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想, 朕为什么不揭穿你们?”唐元明活了这么些年,看人的功夫是一流的,他一下子就看出了唐清的心中所想。
“皇爷爷, 你不会觉得害怕吗?我们身上带着些不一样的东西。”唐清还是担心, 询问道。
说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 鬼神之事,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唐元明一开始确实对他们几人有所疑虑, 甚至还想过让他们一直待在青岚城, 不让他们回来,但是, 他们的所作所为说服了他, 他相信,他的七儿子一家, 都是真心为大燕朝做事的。
“你们是大燕朝的福星,是来拯救大燕朝的。”
唐元明的语气中听不出一丝害怕,甚至还带着激动, 他咳嗽了一声继续道:“成文, 以后大燕朝就交给你了。”
唐成文没有跪下来装作一副不愿意的模样, 他听懂了父皇的意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孩儿领命。”
唐元明的身体已成油尽灯枯之态,苍老所带来的病痛无法抵消,在这最后的日子里,唐成文像唐元明说清楚了他们一家人的来历,也告诉了他系统的事情,以及他们要好好建设大燕朝, 收取信仰值。
这是唐元明穷尽一生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唐成文口中的那个人可以飞上天空,下入海底,铁疙瘩可以在路上奔跑的世界他见不到,他也知道,唐成文用尽一生也无法将大燕朝建设到以后的那个模样,但是,他相信,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美好的未来早晚会实现。
“把其他人叫进来吧。”
预言成真,如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唐元明总得给自己这个儿子铺好最后的路。
他这七个儿子中,大子偏执,二子直爽,不懂弯弯道道,其他几个儿子也都没有帝王的潜质,唯独这七子,虽说一直想着闲散的生活,但聪明灵巧,所学甚多,不仅能够守好基业,也能开拓创新,是一个难得的明主。
虽说其他几位儿子与七子关系不错,但仍然不免有人心生不满。成文非长非嫡,身份上不占优势,但是他是皇子中最适合的皇帝。
唐清转身走出门外,跪在门外的大臣以及她的伯伯们瞬间便注意到了她,都凑过来围住她,二王爷开口询问:“清清,父皇怎么样了。”
唐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悲切开口:“皇爷爷叫你们进去。”
说完,唐清转身进了乾元宫,身后的那群人也走了进来。
“皇上(父皇)。”
殿内响起数道声音,十分嘈杂,唐元明皱眉,无力地抬起右手。
唐成文站得最靠前,时刻关注唐元明的动作,几乎是在他刚抬起手来的那一瞬间便明白了他的意思,“诸位大臣,兄长,父皇有话要说。”
唐成文的声音很大,大殿内顿时就安静了下来。他转过身来,看着父皇,满脸忧心。
站在最前方的是几位王爷和他们的孩子,站得比较靠后的是大臣们。
唐元明微微张口,气声传出,“太傅,过来。”
王太傅走到唐元明面前,唐元明道:“太傅,宣读圣旨。”
按照情况,圣旨本来不该在现在宣布,而唐元明现在的举动,显然就是为了给未来的君主撑腰。
王太傅明白唐元明的意思,他走出内室,让人把正大光明牌匾后的紫檀匣子拿出来,然后端着这紫檀匣子走进内室。
当着众人的面,他打开紫檀匣子,拿出里面的圣旨,展开宣读。
圣旨的内容很长,前半段讲述唐元明皇帝的一生,大半笔墨,尽然展示了他对大燕朝的付出,最后一段,是为传位,王太傅当着众人的面,读出了众人皆知道的那个姓名,唐成文。
太子被废,朝堂被清洗一遍,众人分别靠向了二王爷和七王爷身边。唐成林对皇帝之位没什么野心,但是那么多的大臣支持他,他还是不免意动。
只是,他不会使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只想着做好手中的事情,让父皇能看到他的能力因为能力而将皇帝之位传于他。
若是父皇将皇帝之位传于其他人,他也不会有所怨言,只会祝福他们。
他们这一代的七兄弟,除了太子,其他几人对于皇帝之位都处于佛系的状态,若是能够得到那最好,得不到也不会有什么嫉妒之情,做好自己的本分即可。
因此,当他们听到父皇要将皇帝之位传于七弟的时候,他们一同露出了祝福之色。
场上的众人一同跪下接旨,唐成文捧着那份圣旨,重重磕下一个头,额间出现一个明显的红印。
外面的天空渐渐失去了光彩,只剩下无边无际的黑,唐元明看着眼前的这副场景,嘴角含笑,缓缓闭上眼睛。
这一闭眼,便彻底撒手人寰。
不知谁的一句皇上,其他诸人迅速抬起低下的头颅,哀鸣声响彻整个皇宫,久久不能散去。
皇帝驾崩,是国丧,朝廷众人皆得服丧,百姓们也要穿着素服,一百天内不能奏乐。
这段时间内,唐清等人每日都在为皇上守灵,唐成文一边要给父皇守灵,一边还有处理其他需要完成的事务,十分繁忙。
贵妃与皇上感情深厚,青梅竹马,皇上去世,她伤心欲绝,守灵的时候几近晕了过去。
唐清与王素欣担心贵妃的身体,一直守在她的身边,唐成文才刚失了父亲,再怎么也要守护好他的母亲。
丧事一直在进行中,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在朝臣的坚持下,大燕朝进行了即位大典。
在唐成文的要求下,即位大典以简朴为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