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隔壁的小书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6章 山药瘦肉粥,炸货拼盘 他已经有点不一……(第3/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过几个江湖人,可总觉着大约都差不多的吧:好勇斗狠,多桀骜之辈。如今听了这话,倒是对外面那两个小朋友有了一份好印象。

    是个看的清的。

    “若果然如此,你倒是交了两个不错的朋友。”方知县说笑道。

    孟阳抿了抿嘴,也跟着笑起来,“是,他们很好。”

    方知县看了看天色,“罢了,你过来一趟不容易,倒不好叫他们枯等。去吧,若有空,不妨去街上逛一逛,也还有几家店开着。”

    孟阳道了谢,又行了一礼,这才退了出去。

    只是到门口时他又停住,转身朝方知县道:“大人,过年好。”

    方知县愣了下,忽然笑了,是那种真心的笑。

    “过年好。”他说。

    因为有知县大人明显的庇护在前,孟阳接下来去办理路引时非常顺利,没有一点阻碍,不一会儿就办完了。

    路引拿到手的那一刻,孟阳忽然有些莫名的激动。

    他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这么多年来都蜗居在桃花镇中,是真的没钱吗?倒也未必。

    正如赵先生所言,写诗词歌赋的本子卖的可比写话本要好多了,若他真有心敛财,每年收入再翻几番,甚至十几番并非不可能。

    但他没有。

    他只是觉得世上好像没什么值得自己留恋,偏又不舍得死,所以只好一天天熬日子。不是不想出去,类似的念头其实也起过许多回,但每次又都被自己打消了。

    他怕,怕出门,怕外面世界的恶意再次降临到自己身上。

    所以他一直在逃避。

    刚见面时廖雁瞧不起自己,倒也没有错,因为那时的他确实很懦弱,连独自面对世界的勇气都没有。

    可现在?

    孟阳紧紧抓着路引,缓缓吐出一口气,仿佛与某个曾经的自己告别。

    他觉得自己随时可以勇敢的踏出一步。

    我确实有点不一样了,他想。

    孟阳找到白星和廖雁时,两人正跟一个衙役说话,瞧样子倒有几分熟稔。

    “事情都办完了?”见他出来,白星十分高兴,主动迎上前去。

    孟阳把路引给他看,心中忽然生出几分雀跃,“我可以跟你们一起出去玩啦!”

    廖雁哼了声,抱着胳膊道:“就怕你到时候会哭鼻子嘞!”

    孟阳很认真的保证,“有你们陪着我,我肯定不会的。”

    他见李仁正盯着自己瞧,便问道:“这位是?”

    也不用白星介绍,李仁爽朗一笑,主动抱拳道:“我叫李仁,是本地的捕头,原先也在江湖中混。”

    孟阳作了个揖,“原来是李大人,失敬失敬。”

    李仁哈哈大笑起来,“我算哪门子大人?不过胡乱混口饭吃罢了,小先生莫要取笑。”

    他与孟阳略略说了几句场面话,又对白星道:“我本想找到那马贩子警告几句,不曾想他在本地做完买卖之后已经先行离开,大约是要往西北去的,这倒是不好办了。”

    马匹价高不易得,除了官府之外,消耗最大的就是武林人士,而那些马贩子走南闯北,三教九流都打交道,无疑是消息最灵通的一批人。

    消息灵通就意味着容易走漏风声。

    白鹞子在桃花镇的消息本就是一个马贩子最先漏出来的,李仁既然收了白星的钱,自然想把事情办的周到一点,所以前两天还特意派人去找了那马贩子,想要警告一二。

    万万没想到自己慢了一步,对方做完了本地买卖,已经先行离去。

    他如今也不过是个小捕头,只有二三江湖朋友在侧,对方既然离了地盘,再想办什么,却是有心无力了。

    白星点点头,也没有觉得意外。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既然自己没有选择藏头露尾,暴露行踪也只是迟早的事。

    她略一沉吟,又掏了一块银子递过去,“既如此,劳烦李捕头帮我放出话去,就说有人见白鹞子出现在绥山州。”

    桃花镇于她而言,仿佛一片世外绮梦,如此绚烂又如此平和,她不想连累镇上的人。

    而且桃花镇也确实太小了一点,官府人手有限,扛不住太大的风浪。

    但往上数一级的绥山州就不同了,不仅长期有兵力驻扎,而且听说投靠地方官府的江湖好手也不在少数,到时候即便有人找自己寻仇,也翻不起什么大风浪。

    廖雁瞧了她一眼,没做声。

    但是也没有反对。

    李仁立刻就明白了她的用意,倒也跟着松了口气。

    在其位谋其事,如今他毕竟是吃公门饭的,至少也要对得起身上的官皮,自家地盘上的灾难自然是越少越好。

    他自己就出身江湖,自然明白江湖人难以管束,若真引了他们来……

    “姑娘放心,此事交给我去办!”李仁拍着胸膛保证道。

    告别李仁之后,白星等三人就开始撒欢逛街。

    其实这个时候街上的店铺和摊子基本都收了,远不似寻常日子热闹,甚至可以说有点冷清,但他们就是很高兴。

    这会儿街上出来闲晃的大多是本地百姓,个个穿新衣戴新帽,容光焕发,手里提上二三样点心糕饼,正趁着年前走亲戚呢。

    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了大红灯笼,贴了新鲜的红对联,里里外外洋溢着喜气。

    有成群结队的小孩子跑过街道,空气中留下他们肆意的欢笑,久久不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