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一株大树分身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1章 徐家沟开大会(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前方流过。所谓背山面水,明堂宽大方正,后世必然人丁两旺。

    祠堂屋顶建成悬山顶,一条大脊和四条垂脊,山墙上部屋檐突出在墙外,状若悬空。外围设有一圈围墙,为“四点金”型制,门前还设有广场戏台。

    整个祠堂看起来非常肃穆,除了逢年过节祭祀祖先所用,也是徐家沟人商议大事的场所。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再威严庄重的祠堂也抵不过外部事物。

    总之,早几十年前,徐家沟祠堂就不存在了,只余下几个牌位和一本家谱。

    不过村里一般有啥大事儿,还会在此处开会。用徐家德老爷子的话来说,就是让祖宗们看着。当年徐传道老家长处理徐锦荣时,也是在这个地方。

    所以对于徐家沟村民来说,此处有种说不出的神圣气息。

    由于事先得到通知,各家男人都早早到齐。

    尤其徐家德老爷子,更是难得换上对襟儿唐装,整个人打扮的干干净净,面上比往日多了几分威严。

    虽然现场女人不少,但是这种场合,她们只有站旁边围观的份儿。

    在徐家德老爷子指挥下,徐青海和徐少广两人抬来一张八仙桌,落于会场北侧,将祖宗牌位和家谱放在上边。

    在青山镇这边,八仙桌摆放也有规矩。尤其重要场合,摆放错了要挨训斥的。

    不论祭祖还是招待贵客,桌缝必须横着放(以前听朋友说过,南方规矩似乎有不同,我只讲我知道的),万万不能对准主位。

    如果摆错,遇到一些挑理的客人,人家会直接掀桌子的。

    徐青海和徐少广都是五六十岁的人,自然不会犯这个常识性错误。

    看到旁边早准备好的三牲,徐磊有点发毛。昨天他和老爷子商量时,对方只说明晚把村里人聚在一起,开个会讨论。

    万万没想到,整出这么大动静。瞧架势,好像要告慰祖先。

    不就是村里种植草莓吗?用得着如此隆重。

    话说因为祠堂一直没有重建,所以徐家沟很少举行祭祖。过年的时候,基本都是每家每户举行小祭。

    徐磊长这么大,类似仪式只在十多年前见过一次。

    当时有人从海外归来,认祖归宗,同样由徐家德老爷子主持的。

    不出徐磊所料,下一刻有人端来水盆,旁边放着毛巾。

    这时,已经七十多岁的徐锦明高呼:“徐家沟在场男人,十八岁以上,都过来洗手。”

    他是徐锦荣的大哥,第十五代,也算辈分比较高的威望人士。

    闻言,村里人挨个上前,徐磊也不例外。

    接下来,众人又在徐家德老爷子带领下,磕头亮烛上香,敬上小三牲和酒水。

    对于三牲,徐磊并不陌生,以前听徐家德老爷子讲过多次。三牲有大小之分,大三牲指的是猪、牛、羊,分别代表富足、勤奋、祥和,只有大祭时才可以使用。

    平常祭祖,大多用小三牲,就是猪头、鸡、鱼。

    等三牲酒水摆好,徐家德老爷子拿出一张纸,开始宣读。

    维公元二○一X年九月X日。

    岁在己亥,时逢仲秋。徐氏子孙,会聚于此,谨以清酒牲肴之仪,敬献于我列宗列祖之灵位前以资品尝享用,今日此时此地恭送祖宗并诚告曰……仰不愧于天,内不愧于心,俯不怍于人。悠悠自情,敢告始尊!

    伏维尚飨!

    读完,徐家沟在场男人们再次磕头作揖。

    至此,祭祖仪式告一段落。

    正式开会,同样由徐家德老爷子主持。

    祭祖仪式开始之前,徐磊在家族群里开了群聊模式,然后用支架固定在不碍眼的地方,方便群里人也能看到。

    简单几句开场白后,徐家德老爷子又道:“磊子,草莓田具体怎么安排,你给大家说一遍吧……”

    徐磊也没有怯场,清了清嗓子站到会场中间,开口道:“在场大部分都是我的长辈,咱们在一个村里生活,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客套话我也不说了。

    我家种植草莓的事儿,相信大家都看在眼里。实话实说,这半年多时间确实挣了些钱。村里一直有人打听,也想种植草莓苗。之前由于供应量上不去,我就没有点头。现在虽然还不算多,但是基本能够满足大家的要求。我现在说一下大致想法。”

    “草莓苗一株十块,每家最多一亩地,大概能栽六百多株。当然也可以选择不种,这个不强求。如果有人想种植的话,稍后在徐家德老爷子那里报个名。另外我建议咱们都在村后种植,田块比较集中,方便后期管理,也可以打响咱们徐家沟草莓种植的名头……”

    说到最后,徐磊特意强调一下。

    种植一亩变异攀援草莓,一年最少能收入三万块。他给出是最保守估计,真实情况当然更高。以自家情况来计算,一亩地纯利润能够达到七八万块。

    至于特品草莓采摘后该如何处理,徐磊同样给出明确答案。大家自行销售,如果找不到销路,也可以拿到果园,徐磊代收。

    其实对于特品草莓的销路问题,完全不用担心。

    现在每天来徐家沟游玩的人数有数百人,等徐家沟草莓园成立,估计游玩的人还会成倍增长。

    有他们存在,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把特品草莓卖掉。

    徐磊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给大家吃个定心丸。

    没有出乎意料,会后徐家德老爷子身边立刻围了一圈人,都是直接报一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