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投胎系统在后宫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1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段嫣算是成功在昌平帝眼皮子底下度过了这一劫, 顺利消除他的警惕,同时又从单纯的公主身份上更进了一层。

    向来后宫不得干政,昌平帝倒是没有墨守成规。他看重段嫣的能力才华, 便直接让她参与进了政事之中。虽目前只是提些小意见,权力什么的压根不沾手。

    木秀于林必摧于风。

    段嫣对如今看起来不上不下的局面极为满意。若她表现得太过高调, 令人人都知中宫嫡女参政, 就算是有王皇后护着,那些个文人武将也不会善罢甘休。不仅如此, 她参政的名声若传出去,对段嘉瑾也会造成影响。王氏那边,想必也会对她警戒起来, 毕竟他们要扶持上位的是皇子, 而不是一位公主。

    段嫣原也不愿意趟这趟浑水。

    在昌平帝面前自荐, 除了当时形势所逼, 还有个原因便是当下六国格局,眼见着就要起烽火燃狼烟。手中无权无兵,连详细都不明,届时便只能当个眼瞎耳聋之人, 受人挟制。于是趁着这回,段嫣果断地走进了这场乱局,想得到什么, 就得付出什么, 段嫣能做的只是将损失降到最小。

    可有些消息还是被有心人传出去了。

    围堵殷疏抢夺圣旨那日, 段嫣摆出了大阵仗,后宫中几乎人人都看在眼里,也知晓后面段嫣被昌平帝请进乾清宫问责的事情。

    一些心眼多的管不住闲话,到处说段嫣这是恃宠而骄, 惹了皇帝忌讳,要被罚了。

    碰巧见着淑妃的时候,她也笑着问了几句。不过问的却不是旁人猜测的那些事,而是提到了殷疏。

    段嫣没有愚笨到质问她是从哪儿得到消息的。那日殷疏说话没有遮掩,在场的人都听见了,想要知道也不用花费多少功夫,稍用些手段就行了。

    “看模样,倒是过得不错。”她看了看面前的淑妃,没怎么绕弯子,“淑娘娘想要知道他的消息,只管让人打探就是,问殷疏的事,又能知晓些什么?”

    话里的那个“他”,自然不是指的殷疏,而是六年前同殷疏一齐返回赵国的封老将军。

    淑妃穿紫绣芙蓉长衫着白蕊蜀锦鞋,清清淡淡。肩膀孱弱,从侧面看去更是薄如纸张。额下小山眉,眸似冬水,即便段嫣将她心中思量尽数道了出来,也没见着她有什么波动。

    “过得不错那便行了。”淑妃颔首,也没有对段嫣说的那句话做出什么反应。停了会儿,她又问道:“今后还是小心些的好,陛下那边,反复无常也是常有的事。”

    段嫣知道,她这是已经将事情知晓得差不多了,才会不说旁的也不问旁的,直接让自己小心行事。段嫣承她这份心意,便也直白地说了些事。

    “这天下,已经安稳得太久了。届时乱起来,即使是宫内也不见得能安生,您还是早做准备得好。至于封老将军,您既然牵挂,不如亲自见一面。封老将军年事已高,也是该休息的时候了。”

    淑妃眸子一动,微微侧头,眼角挑了起来,眼中含了些笑意。

    “你倒是敢说。”

    “您也不是外人,有什么不敢说的。”

    “罢了,你有这份心,我怎么也不能糟蹋了去。”淑妃手里捏着骨扇,上头亲自题了诗,不绘花样,倒是颇为雅致。她轻轻扇了扇,风小而弱,聊胜于无。想到段嫣那话里的意思,是想让她将封老将军直接从赵国劝过来,不由得觉得好笑。世间哪儿有这么容易的事情,侍一主,终其一生也难离,可不是一两句就能解决的。

    即便是天下将乱……

    小巧的骨扇顿住,淑妃半张脸隐在骨扇的阴影之下,神情微怔。而后慢慢又摇起了骨扇,有一搭没一搭的。

    声音低得飘渺。

    “这倒是个好法子……”

    段嫣功成身退,笑而不语。

    ……

    之前说虎符圣旨是有时限的,只有在赵国皇帝派人往军中传话之前先下手才会有奇效。于是约莫七八日的功夫之后,段嫣就听到了赵国兵变的消息。

    叛军领着十万大军直压澧酆,不过正因为这是昌平帝利用两者间消息的滞后才弄出来这么一场动静的,所以待大军围住澧酆之后,很快又被赵国皇帝一道真正的圣旨压制住了。

    但终究是让本就日渐倾颓的赵国越发呈现日暮西山之势。这场宛如儿戏一般的兵变之后,澧酆数得上名的世家直接灭了三成。宵小趁机作乱,杀人放火,本是人间富贵地,一息之间成了地狱。

    连宁王府内都燃起了大火,据说,那场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大部分人都好运逃了出来。可这府宅的主人,宁王却生生困死在府中,最后被烧得只剩一捧黑灰。

    不少人都听见他临死前的惨叫和咒骂,似乎在骂什么人,听得不少围观者背后发寒。

    而宁王猝逝后,老皇帝也被这一场惊吓震散了最后一口气,没过几日人也没了。

    天子驾崩,储君未立,此时的赵国就如没有了任何抵抗之力的肥肉,谁来都能分得一口。

    诸国蠢蠢欲动,大雍利用虎符圣旨发起的兵变成了战乱的导火线,将一切都引燃了。

    昌平十五年,段嫣静静待在宫内,时不时听得陈国又同齐国打起来了,宋国不要脸地偷偷派兵潜入楚国地界的消息。赵国就像巨浪上的浮萍,被拍打得左荡右移,风雨飘摇。

    这场躁动来得迅猛,就如突然而至的寒冬,眨眼间孟夏素秋便过了。

    冬日里突然下起了雪,洋洋洒洒。罕见的冷意伴随着宋国派遣五万大军深入赵国内城,驻扎澧酆城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