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县令大人真香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3章 禁地(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马车路程快, 梁婧又有谷小艾带路,很快两人就将所需物品采购齐全, 急急地赶了回来。

    此时已经快近午时,梁婧让谷小艾帮着虎妞将卫生带缝制出来,自己跑去灶房准备几人的午饭去了。

    不过她奇怪的是,早上明明煮了不少小米粥,这会锅底敞亮得很,连锅都被洗得干干净净。

    想到也许有其他村民过来帮老族长做活,她便抛在脑后, 准备了三菜一汤,考虑到老族长年岁大又行动不便,整日在屋里坐着躺着,她便干脆扯了些面条做主食, 没有另外再煮大米饭。

    梁婧已经留了一个侍卫在城里打探消息。

    她本来是准备住到城里的客栈去, 可是上午去了这一趟百安县城, 发现崔家的酒楼几乎都是开在客栈旁边, 她若是去住客栈出入容易碰到崔家人。

    明明是来打探人家消息,却把自己送进敌方大本营里, 怎么想都不对劲。

    故此,她打算先留在上谷村,等侍卫打听两天消息后再做决定。

    午饭做得差不多,谷岳从门外走了进来。

    梁婧让他给老族长送饭去, 自己喊了谷小艾等人吃饭, 吃完饭后再给虎妞送了饭菜。

    虎妞吃完又躺下了, 她毕竟是头一回,身上总觉得不舒坦。梁婧便没有打扰她,准备去收拾下灶房。

    只不过她才拉开房门, 就看到通往后院的甬道上,谷岳提着个食盒走了出来。

    梁婧不知为何下意识便侧身躲到门后,透过门缝往外看着他走向院子大门方向。

    脚步声越来越远,而后是大门被打开和关上的声音。

    她从门后走了出来,看了一眼大门的方向,又往后院灶房走去。因为怕面条涨了不好吃,所以她都是每个人吃多少就下多少,案板上本应该还留着一人多的份,可这会却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

    锅里剩下的菜也没有了,和早上一般锅也被洗得干干净净,灶台都被湿布擦了一遍。

    联想到方才谷岳提着的食盒,她心里觉得有点奇怪,若是他家中还有其他人要吃饭,跟她说一声也不是难事,反正多做一两人的饭菜也不难。

    何必等到大家都吃完后,再把剩下的饭菜拿走呢?

    下午,谷小艾做完活后,又来找梁婧玩。

    她这人热心开朗,但却不是口不遮拦之人。虽然梁婧有些好奇老族长为何一人住,但是谷小艾一句也没提,反倒是聊聊县城里有什么好吃好玩的,或者问下梁婧琼安县那边的风俗人情等等。

    要做晚饭时,谷小艾也主动帮忙。

    梁婧熬了点大米粥,炒了一荤一素两个菜,又蒸了道容易消化的肉末鸡蛋羹给老族长吃。

    众人吃完后,谷小艾帮忙收拾了灶房就回家去。

    而梁婧把饭菜端回房里,叫醒虎妞起来慢慢吃,对她道:“我去灶房烧点热水,等会你吃完正好洗个澡。”

    虎妞面容有些羞涩,点头道:“谢谢婧姐姐。”

    梁婧揉揉她的头发,起身就往灶房去。

    其实她说是去烧热水,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谷岳还会不会去灶房。

    梁婧走过去的时候,确实碰到正在灶房一通翻找的谷岳。今晚她特地少做了些,刚好大家够吃,故此谷岳一无所获。

    她走进去的时候,谷岳还拧着眉,魁梧的身躯如一座大山般屹立在灶台前,在看到梁婧的时候有些片刻怔愣。

    “你怎么来这?”他的五官粗犷,平日说话时嗓门大,若是普通的姑娘家估计会被他吓到。

    梁婧却丝毫不惧,依旧笑着道:“我来灶房烧点热水,谷岳大哥可是没吃饱?不然我再给你下点面条?”

    “不,不用了。”他顿了顿,一口拒绝后就走了。

    只是人走了,那食盒却落在了灶台上,梁婧看了一眼,从旁边的水缸舀了水放在大锅里,点上柴火开始烧热水。

    想了想,还是取了点面粉,加了个鸡蛋揉匀后拉成长条,在小锅里放了点热水后快速下去煮熟,捞起来过了下凉水。

    把小锅里的面汤倒掉,小火放点猪油,洗了几根葱丢进去熬出葱油来,然后加点酱油和盐,一同浇在凉面里,搅拌均匀。

    ……

    谷岳再进来找食盒的时候,就发现里头多了一大碗香气扑鼻的葱油拌面,简简单单的一碗面条,却香得令人垂涎欲滴。

    他眸色暗了暗,最终还是提着食盒走了。

    这是来上谷村借宿的第五日,虎妞已经恢复往日的活泼好动。

    天气好的时候老族长会坐在堂屋门口晒晒太阳,梁婧一开始还不敢去打扰,后来给老族长送吃的,他就让她留下闲聊几句,最近倒是熟络了些。

    虎妞给自己烧了锅热乎乎的水,然后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坐在院子的石凳子上晒着头发。

    那位被梁婧留在县城打探消息的侍卫带着一堆食材和消息回来了。

    侍卫打探得很仔细,说起崔家酒楼的兴起,要从百安县来的某一任县令开始说起。这位县令出生贫寒,自幼喜爱读书可偏偏家里却供不起,他在私塾读过两年书后,便去了镇上找了家书斋当起了伙计。

    书斋的店主也是个心善的,见他识字后,便跟他说平日店里清闲他可以把架子上的书拿来瞧瞧,只要不损坏书页就行。

    他感恩又上进,知道书斋里平日多需一些启蒙类书籍,便夜里关店后免费替店主抄书。也是因为这一知恩图报之举,他不仅将知识都牢记在心,长久下来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