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揣着空间撩媳妇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3章 五十三只软哥儿 ~(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已经不是冯俊第一次开口说这么难听的话了, 依照徐峥嵘的心性,愿意忍第一回 可就不愿意忍第二回了,他双手抱在胸前, 重重的哼了一声,看冯俊的表情就跟无理取闹的人似的:“谁告诉你说我是从土里刨食的人?”

    “我酿造出来的酒,你连看都没看过一眼,哪来的资格轻易评判?别的不说, 单是在这条老街上,十家酒馆就有五家是我供应的酒,更别说多少商家抢着要与我合作!”

    “老街上唯一的一家药铺你听说过吧?他家老板是我陈年故交,他家店里卖的最好的便是药酒,而这药酒还是我提供的!”

    仗着冯俊是外地来的,人生地不熟对老街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 徐峥嵘算是可了劲的往自己脸上贴金, 不过, 他放出来的话虽然说的有些夸张, 但大部分还是基于现实的嘛!

    冯俊果然变了脸色,老街上的生意他也是知道一些的,在所有码头中, 这里的客源都能排一个中等,若真像徐峥嵘所说的那样, 他供应着半条街上的酒水生意, 那么或许,他卖出去的酒水确实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屈指轻轻叩击在桌面上,冯俊心里平和了不少,他对徐峥嵘的态度之所以恶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徐峥阳的迁怒, 但毕竟是做生意的人,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他敲定了主意,依旧挎着一张脸 ,说话的语气缓和了许多:“口说无凭,我还能说我和皇上做上了生意呢!你要是真心实意想与我谈,还不如亲自带我去验一验货!”

    徐峥嵘要的就是他这句话,早在秋收之前,他就已经带着村里的一帮人将酒厂的大概模型设计了出来,已经有几处正式投入工作了。

    冯俊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穷山僻壤的清溪乡里居然会藏着一个看起来规模相当不错的酿酒厂。

    要知道,许国还是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虽然有酿酒的师傅,但酿酒这门技艺向来不传外人,因此大多是小作坊的生意,而徐峥嵘带他参观的所谓酒厂却完全不同。

    徐峥嵘当初设想的时候便是希望将酒水的生意做大做强,一个规模浩大的酒厂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石。

    “虽说工具落后了些,但你这酒妙就妙在新鲜上,我自小跟着父亲跑海,无论是本国还是他国都跑了不少地方,但像这样的青梅酒与桑葚酒还是第一次喝到。”

    冯俊就着徐峥嵘舀来的一竹筒,将色泽透亮的桑葚酒一饮而尽,果酒的美妙滋味顺理成章的征服了这位汉子的味蕾。

    想他方才嘲笑徐峥嵘的话还在耳畔,嘴里抿着的酒水真是咽也不是,吐也不是。

    秉承着不能浪费美酒的淳朴品德,冯俊不仅厚着脸皮将手上的桑葚酒喝得干干净净,甚至还意犹未尽的将装酒的竹筒凑到徐峥嵘跟前。

    不好意思的笑了一声:“哈!那啥,刚才喝的太快没喝出啥滋味,你再给我来点,我尝完之后再考虑生意!”

    徐峥嵘猜许国绝对没有《西游记》的传说,也绝对没有猪八戒吃人参果的典故。

    虽然打心里嫌弃,但为了多开拓一条发财的海路,徐峥嵘还是认命的给他重新灌了一筒。

    一杯酒水喝完,美妙的滋味彻底征服了这位在海上闯荡多年的跑海人的心。

    虽说这是徐峥阳的弟弟,向来嗜酒如命的冯俊最终还是很大气的表示了谅解:“嘛!酒的味道不错,听说你想和我谈生意,咱们谈谈吧!”

    这话说的好像从前那个义正言辞,嘴上叫嚣着“不谈不谈!我冯俊就算是从这跳下去,跳到海里面去,也不跟你徐峥嵘谈生意!”的人不是他一样。

    徐峥嵘心里实实在在的放松了下来,他就是抱着做海上生意才开设的酒厂,原本还想着让药铺的老板从旁牵线搭桥,但药铺老板毕竟是生意人,与一只地地道道的老狐狸谈生意,那是注定跑不了好的。

    现在好了,一切的问题都迎刃而解,眼前的这位莽汉子虽说性格差些,却也坦诚许多,更重要的是,他们也算是未来的亲家了,沾亲带故总没有太多问题。

    热热闹闹的秋收庆典结束之后,村子里的人更多要面对的是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季。

    古代的冬季永远比现实的冬季要来的残酷,每年因为缺衣少棉而冻死的不在少数。

    他们既期盼能够瑞雪兆丰年,又期盼能在这飘然大雪的寒冬里安然过冬。

    这种时候,干枯的柴火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过冬利器,小乡村里的柴火都是有专门的樵夫到山上砍回来的,大约是因为可以利用的枯木废柴太多,柴火卖的价格也算便宜,一个铜板便能买上足足十担,回来放在家里,节省一些的人家甚至能够用上一个冬天。

    没有农活的日子就是清闲,徐峥嵘原本以为宅在家里过冬会是一件相当无聊的事情,但抱着小哥儿靠在炭火边一面取暖一面讲故事后,他终于寻找到了冬天独有的乐趣。

    毕竟,将从前末世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模糊了背景、当做传奇故事一般讲给小哥儿听的时候,小哥儿眼睛里崇拜的目光很是满足他作为男人的虚荣心。

    而且,靠在炭火前取暖讲故事之后,两个人的身子被炭火烤得暖洋洋的,不知不觉间便容易滚到床上睡成一团。

    用徐峥嵘的话来讲,在清溪乡的冬天,过得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秋收庆典已经是清溪乡规模最为庞大也最为喜庆的节日,相比较而言,冬天里的年反倒并没有太过热闹。

    许国也是有年的,只是其中的传说与习俗同徐峥嵘所了解到的并不太符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