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隔壁的小书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7章 酸菜白肉血肠锅,椒盐花卷 这个冬日真……(第1/6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杀猪瞧着简单,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

    寻常人莫说杀猪,便是杀鸡杀鸭都未必下得去手。而有经验的屠夫却可以一刀毙命, 而且想让血往哪流就往哪流, 一滴都浪费不了。

    白星亲手猎杀过猎物无数,自问剥皮取肉无人能及, 可在放血这一项,也不得不道一句甘拜下风。

    原本鲜红的血液流出来之后, 马上就变成暗红色, 滚滚的热气升腾, 空气中逐渐弥漫开血液特有的腥甜味道。

    不习惯的人见了这场景, 难免有些害怕,但在某些人眼中, 却意味着不可多得的美味。

    孟阳喜滋滋看着大木盆中慢慢蓄起的猪血,头脑中已经在飞快盘算回去怎么吃了。

    必然要多多的加葱姜蒜末,还有……

    他还没想出个结果, 却听旁边忽然有人叫自己。

    “是阳仔啊。”

    孟阳扭头一瞧,见是个穿着灰色儒生长袍的老头, 扣着同色棉帽, 下巴处留着三撇山羊胡, 眼睛微微眯起, 显然视力不大好。

    他约么五十来岁年纪, 脊背和脖子微微向前弓着:这是大多数贫苦人读书的通病, 因为灯油太贵, 不舍得多加一根灯芯的结果就是灯光不够亮,所以要凑上去才能看清书上的字,久而久之, 难免仪态不佳。

    他干瘦的脸上满是皱纹,皮肉已经下垂的很厉害了,看上去就有几分苦相。

    然而孟阳却一点都不敢怠慢,立刻整理了下自己的衣冠,朝他作了个大揖,恭敬道:“赵先生好。”

    赵先生一手创办了桃花镇上唯一一家私塾,但凡桃花镇上走出去的学子,不管来日成就如何,基本都曾当过他的学生。

    所以赵先生可以说是本镇上除刘镇长之外,第二号有威信的人物。

    白星刚才也不知被谁塞了一把南瓜子,正费劲巴拉的剥壳,此时见了孟阳举动,不禁对这老头多了几分好奇。

    可任凭她再怎么打量,也觉得这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干吧老头……

    赵先生点了点头,眯着眼睛往孟阳怀中的瓦罐上一扫,熟练地叹了口气:“你呀你呀,倒总肯为这些事情费心。若有这个用心的劲儿,多少诗集做不出来?”

    贩卖诗词文章可比卖话本高雅多了,也赚的多了。

    孟阳低垂着头,藏在袖子里的双手对捉指尖,既不分辨,也不认错。

    赵先生似乎早就习惯了他这个样子,也不逼着他表态,只是自顾自道:“你今年写的几个话本子,我也看了,倒是不错……不过若真有闲情逸致,不若多看些诗词文章,那才是正道……”

    他唠唠叨叨说了好久,就像寻常家中长辈对待小辈一样,满是叮嘱学业的话。

    孟阳自始至终都垂着头,依旧不作声,只是在最后来了句,“叫您费心了。”

    赵先生又是一叹气,看向孟阳的眼神中满是惋惜,“可惜呀,真是可惜,如若来日有机会科举……罢了罢了,大过年的不说这些了。”

    白星站在一旁,一边吃瓜子,一边看两人对话,总觉得有些云里雾里的,不知他们究竟在说什么可惜。

    什么叫来日有机会科举?

    孟阳这才抬起头来,脸上挂着一如既往,春风般和煦的微笑,“先生也来买肉吗?”

    赵先生点点头,“每年这个时候王掌柜卖的总会便宜些,我给那些孩子补补身子。”

    他本人有秀才的功名,考到四十多岁也没中举,便果断放弃回乡办了私塾,每年教导的学生大约都在三四十人左右,贫者居多,其中许多人的束脩都是拖了又拖,赵先生委实也赚不了几个钱。

    读书是非常耗费精神的活儿,他心疼那些面黄肌瘦的孩子们,逢年过节总会想办法替他们加点油水。

    奈何自己囊中羞涩,也只能想尽办法找便宜。

    孟阳见状,忙道:“我今年多赚了几个钱,不如……”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赵先生打断。

    老头儿摆摆手,语气不高,却很坚决的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桃花镇毕竟太小了些,你还年轻,若有了闲钱,还是多出去走走看看,我那里尚且支撑得下去。若果然有心,去外头看了好书,回来说与我们听也就是了。”

    孟阳恭敬称是。

    “多去外头走走,长长见识,多读书,读好书……”赵先生殷殷叮嘱道,顿了顿,又道,“读书使人明理,即便不考科举,也是好的。”

    一直低头不语的孟阳终于微微变色。

    他沉吟片刻,深吸一口气,又朝赵先生作了个揖,“学生,谨记先生教诲。”

    赵先生盯着他的头顶看了会儿,点点头,语气软化下来,欣慰道:“有你这句话,我也就不担心了。”

    他这一生科举无望,便把希望倾注在孩子们身上,而孟阳的天赋之出色,实属罕见。

    这个孩子富有灵气,拥有一颗纯粹而宽厚的内心……然而竟无心科举,甚至就连日常做的文章、话本中,也流露出几分对皇权和朝廷的不满。

    这实在是犯了大忌。

    仅此一条,便足以绝了他的青云路。

    赵先生曾推心置腹地与孟阳谈过几回,然后便得出一个近乎匪夷所思的结论:

    这孩子可能是故意的。

    他故意不去考科举。

    初时赵先生觉得不可思议,可时间久了,多少就猜出点来,难免暗道造化弄人……

    罢了,各人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