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7章 大典(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为天子宣武帝的禅位大典与太子的登基大典做准备, 是宣武二十九年下半年,京师应天府的主旋律。

    在这样的热闹下,皇次曾孙的诞生, 也只是在小范围内引起了别人的关注。

    皇次曾孙便是郑王祁元詝之嫡长子, 天子以为自己命不久矣之时, 心心念念让人禀告于他的懿文太子之嫡长孙、郑王之嫡嗣。

    其生于十月晦日, 日月皆终, 若是迷信一点,说这是大凶之象, 所生之日极为不妥也不为过。

    天子思忖良久, 才于孩子满月后为其赐名“祁允晏”,又赐了乳名为“安”。

    天子赐名之时, 禅位大典已过, 已升为太上皇帝, 此为后话,暂不赘述。

    皇次曾孙生于十月末,此时天气已转寒了, 天子身体毕竟有恙,即便时间紧迫, 到底还是要在十二月之前完成大典。

    为着宣武帝身体着想, 禅位大典选于十一月最早的吉日,就在十一月九日, 仪式过程又因天子身体缘故,大为精简。

    凡是会让天子受累的,能撤的便悉数撤掉了。

    十一月七日, 天子便有诏传谕天下, 称自己疾恙无瘳, 庶政多阙,然而政务不可久旷,是以传位于皇太子,自称太上皇。

    十一月八日,祭告天地太庙社稷。

    十一月九日,于奉天殿举行禅位大典,宣武帝很快还宫,太子则继续按流程举行登基大典。

    大典罢,宣武帝正式改称太上皇帝,太子则为天子。

    天子新立,按理说,由天子理政的乾清宫便要转由新君居住,只是传位毕竟仓促,宫中现有的宫殿又都有用处,太上皇帝居所不能轻忽,是以新君仍居东宫钟祥宫,太上皇仍居乾清宫。

    居所不改,其他方面可不能马虎了。

    首先要议的便是年号。

    如今已是宣武二十九年底了,按例,新君继位,至新一年的时候便要改元。

    太上皇做天子的时候,明确规定过,年号便不似历朝那般多次修改了,一帝只一元。

    也就是说,这个年号,天子可是要一直用到底的,可马虎不得。

    历朝历代有过的年号,便不宜再出现在本朝的年号里。

    光幕上确实曾经预言过新帝的年号为“永乐”,可是知晓典故的人,却知道,若是他们敢把这个年号递上去,天子要杀他们是不至于,但是找个由头将他们一贬三千里是极有可能的。

    五代十国时期的贼匪、五胡十六国之时的前凉桓王、赵宋之世的方腊,都用过“永乐”此年号。

    光幕所言之事虽有相似,但现实发展已与之不同,光幕中的“太宗”愿意用“永乐”为号,如今由太上皇亲禅帝位的天子,却肯定是不愿意的。

    若是有人孤陋寡闻,真的将光幕上的“永乐”作为备选年号呈上去,马上就回会有人为君分忧了!

    《年号谱》一书,早已将历朝历代常用年号字讳一网打尽,在此基础上,排除前朝有人用的年号,礼部便拟出四个年号供天子御笔钦点。

    四个年号,曰“乾圣”,曰“宣德”,曰“昭武”,曰“弘文”。

    开国之君之号多有武,譬如汉光武之“建武”(晋元帝亦用此号)、季汉昭烈帝之“章武”、三国吴大帝之“黄武”、唐高祖之“武德”。

    而开国之君打天下,后继之君便是治天下,否则一直强调武功,岂不是令天下百姓没有修养生息之日了么?

    只不过太上皇与新君皆威势极重,文臣们的心思,也只有在列于最末的“弘文”年号上可窥一二了。

    天子钦点“乾圣”之号,是为乾圣帝。

    乾圣帝继位后,很快于登基大典三日后册封嫡妻太子妃为皇后,如此不可不见二人夫妻情重。

    只是除皇后外,太上皇时期被册为皇太孙的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俱未受封。

    祁元询也不在意。

    继承人与爱子完全是可以分开的,父皇又不是不喜欢他,只是更喜欢两个年少的弟弟而已。

    但是,若论及乾圣帝对继承人的教育,皇次子、皇三子真是拍马不及祁元询的待遇。

    被两代帝王视为继承人倾力教育,若祁元询这样还能败,那只能说确实技不如人。

    但是他前世的那位同时期的同位体,可是在更不受喜爱的情况下逆风翻盘的,再怎么样,他也不能比身后支持多数只来自文官集团的那位混得差吧?

    祁元询半点不见忧色,如今乾圣帝才新登基,皇帝的瘾还没过够了,也没有没眼力见的,在这个时候就上书请天子早建太子,让祁元询这位皇太孙转正。

    京师一切都很和谐。

    诸王赶在大典前已入了京,天子慰留再三,最早离京的藩王,也得等正旦大宴过后再启程。

    宣武帝禅位而非驾崩,京中自然洋溢的都是喜气,又逢年节将至,京师街上当真是人头攒动,热闹得紧。

    又兼诸国使节入觐,更是了不得。

    乾圣帝新继位,虽然之前已是他监国了,可是他继位后,又冒出一大堆的事务。

    天子不可久居钟祥宫,为太上皇营建宫阙便成了当务之急——否则的话,难道让天子一直居住在东宫吗?与天子理政、居住的乾清宫相比,钟祥宫就实在太偏僻又太小了。

    新君登基,属国朝贡,对外政策如何,又是天子要马上解决的。

    又有职官调动、北平正式升为陪都等种种事宜,乾圣帝可以说是有一大堆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