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梦幻年代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六十四章 日常(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打嘴炮这种事,最好是个你懂行的人打。

    你跟个半吊子撕逼吗,没意义。

    郭景明给何昶兮S卡?

    还说什么S代表:Student,学生;Seed,种子;Special,特别的……

    那不是房卡啊!

    这么随意就给人了,陈穴東没有意见的吗?

    老李还说什么‘我不喜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游戏……’

    可惜了,您这一番真知灼见,带起来的只有《演员请就位2》的热度而已!

    同样的,张卫平就是个半吊子!

    仗着手里有张一某,那真是逮谁喷谁……

    吹什么‘一部电影想要国际性,首先故事要是一个国际性的故事,《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是救赎,这是全世界人民都看得懂的一个主题!’

    《金陵十三钗》哪里国际化了?

    救赎?

    谁被救赎了?

    往小了说,这叫给妓女正名;

    往大了说,《金陵十三钗》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反而还在把玩人类的悲剧,甚至是狎玩,在消费国殇,在消费国耻,这对人类、对生命是一种亵渎。

    还国际视野……

    西方价值观?

    主创们很了解妓女,但不了解基督教,更不了解平等,这样的影片怎么可能获得西方的认可?

    沈梦溪不太想搭理他。

    但是已经有一堆媒体爆料这个消息,不搭理,会显得理亏!

    登录微博,写了一段话:“《画皮1》,改写了内地演员不能担纲大制作主演的历史,内地票房接近3亿,海外成绩是2200万美元,《画皮2》,实验了国产3D技术,虽然不太成熟,但也拿下了接近6亿的内地票房,同时,海外版权尽收益3000万美元,北美三百多家影院上映,累计票房500万美元左右;《画皮3》,策划阶段,已经收到了接近1500万美元的海外版权,我们还跟北美布伦屋影业签下了发行合约,他们会极力推广《画皮3》,争取至少600家影院上映……”

    “此外,衍生电影,《小狐狸和捉妖师》已经制作完成,衍生电影《剑侠与和尚》、《青丘》、《小狐狸与捉妖师2》都在开发中……甚至还有同名电视剧、动漫电影也在制作中!”

    “版权开发,目前授权的周边有图书、玩偶、书包、画具等等二十五项,收益达到1200万美元……不多,但是在进行中;”

    “纯粹的华语电影,没有任何一部达到或者接近《画皮》系列的成就,这不是一句‘有没有意义’能够定义的!”

    “最后说一句,《我的黑色小礼服》虽然说了定档12月24,这个日期是可以改的,如果某些人想跟我们竞争一下票房,我们也不会怕!”

    ……

    微博才刚刚发送,立刻有一堆人评论,沈梦溪挑了个回答最快的,ID是‘姬慧芙’,他问的是:“是不是张卫平惹到你了?”

    “对,就这人,啥也不懂,还喜欢吹牛!”

    然后,ID‘张凯’:“打他,用《小礼服》打他!”

    “算了吧,《金陵十三钗》本子挺好的,老谋子为这部戏忙活了挺长时间,还是给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吧!”

    这些ID都是熟人,经常活跃在本章说,跟他们聊天贼有意思。

    正聊着呢,手机响了,是柳亦非。

    “怎么这么大火气?”

    “……没有啊,就是说两句实话,摆事实讲道理而已。”

    “那你开门!”

    “……你回来了?”

    “你先开门!”

    沈梦溪拖鞋都没穿,屁颠屁颠跑下楼,打开门……

    啥也没有!

    不对劲,手机还没挂,他问:“什么意思?”

    “就是让你吹吹风,冷静一下!”

    “我现在没法冷茎,我去看看隔壁住的谁……”

    上演一场隣の美人妻……

    想多了,他住的是独栋别墅。

    “不逗你了,我在机场,马上上飞机……”

    “你……你拍完戏了?”

    “对呀,我的戏份杀青了!”

    “……这么快?”

    “拍了一个月呢,已经很慢了……”

    “行,我在家等你。”

    沈梦溪挂断电话,顺手关门,然后回楼上继续跟微博上的逗比们聊天。

    ……

    小姐姐回家的时候,沈梦溪正在看电视。

    《战长沙》……

    唐仁联合山影出品,顾清明找了王恺,胡湘湘则是那扎,其他演员则是山影固定团队加上唐仁老戏骨……

    《战长沙》真的很好,内容上非常饱满,就像是在崩爆米花只为了最后的那个爆炸声,全剧所有的着力点都是向死而生的这个主题!

    事实上突出了战争背景下的家国情仇、个人命运的反转倒置、人性的复杂转变、个人的飞速成长、浓重的民族气节。

    能如此反应多角度的反应抗战的艰难苦涩,极为难得,它的好你可能不能一眼看透,但是它的戏剧张力太强大,越到后面你就会越觉得真是好……

    前面二十几集的铺垫,就是为了最后十集左右的死别——通过两个孩子的视角,反映一个家族面对战争的过程。

    不过这个剧的收视率不怎么行,原因也挺简单——抗日剧太多了,大家审美有些疲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