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皇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1章 香气(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迷糊间, 静楠其实没听清他在说什么,她着实困,在荀宴离开后草草梳洗一番,便依着记忆摸上一榻, 倒下。

    侍婢面面相觑, 乡君寝的是太子床榻,可要唤她起身?

    思及太子为其开的的种种特例, 谁也不敢上前, 便保持沉默,合窗灭灯, 安静守在外殿。

    荀宴此行,确有大喜之事。胡老将军一战大捷, 拿下了如今的贼首、前盐城县令, 传讯称已摸清海宼老巢,待天气一好即可立刻出海扫贼。

    信中, 胡老将军大力称赞几位小将, 道他们敢为人先、悍猛非常, 其中赫然有林琅等几人的名字,令荀宴心情大好。

    “殿下, 那贼首毕竟曾为我朝官员, 是否要押解回京?”

    “事既了, 不必多此一举。”荀宴沉思, 大笔一挥,令胡老将军将贼首押解上岸, 当着盐城百姓的面枭首示众, 以平民愤、彰国威。除此外, 再令大军在战事结束后, 留下部分人马助当地百姓重建屋舍、船只,与民休养。

    写罢,荀宴若有所思,盐城这次为人祸,平息后很快即可恢复民生,但其他地方的天灾却年年都有。

    雍朝面积宽广,南北纵横、中西贯通,各地气候、环境不一,四季都有不同灾祸,或大或小。虽不至让一国伤筋动骨,终究是每年都要头痛的事。

    总不能每每都只依靠朝廷赈灾,长此以往,不利发展。

    荀宴将问题道出,众人凝眉,此事很早就有人提过,但那时无人关心,皇帝也无暇顾及,如今太子愿意解决,是好事。

    许久,有人提议:“不如广发招贤令,招纳精通水利、时令、作物等民生之人,为其特许官职,再令户部、工部派遣官员随同,官民相合,遣往各地。假以时日,定有成效。”

    听罢,荀宴沉思后视为佳策,补充了其中几点漏洞,便令提出建议的工部侍郎负责此事,另设总地司,命其为总地司司长。

    此举招来工部尚书侧目,但太子面前,这位老尚书也只敢用眼神表示不满,被他横视的工部侍郎却欣喜异常,已然忘了上峰的存在。

    荀宴将各官反应收入眼底,心有成算,又说了些话,看天色已亮,便留众臣同用早膳,再各自散去。

    回东宫时,他步伐明显慢下,总管徐英想应是太累了,便提议传轿。

    难得的,太子没有拒绝,上轿后到东宫的短短一刻钟,竟就睡着了。

    徐英面露难色,正思索是否要唤醒主子,太子已然睁眼,似想起什么,问道:“她呢?”

    “乡君早醒了,见太子忙碌,便先出宫去了。”

    荀宴颔首,面上也看不出什么情绪,抬脚迈入寝殿,一顿,小桌上多了一张纸,纸上赫然是他的画像。

    惟妙惟肖,面容俊美非常,只是双目露出明显的倦色,空白处配有一句诗:但愿身长健,浮世拚悠悠。

    定睛看去,左下角还有个凶巴巴的小人,五官像极了静楠。

    只是,荀宴还无法想象小姑娘对自己凶的模样。

    他微微一笑,将画卷起置于画筒中,思索后又觉不妥,换了个地方,单独置于榻旁开辟的小书篓中。

    连日忙碌,他亦感疲乏,本准备把剩下那几本公文看完就睡,可看到这幅画后,瞬间就改了主意,决定即刻上榻去。

    刚解衣上榻,荀宴就眉头一皱,传来宫婢,“何人动过这张榻?”

    宫婢小声道:“昨夜乡君寝在了这儿,因乡君已熟睡,奴婢等不敢打搅。”

    说罢,她小心翼翼地问:“殿下,可要让奴婢先换床被褥?”

    殿下素来喜怒不形于色,只观神色,实在看不出什么,宫婢这时候,内心亦是惴惴。

    “……罢了。”荀宴松开眉头,抬手,“都下去罢,孤先睡会儿,有事可唤。”

    “是。”

    殿中众人退出好一会儿,荀宴仍坐着,即便如此,鼻间依旧时而传来一股似有若无的馨香。只闻其香,便似乎可以想到小小佳人卧于其中的模样,定是睡相不好,翻来覆去,才至整张床榻几乎都染上了她的味道。

    慢慢躺了下去,荀宴瞬间仿佛整个人都被裹进了温香软玉之中,处处都是另一人的气息。

    闭目间,身边好似当真躺了一人,正睁着漂亮的桃花眼在褥中乖巧看来,轻声唤他。

    他的脑海中,慢慢浮现了在清风镇的无数个日夜,他曾在榻前无数次伴小姑娘入睡,可无论情景或心情,与现在截然不同。

    半晌,他忽得坐起,掀被下榻,从柜中取出了另一套被褥丢来,若不细看,根本发觉不了他面无表情的脸侧耳根微红,几近淡粉。

    换了被褥,气味变浅,荀宴看着被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枕侧的被褥,默了下,还是尽量睡得远些。

    这久违的一觉,太子殿下睡得并不怎么安稳。

    ***

    静楠归家时,母亲孙芸已经等了她许久,似是想同她一起用早饭。

    她在东宫吃过一些,但见孙芸的期盼目光,还是坐到了桌旁。

    二人相认才几月而已,即便性情简单如静楠,也无法迅速生出深厚的母女情,平日多以顺着、敬着为主。

    她在孙家,比在荀家或荀宴身边时还要自在。外祖父与她趣味相投,祖孙二人时常有同样的奇思妙想,闯祸也是一起闯,舅舅基本不会管束她,只负责给银子,而母亲孙芸则以宠纵居多,无论她做什么,关心的都是怕她冷了、累了、饿了。

    内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