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得了,这点屁事,也值得在太后灵前吵成这样,丢人。”
“羡……黎相。”
“想做什么就随他去好了,你以为自己真能拦得住他吗?我不是怂恿他,主要你们吵得人脑仁儿生疼不得安生,要么出去掰扯,要么就别管,他的心肝儿在你手里,还有大好的未来在等着他,你还怕他把自己玩死了吗?”
果然还是枕边人的话更有说服力,江临渊没再坚持,退后几步表示自己不会阻拦,望着那人远去的背影,叹息声戛然而止。
“羡鱼,我总觉得这回走,他就不会再回来了,你就不担心吗?”
“不担心。”黎婴依旧云淡风轻,用手垫着扶手撑着下巴,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你应该记得我爹书房的那副画像吧。”
江临渊稍加思索,“记得,桌案正对的那面墙上挂着这副画卷,你说怕风吹日晒淡去了丹青之色,每月只展开来晒这次防潮防虫,我偶然看过这次,画卷上绘着个身披甲胄的背影,马尾高束,披风飘飞,英姿飒爽。”
“那个人,是林溪辞。”黎婴淡然道。
这个答案震惊了江临渊,在现有的画像与人们口耳相传的叙述中,林溪辞似乎一直都是以温润优雅、病弱无力的形象展现人前,与画面上所呈现出的凛然之气大相径庭,完全无法想象竟会是同一人。
“你以为一个才在科举考试里崭露头角的新秀,为何会在短短两年内就爬上御史台的位子,真是因为他琼华宴上那句‘想到您身边去’吗?先皇的疑心比起咱们的皇上更甚,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他越是不会轻信,所以他以身涉险,考验了他的忠诚。”
回想林溪辞入朝前后那些年发生的大事,不难想到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下征南蛮。
和萧景渊这喜欢坐山观虎斗的儿子不同,羡宗萧鹤延是位野心勃勃的君主,一生勇猛好战,多次征战蛮夷之地,亲临战场,嗜血拼杀,在林溪辞入朝后曾两次出征蛮地,一次是他得了重用的一年后,另一次则是在他身故后彻底征服南楚。
那一次,羡宗孤身犯险,为蛮人所俘,南楚以十八座城池为代价,张了血盆大口漫天要价。
远在帝都的黎三思急得火烧眉毛,正和几个固执的老臣争执是否妥协,官印都快扣下了,又从前线送来了飞鸽战报,说那林大人身披盔甲率领数十精兵冲锋敌阵,一刀剁了那蛮楚将军的狗脑袋,吓得楚王不得不把羡宗完好无损地拱手送回,顺带着进献黄金万两作为赔款,之后一安生就是好几年。
这事当时传得沸沸扬扬,不知怎么又有人辟了谣,说取南楚将军首级的人并非林溪辞,而是赤牙卫的新人侍卫,叫陆随风,后来还荣升了半个将位。
人们都觉着林溪辞是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柔弱书生,尤其是后来还成了个病秧子,就更不可能冲锋前线,救主杀敌了,于是传言渐渐平息,人们也都深信是小陆将军救下先皇的事实,然而现在看来,似乎并非如此。
“那时的流言是真的,冲入敌阵救出先皇的人就是林溪辞,这一点那少了根羽毛的鹤簪就能作证。但先皇本意只在试探,一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所以‘单枪匹马’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所以你的意思是,林大人不弱,他的儿子也是如此,是我杞人忧天了。”
黎婴坐怀不乱,“不,你的担心很有必要,只是给错了人。”他转动轮椅的轮轴,背过身去,单手扶着宫墙,咬牙使力,竟然站了起来。
他呼吸有些急促,婉拒了前来帮忙的江临渊,把胸中这口气咽了下去,虚弱道:“你该担心的是萧景渊那个不知轻重的狗东西,我有种不好的预感,君子游可能……虽然我很想看到狗皇帝自寻死路,但是不能让君子游为他平添罪业,我改变主意了,你现在就去阻止他,快,快去!”
与此同时,早他几步离开的君子游已经行至阴阳道,朝阳初升,霞光辉映,他停步在明暗交界线之前,再踏前一步,便是未被日辉普照的阴影之处,一步踏下,就将坠入无底的深渊。
在那深渊的另一端,凝视着他的是那个面目和善,心却比孤海还深的男人,依旧一副慈眉善目,将所有的阴险诡诈都掩藏在了虚伪的皮囊之下。
“我还以为,至少你会给自己一个狡辩的机会。”君子游稍稍活动了负伤的左手,只恢复几天,伤口还没能完全愈合,动作稍大些就钻心的疼,只方才那一下,绷带上又透出了血迹。
这样的他只怕近不了对方的身,就要先被自己一身旧伤拖垮。
一身水色便服的萧景渊迎风而立,肩头被雨水打湿一片,却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千金之体。
他注视着这个神情冷漠的年轻人,笑得从容随和,完全不像是将要被指着鼻子,条条框框列出罪状的犯人,又或是身为一国之君的权柄让他无所畏惧,完全感受不到窒息的压迫感,与被逼入绝境的恐惧。
他右手四指微微勾起,君子游警觉地向后蹭了半步,甚至做好他随时投出暗器的准备,然而对方在袖中翻腾了半天,只摸出了个白油纸包。
萧景渊缓步上前,跨过了那一道阴阳的交界,拉着君子游的手,将东西放在他血流未止的掌心,顺便扶正了他歪扭着的发髻。
他耳语般轻声道:“他给你的东西呢?交出来吧,你留着那无价之宝简直暴殄天物,带进棺材里又不能开花结果,不如物归原主。”
“哦?物归原主?”
随着他话音落下,萧景渊只觉腰间一凉,随即笑容僵在了脸上。
君子游笑眯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