说服了几个徒弟之中最贴心最细致最洁癖的大师兄赵成担任临时助理, 接下来的队伍就要在晋江临时凑一下了。
在朝廷的号召下, 今年回晋江的灾民非常之多,不仅有灾民,还有不少有意要趁着这次重新分配土地定户籍的优厚待遇举家搬迁的外省百姓。
有很多人愿意留在晋江,当然也有不少原本属于晋江的原住民因为逃难定居到其他省见识过外省的繁华不愿意再回家乡的, 比如秦门就算是其中翘楚,摆明了只是回老家祭祖拜祭爹娘的,再比如村长一家, 也因为早就在都城外的村子里落了户、看着那一大片的田地不舍返乡。
而小五想要招临时团队, 就把主意打在了这群并不打算留在家乡的晋江老乡们身上。
找了几个原属于商队的车夫当司机, 又找了一群身强体壮打算到更富裕的城当挑夫的充当临时保镖,再收了一波曾经前往过都城参加上一届科举考试的落榜考生担当临时公关……
以上这些算常规操作,秦门倒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接下来,小五居然招到了一个男性化妆师、三个乐师, 这就让秦门觉得很惊讶了!
乐师和化妆师是一起找上门来的,小五招人的时候是直接在城门口支了个摊位,想要出入晋江城的百姓都看到,结果就被这四个瘦得皮包骨的汉子看见了,他们一看上面写了上台之类的词汇,就跑来问——
“你们这里缺奏乐的吗?”
“你们这里缺化妆的吗?”
缺!
当然缺!
一直到晚上,小五把那四个人带回家被大师兄浑身上下拾掇一遍、然后再带到师父秦门的面前细细打探,众人才从这四人的口中知道了他们的来历。
原来这四人都是前朝一个晋江地方戏戏班里收养的孤儿。
因为戏子在前朝属于非常下贱的职业,没有百姓会自愿去当一个戏子,这种戏班的戏子来源基本就是犯了罪被纳入贱籍的官员家属后代以及那些无父无母的孤儿,孤儿们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会被戏班班主收养,传授有关唱戏或者幕后的手艺,等孩子大了就可以让他在戏班干活了,秦门这次遇到的这四个就是当初戏班的班主领养的孩子。
他们本该在长到十多岁后在戏班当乐师的当乐师、化妆的化妆,可谁曾想,之后前朝动荡、战乱纷飞,好端端的戏班在这种情况下开不成了,不得不解散,几个孩子还被迫流落街头。
他们在战火中好不容易长大,为了生计也做过不少的工作,但必须承认的是,干了那么多份工作,他们最想要做的还是当年班主传授给他们的那份手艺,恰好姜国的皇帝废除了贱籍,他们就更想要重操旧业了!
可惜的是,姜国并不兴戏班子这一套,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戏班,就算有也是在大户人家家里养着,表明了不收来路不明的人,四人找了好久都没能找到合适的戏班,这才机缘巧合之下勉为其难地找到了晋江文学城这个看似带着点戏班特质但又不是戏班的地方。
人手齐了,秦门和许威的受难日也就开始了。
提问:一个没有人管自己决定自己事务的网红和一个有经纪人有公司负责的大明星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颜值?收入?幕后团队?粉丝群体?
都不是。
……是工作量啊工作量!
小五接手了秦门和许威的工作安排,认认真真按照当初秦门教导他的有关经纪人应该要做的各种事情给他们俩画了个时刻表,严格规定了每一段时间他们应该在哪里干什么,一张表格把两人的时间规定得满满的,看得秦门忍不住流下眼泪。
“……这种行为放现代就叫压榨手底下的艺人!”秦门咬着被子偷偷嘀咕。
小五除了给自家师父和许威安排了每天下午固定的菜市口的说书之外,还联络了晋江当地有名的菜馆茶馆老板,让自家师父和许威按照他定的日子轮流到这些地方坐着,每过一段时间还要往晋江周围的村落跑,去那里讲讲故事、唱唱歌。
是不是讲《少年提刑官》这个故事不重要,秀一下自己的本事,让众人知道他在那里让更多人认识他才重要!
当然收钱也很重要。
具体形式在秦门看来就跟那种商场剪彩、商演之类的差不多。
公关的队伍被小五拖出去发动自己身为晋江百姓的优势特征,在城中和村里散播着“都城第一说书人返乡说书”、“《少年提刑官》,一个你从来没听过的有趣故事”、“来紫都城的特别歌曲”之类的传言,勾起了更多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