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爽文主角他弟(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章 玛丽苏文之六(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答好了送分题,答错了送命……那倒也不至于。

    姬玉衡记得小光团说过皇帝是明君,气度也还成,没谁会因言获罪,最惨结局不过就是彻底没了前程。

    而原主对个人前程没要求,对报复太子比较执着。既然要报复太子,眼前这位能决定太子命运的太子他爹就是关键。

    姬玉衡沉默片刻,起身对着皇帝一拜到底,抬头语气幽幽,“有一点。”

    皇帝手肘支在小炕桌上,撑着半边脸,看着伴读与表妹的儿子笑了,“朕看你不是怨,是冤得慌。”

    行叭,你是皇帝你说了算。

    姬玉衡只管双眼无神,做惆怅状就对了:因为这个时候他说什么都不合适。

    皇帝笑了,透过眼前这孩子追忆往昔,“你长得很像你娘。”

    这一听就有故事,百万字原着,再加上小光团专门梳理过的人物背景和人际关系,姬玉衡听书听到现在记得皇帝和原主亲妈是表兄妹,但封建时代的权贵圈子你懂的,随便挑俩人出来都有亲戚关系,尤以表亲最为常见。

    基础信息不足,姬玉衡暂时只能硬着头皮演下去,一脸无措,“我娘长什么样……我都快不记得了。”

    皇帝道:“朕也印象模糊,看你才想起来。”

    你不按理出牌啊!

    姬玉衡天生就对他人的好恶十分敏感,如今换了外壳,他的天赋技能也并未受到影响:皇帝没恶意,当然善意什么的也提不上。

    于是他本色出演,一脸懵逼地望着皇帝。

    皇帝哈哈大笑,“你不止长得像她,性子也像。”说着对身后站着,险些破功的大太监道,“比朕那几个小子都更有意思。”

    再说我有意思,你对我好感也没过三十。

    姬玉衡腹诽一句,时刻不敢放松表情管理:他把“您在逗我”写在脸上,整个人都蔫了下来。

    皇帝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笑容不减,“你不怕朕。”

    自小伺候皇帝的心腹大太监瞧得出陛下真心喜欢姬家四公子,便凑趣道,“这不是正好?”

    皇帝点了点头,“不止这孩子,太子只怕也冤得慌。”隔了片刻又说,“太子差得远呢。”

    大太监柔声劝道:“太子还年轻。”

    “朕在太子这个年纪起码做到心里有数。召太子来。”皇帝摇了摇头,又再吩咐说,“你回去吧。”

    姬玉衡面无表情但双眼失神地离开干清宫,实则心里不停吐槽皇帝,“他果然是故意的,可他给我的感觉并不扭曲,这就有点矛盾……那就只能是他故意锻炼儿子们了。”

    系统特地检索了一遍原着,“小说里皇帝就是工具人,出场很少,涉及情绪的描写……我目前只找到他大笑和大怒。”

    姬玉衡乐了,“他还挺活泼。”想了想又说,“我总觉得他对原主那去了的亲娘态度有点微妙,原着里提到这部分了吗?”

    “提到两人是表哥表妹,承文侯姬文辉在回忆第二任妻子时说过,他和当时还是个平平无奇皇子的皇帝一起去探病,对人家一见钟情……当时姬文辉的原配夫人还在,也在养病。”

    姬文辉身为本土傲天,真是渣得明明白白。

    姬文辉的嫡长子跟父亲亲近不起来,这些年也游离于一众兄弟姐妹之外,正是因为生母对父亲有心结从而郁郁而终,姬文辉嫡长子大概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儿。

    姬玉衡又一次仔细揣摩了下皇帝刚刚的神态和语气,皇帝怎么看都不像在睹物思人,“他是看在原主爹妈的份儿上,暗示我给太子当磨刀石,但有他在所以不必担心卸磨杀驴?”

    皇帝的真实意思无非就是希望他能仿照皇帝和姬文辉,做个君臣相得的好榜样,但隐约的“你要识相”他听得可真了。

    系统就说:“皇帝嘛,肯定永远想得美。”

    这话我爱听。姬玉衡又笑了,“我这个人不喜欢喊打喊杀。皇帝做人是真有问题,不然何至于被逼宫?”

    系统已然跟姬玉衡有了点默契,“加油!努力让逼宫早早上演!”

    “你说得是。”姬玉衡返回东宫,路上迎面遇到心事重重的太子。

    二人对了个眼神,太子摇道,“免礼。你先回去。”便带着内侍们继续往干清宫去。

    太子既然都这么说了,姬玉衡就安心回东宫詹事府等结果了。

    在詹事府值守的几位大人和一众同僚见他平安归来,顿时一通嘘寒问暖:话里话外都是“有没有吓到”以及“有没有吃亏”……

    上司更是直接道:“对你使美人计,是该好好照照镜子。”

    姬玉衡坦然一笑,“消息传得这么快?”

    坐在他身旁的同僚主动解释,“陛下刚打发了人来。”

    上司捋了捋胡须,当众感慨道,“当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上司起了头,众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承文侯年轻时各种各样风流轶事,因为大多数都是这些人亲眼所见所以可信度很高,比如先帝某位嫔妃心向承文侯……

    上司拍拍姬玉衡的肩膀,表情很是慈爱,“就是你父亲在,他们也是这样说话。”

    姬玉衡灿烂一笑,实诚极了,“多谢。大人们的好意我铭记在心。”

    上司道:“铭记在心倒不用。”他意味深长,“在东宫詹事府做事,很能学到些东西。”

    太子还没大婚呢,皇帝这个时候对这个儿子应该比较真心,所以指派詹事府的官员要么有才有么靠得住……原主在“醒悟”之前虽然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