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零团宠小福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0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听见外面说话的动静,谢如敏牵着个粉面玉琢的女娃娃从屋里出来,见温路回来,连忙笑着打招呼。

    小女孩梳着羊角辫,粉褂子黑裤子,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看向小院,瞧着四五岁年纪,正是可爱时候,脚下欢快扑到温路怀里:“二叔,二叔,暖……暖好想你啊!”

    温路掐腰抱起,笑说:“二叔也想暖暖啊,快告诉二叔,暖暖是不是胖了,二叔都快抱不动了。”

    女娃搂着温路脖子哼一声,糯生生:“才没有,二叔骗人。”

    歪在温路怀里时正巧看到门口的温善善,捂着嘴,指着温善善又惊又喜:“二叔二叔,她是不是二婶啊,好漂亮啊。”

    温家为温路的婚事也操心了许久,毕竟二十五岁还不结婚,放农村就是老光棍一个。

    温暖暖听得多了,自然这样认为。

    但温路向来不听家里安排,加上常年不在家,一副老僧入定模样,怎么都不听劝。

    温路笑着摇头:“那是你姑姑,你爸和二叔的小妹,把你机灵的。”

    话音刚落,温久山粗声呵斥住他:“行了,骗骗我就算,赶紧送人姑娘回去,再乱认回头你小妹生气不理你了。”

    温暖暖却不在意,歪着头小声问:“姑姑?是善善姑姑吗,爷不是说她不在了吗?”

    这是温家不能提的伤心事,温暖暖是个小孩也知道避着点问。

    温路对她点点头,而后看向温爸:“爸,她真的是善善,我是那种干糊涂事的人嘛!”

    温久山一拱鼻子:“你自己干的缺德糊涂事还少了不成?!”

    温路抱着温暖暖转头,对温善善说:“善善,你自己和爸说吧,他老嫌我没出息,话都不信……得亏我是他儿子不计较。”

    两人以前就吵,一点小事谈不拢就针尖对麦芒,如今都敛下性子收住不少。

    温善善转泣为笑:“爸,我真的是善善,十二岁大哥从河里把我救上来……”

    解释的过程不需要很久,加上发生洪灾那一阵子温路不在家,那些边边角角的细节,旁人不会知晓。

    温久山的表情同之前的温路一样,从诧异转为不敢相信,之后喜悦涌上心头,颤颤巍巍伸手想碰碰她又怕这一切是假的,生生缩回了手,眉眼和蔼看向温善善。

    穿书这样离谱的事,九十年代没人能相信,更何况现在的情况比那更复杂。

    温善善只是解释:“落河之后就没意识了,昏昏沉沉不知道过了多久,再睁开眼就在南林了。”

    之后就遇见了温路,一道回了晋城。

    温善善没有明说,但温久山的想法和温路一样。

    民间有传闻,古书有记载,借尸还魂。

    若是以前,肯定是怕的。如今只觉得人回来就行。

    温久山连忙把人拉进屋,生怕外面的太阳晒伤了她。

    端详着并不熟识的面孔,直到温善善脸上露出熟悉的乖巧笑容,如温暖暖般糯生叫了句爸后,温久山才突地放下心,这就是他家善善啊。

    老人眼含泪水,浑浊的瞳孔变得清明,满心欢喜看向温善善,激动的哽咽着说不出话。

    嘴里直念叨,回来好啊回来好。

    回来这家里才团圆了。

    七年不见,温家变化相当大。

    隐去悲伤,所有人都展现出美好积极的一面,以显示这些年他们过的不错。

    有勤劳的大嫂照顾,日子确实红火不少。

    这其中最大的收获当然是温暖暖,小娃娃粉嫩漂亮,众人瞧着都欢喜,家里也因此多了不少欢声笑语。

    温久山成天把孙女带在身边,逢人就夸暖暖是贴心小棉袄,最见不得人家说姑娘不如小子,当然是生男生女一样好。

    尤其小孙女眉眼间透着的娇憨,总让他晃神以为这是善善。

    到晚上,大哥回来,温善善这才从喜悦中抽身,问起梁又钊去哪儿了。

    在她的记忆里,修理铺子关门时间和大哥回家时间差不多,这都到了吃晚饭的点,他怎么还没回来。

    她倒不担心他过的不好,毕竟温家人和蔼,他自己也有赚钱的本事,过得肯定比山上那段日子强。

    相比温爸和温路,大哥的反应淡定很多,只是如常拍拍她的肩:“回来就好。”

    忽的提起梁又钊,温家人具是一默,唯温暖暖吃着糖说:“小叔很快就回来啦。”

    温路是八九年回的家,彼时温暖暖还在谢如敏肚子里,所以温久山一挥手把梁又钊认作小儿子,不过他说什么不愿跟着温家姓,自然也不改名,温暖暖便唤他小叔。

    今晚一桌好酒好菜,温久山闷头喝一口:“那小子出去了,不过往年这两天都会回来,估计最多后天就到家。”

    其他的没有细说,温善善瞧着饭桌氛围不对,也没敢继续问下去,一直到吃完晚饭同谢如敏洗碗时才问大嫂发生了啥事。

    谢如敏刷着碗叹气,低头闷声说道:“你当时回刘桥,大家都以为过几天就回来,所以也都没在意,直到有人叫爸回去接你……你也知道当时小路也没了消息,你俩的事家里就一起办了。”

    谢如敏顿了顿,一抹袖子继续说:“爸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一病躺了两个月,之后人清醒了,身俫也垮了。”

    当时温央夫妻俩已经搬了出去,家里就剩温久山和梁又钊,老头便把对孩子的所有希望与关照寄在梁又钊身上。

    梁又钊少言却勤劳,也算不负寄托,第二年托关系挂到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