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之种田大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22章 又摆流水席(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林家豆腐房的总管事赵大得了主人的吩咐,站在豆腐房门口告诉今天过来买东西的商贩,林家今天所有卖的东西都八折,以庆祝三少爷考中秀才。

    来买东西的商贩欢呼,这可真是个意料之外的福利,难怪他们今天出门的时候有喜鹊在屋檐上叽叽喳喳叫,原来今天出门要遇喜事。

    林家三少爷考中秀才和林家豆腐房的东西今天打八折这两个消息同时传出去,更多的人来了林家村。

    不只是豆腐坊卖的东西便宜,飘香十里、一羊多吃、守株待兔、青黛楼、朱玉阁全都开始八折活动。

    不止如此,聚福楼和粮满仓也来凑热闹,反正林家没有什么亲戚,程家在江宁县也是独一份,两户人家走得很近,一起为这件事高兴高兴。

    短短半天,整个江宁县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东家有喜事打折便宜,他们这些买东西的、吃东西的不能错过,所有的铺子再次迎来了生意高峰。

    在这些人里还有不少打探消息的,大家都知道林家三少爷还没定亲,这预示着未定亲哥儿都有机会,不管是不是江宁县的人都想来凑热闹。

    不管大家抱有什么心思,只要是真心过来祝贺的,林家和程家都全盘收下,至于过来打探消息的,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太极。

    除了林家、程家为林承祖考中秀才高兴,林家村同样不会放过这个炫耀的机会。

    一次性考出了三个秀才,祖坟冒青烟!

    赶紧开祠堂、祭祖,把这个大好消息先告诉祖先!

    祭完祖之后还要做什么?

    自然是——

    摆流水席庆贺!

    整个林家村的人都在提议摆流水席,群众的意志不能违背,里正和族老们商量之后决定摆三天流水席,所有过来祝贺的人都可以免费在流水席上吃东西。

    几位族老这些年的日子越过越好,村里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他们几人的身体不仅没有随着年龄增大变差,反而有越来越硬朗的趋势,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当初林小叔考中举人的时候,也是在村里摆了三天流水席,虽然说考中秀才的分量比不上林小叔考中举人,不过胜在他们秀才数量多,足足有三个,三天流水席刚刚好。

    这一次,村里祠堂账册出摆流水席需要的各种费用,村里的汉子、夫郎哥儿自发自动过来帮忙。

    自家地里的菜提一筐,自家后院养的鸡抓一只,自家攒了一个月的鸡蛋拿过来,猪和羊是签了协议要卖给林家的不能随意动用外,其他只要是能吃,都被热情的村民拿到空地上为流水席做准备。

    村里人这么积极,里正不会让大家吃亏,村里人拿来的东西都按市面价格折成银子给他们。

    “里正,不用给银子,这都是我们家自己种的准备自家吃不值几个钱。”大家看着银子赶紧摆手。

    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钱,是想表达高兴,还有就是和秀才公套套近乎,他们什么时候有空,若是能指点自家孩子一两句,自家也考出个秀才来,这点吃的东西算什么。

    里正哑然一笑,确实现在村里人的日子好过了起来,大家对钱财也没那么看重,这些鸡蛋、鸡、菜在大家心中的分量没有以前那么高。

    “大家的心意三个孩子都明白,都心领了,这些菜就算了,鸡是大家辛辛苦苦养的,鸡蛋是慢慢攒起来的,还是得给钱。”尽管明白了大家的意思,里正还是坚持给钱。

    他看了一下大家送来的东西,有些人送得多,有些人送得少,虽说大家都是好意,但是这样不免会引起村里人攀比,万一出点什么状况,好事变成坏事就不好了。

    里正把算的菜钱收回来,活鸡和鸡蛋的钱继续放在外面。村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依旧不愿意收。

    见状,里正只要把话说直白一些:“送多少是大家的心意,可是有人送得多有人送得少,有多有少不好把握,不如统一收钱大家都不用考虑太多。”

    村里人听里正这样一说,看了看自己手上的,再看看有些人手上的,顿时明白了里正是什么意思。

    手上拿东西不多的人脸色一红,悄悄把手上的东西往后面藏一藏。

    看破不说破,林家村人的情商在大家读书识字之后飞速发展,有些人为什么拿这么少来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不用非得说明白。

    都这个份上了,村里人也就不再纠结他们送给村里准备流水席的活鸡和鸡蛋要不要钱,实在想标明心意再多拿两筐蔬菜过来就行。

    流水席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办了起来。

    隔壁村子的人听说林家村又有流水席了,知道他们是因为村里考中了三个秀才办的流水席,羡慕得眼睛都绿了,还没等流水席上的菜端上桌,有一个挨得近的村子的里正就带着一大波村里人提前一步过来了。

    这群人比本村人还积极……里正在心里吐槽对方。

    吐槽归吐槽,人来了自然得好生接待,反正就这几天,让这些人敞开肚皮随便吃也吃不了多少东西。

    想明白了这一点,里正笑眯眯地走上前:“麦家老大哥,你们来得真快在,这么早就得到消息了?”

    “运气运气,我们村有人刚好在书院附近做小买卖,看到书院的动静就回来通知我,我想着你们肯定会有事情要忙,这不,我带着村里人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咱们两个村子靠得这么近,有什么要帮忙的说一声绝对不推辞。”麦家村里正带来的全是青壮年。

    林家村的青壮年数量不少,要是自家村子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