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一间汉服店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1章 明朝买店 本章有部分论坛体(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应天府分为八个县, 她现在所在的县衙就是应天府的上元县衙。

    此时县衙门口不知因为何事聚集了很多人,连捕快都有四五个站在人群中维持秩序。

    江皖抬头看下太阳,估计快到午时了, 怕待会儿官员们要去吃饭,寻思着赶紧办完。

    “请问这位大人,办户籍在哪儿办?”江皖走到人群中, 找一位捕快问道。

    那捕快被江皖这么一喊,原本是要骂人的, 他今日卯时便已在这县衙门口维持秩序,到了如今, 可谓是又累又饿了。

    偏偏今天来办户籍的都是之前因战乱躲入山中的山民,一个个都不识字, 告示看不懂,还得他一条一条解释, 忙活了几个小时,火气都要窜起来了。

    拉着脸转过头来一看, 此人虽没有打扮的大富大贵,但仔细一观察,这位身上穿的可是标布!

    标布质量极佳但价格也高, 按理说他一个小小的捕快是不认识的,可他祖籍是松江, 标布就属他们松江产得好,他怎么会不认得。

    于是那捕快脸上一变,立刻布满笑容, “请问这位公子有何事?”

    干了几年的捕快,他总结出一个道理,他们捕快最重要的可不是武力, 而且眼力!

    这位公子衣着低调中透点奢华,可不是他能惹得起的。

    江皖忙问,“户籍在哪办?”

    捕快回道,“您也是要办户籍的?”有钱人还会自己来办户籍?

    “户籍在主簿那办,要不我带您进去吧。”捕快连忙推荐自己。

    江皖心里赞叹着这服务态度也太好了吧,快速答应,“麻烦你了。”

    那捕快听到她同意后就对着旁边的一个捕快喊,“顺子,你帮我看会儿,我带着这位公子走一趟。”

    说完,就带着江皖走进衙门。

    “我姓陈,叫陈壮。”那捕快说道。

    “幸好您今天来了,今日可是最后一日了,门口那些都是之前登记户籍时没来登记的,全是山民,之前还怕被征兵不乐意下山。

    可当说了今天之内不办好,那以后子子孙孙都没法办,于是个个山民都忍不住跑到县衙来办。您要是晚一天再来,只怕也没这么好办理。”

    那捕快一边走着,一边这么对江皖说。

    江皖听了十分庆幸,但想想自己不是山民啊,“可我非应天府外的山民,是从扬州而来,今日刚到,这也能办吗?”

    那捕快笑笑道,“都可,只要您不是从通州来的元人,都可以办。”

    这样一说,江皖就放心了。

    那捕快听他是从扬州来的,于是心里猜测或许他是个商人。

    江皖这次选择的身份也确实还是商人。

    在来之前,她有想过要不要当个地主乡绅什么的,但翻阅了资料,发现明朝早期对商人的限制并不大。

    甚至因为新朝刚立,为了市场,反而把商人的税收给降低了。还有驿站的建立,运河的开凿,海港的繁荣,种种贸易硬件的出现,让这个时期的商人可以更好的发展。

    至于朱元璋后期慢慢加大力度打压,那就到时候再说吧,没准到那时她都赚够本回家了。

    而且她又没想当沈万三,更不会赚了钱还捐钱修南京和长城,导致被朱元璋忌惮而被充军流放。

    等到店开了之后,再用钱财寻个靠山,她最多也就开个几间绣庄,应该也没人能看得上她这小虾米的吧?

    听她说是今日刚到的扬州,捕快一路给她介绍应天府如今又发布了那些条例政策,江皖竖起耳朵认真听着,可没一会儿,便到了户籍登记的地方了。

    进门有两人,一人坐在椅子上,一人站在旁边。捕快忙说,“徐主簿,这位公子来办户籍的。”说完,又补充一句,“是自扬州而来。”

    主簿原本都打算去吃饭的,看有人进来又坐下了,问了她的基本信息,江皖答完。

    最后,那徐主簿抬头看了她一眼,“公子入何籍?”

    江皖想想,“商籍。”

    主簿听她说完章一盖,热乎乎的明朝身份证就到手了。

    出了衙门,江皖寻思着得好好感谢这位捕快,于是对他说,“陈捕快晌午饭可还没吃吧,今日你助我良多,你总得让我请你吃顿饭。”

    那陈壮受宠若惊,连忙摆手,“不必不必。”他原本就是想着不得罪人,或许这个江公子还会给他打赏几个铜板。

    刚刚还以为没戏了呢,没成想这江公子这么看得起他,还要请他吃饭。

    江皖倒是有想到给点钱啥的,但是手放在银子上摸了摸,总觉得这样不大好,所以想想还是请人家吃顿饭吧。

    “哎,反正也到了吃饭时间,如果你这会儿不方便的话,我晚上再请你。”江皖坚持说道。

    拉扯半天,陈壮终于同意。

    江皖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座生意挺好的酒楼,于是带着陈壮走了过去。

    陈壮到地方一惊,连忙对江皖说,“江公子,这儿是临江楼!”

    江皖看他这表情,猜测这座酒楼价格应该蛮高的,“对,就来临江楼。”

    说完,店里的一个小二走出门来,笑着对他们说,“客官吃点什么?”

    江皖闻着空气中的香味也有点饿了,走进去,在一楼找个地方坐下,“你们这招牌有什么?”

    那小二就答到,“水煠肉,鲜蒸鲥鱼,油煎鸡,盐水鸭这几样都是我们临江楼的招牌。出了这些,大多数客人还会点一盘薛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