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0章 矿产(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没有能用于兑换的贵金属, 宝钞就不保值。

    朝廷对交易使用的钱币做了限制,禁止金银实物交易是很早就发出的命令,可是宝钞只流通了这么些年, 就屡屡有贬值之事发生,朝廷要多方申斥才维持住它的价位,想要只靠朝廷命令流通纸币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除非朝廷能让百姓维持住对这个货币的信心, 否则的话,就算是朝廷律法, 也会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去违背的。

    本朝与外国贸易, 所用的主要还是金银, 外国人不认可宝钞——毕竟这个时代, 大周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有使用纸币的国家,认同纸币概念的人不多,就连本朝国民都有所质疑。

    想要让人认同纸币这个概念,必须要有大量的金银贵金属。

    怎么让国库里存好大量的金银, 这是个问题。

    祁元询是个有底线的人,来钱快的方式里, 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之流, 他是绝对不会任命的。

    前世那位住二手房、用二手棺的盖章狂魔, 还只是拿了前朝皇陵里的金丝楠木, 在这方面名声就烂得不得了,要是他敢干, 就是严重损害了大周的颜面,传出去就是分分钟被废的节奏。

    可是除了这种“偷”或者直接抢,想要快速地积存大量的金银, 还真的是不容易。

    如果是长久地实行的话, 祁元询已经有腹稿了。

    天子农民出身, 本朝收的农业税很低,除此以外,本朝的商业税也低得令人发指。

    商人之富,没有见识过的,真的想不到。

    若是到了王朝的后期,天子想要提高税率了——农业税本身就不高,甚至还常免,即便是提高税率,为了防止激起民愤,这种情况也是很少的——商业税本当首当其冲。

    只是商人有钱了之后,就会本能地寻求保护,官&商结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这些人将某些重臣喂饱后,自然会有维护者在朝堂上发言,制止天子“与民争利”的行径。

    当然,这个时代是开国初年,想要制定什么法令,比后世要简单得多。

    因为私心而阻止国家收入本就合法的税收的,得先估量一下,到底是自己的脑袋硬,还是铡刀硬。

    可是税收嘛,当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起效的,每年收税都是有固定时间的。

    头一回办这种国朝要事,祁元询还是很想展现自己的能力的。

    原本在父祖的呵护下得到的好圣孙美名,也就是刷声望的时候有用,真正的实践能力,还得自己办实事的时候才能锻炼出来。

    皇爷爷向一众大臣的夸赞“太孙真乃吾家千里驹也”、“乃他日太平天子”,夸他办事办得好,学识也出众。

    可是祁元询自己是很冷静的,皇爷爷拿他做对比的对象不是他的太子爹,而是废太孙。

    祁元询:皇爷爷的隔辈亲滤镜还真的挺厚的呢![微笑·jpg]

    为了证明自己,祁元询不仅要办这件事,还要办好。

    税收太慢,偷抢太狗,还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呢?

    那就只能挖矿了!

    印刷出来的宝钞会贬值,可是挖出来的金银矿是保值甚至能增值的啊!

    如果不是手里没兵,祁元询怕是能脑袋一热,发兵日本。

    这倒不是日本太惹人恨,而是日本群岛可图的利益很多。

    中国缺乏重金属,本土的金银产量少,多数都是通过贸易得来的国外金银。

    国外哪个国家金银矿多?

    日本啊!

    说来也是可笑,日本缺耕地、多地震,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可是在这片土地上,金银矿是真的多。

    在美洲开发前,日本一国提供了多国贸易所需要的金银,储量堪称世界之最。

    即便是在美洲开发后,以日本所产之银为例,其鼎盛时期也达到了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实在是不可小觑。

    日本多地震,矿层较浅,便于开采,光是祁元询记忆里,就有直到现代还有开发的菱刈金矿(世界上含金品位最高的金矿山)、鼎盛期产量达到过世界第一的佐渡金山、日本占世界三分之一的产银中大部分的来源地石见银山等。

    现在祁元询手里没兵,他脑子发热的时间也短,很快就醒悟过来了。

    什么发兵日本啊!

    没有合适的理由,光是皇爷爷这一关就过不去!

    《祖训录》中载有15个不征之国,天子明令不得随意征讨,其中就包括日本。

    当然了,这所谓的不征之国,不是天子怕了他们,而是天子嫌弃没油水。

    所谓“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就是天子对这些不征之国的态度。

    离中国的本土太远,难以控制,土地又颇为贫乏,不像中原一般富饶,其国民众也都不便驱使,总而言之一句话——不划算!

    没油水,其实打一打也没问题,前朝虽为外族,但是在开疆拓土方面取得的成就实在是令人叹服。

    只不过天子一向的作风就是喜欢包办,连后世子孙如何行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天子明令记载,这些不征之国,“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本朝并不欺凌周围国家,这些不征之国若是老老实实上贡、老老实实叫爸爸,那自然是相安无事。

    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