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是权臣白月光(双重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1章 番外四(第1/5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沈秀生在利州, 她和哥哥沈欢出生的并不是时候。

    两个人是龙凤胎,阿娘生产时遭了不少罪,险些没救过来。

    彼时恰好是冬日, 奶水也少, 沈家上头已有一个儿子, 二房更有三四个孩子,沈秀和沈欢,实在多余。

    利州苦寒, 那几年收成不好, 粮食特别贵, 别说戎狄们吃不饱饭,便是守军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沈父随着驻边的军队奔赴边关, 沈母一个人拉扯两个婴儿,最难的时候几乎要走投无路。

    沈秀四岁那年寒冬,她已经记事了,又是连年的大雪, 年景不好极了, 那日家里已是弹尽粮绝, 父亲人在边关, 突然断了联系。

    只听是戎狄人又攻城了。

    那些年景,这是常有的事,每个月前线都会有士兵带遗物和尸体回利州。利州城东有一块十分荒凉的屋棚,住在那里的都是军中将士们的家属。

    她们大多都是穷苦人家出身, 在老家过不下去了, 只好跟着丈夫随军到利州安家。

    沈家祖上也曾在京城呆过几年,后来被贬官,出了京城, 后代们虽仍在军中混饭吃,却比不得祖先们的威风。

    那日,沈秀和沈欢饿得在家抹眼泪,沈母看着两个娇嫩的孩子,咬咬牙出门跟邻居们借了一小块饼。不过到四十岁的妇人,瞧着却老的像个老妪,满头的头发花白,身上穿着破破烂烂的单衣。

    她把那小块饼掰给沈欢吃一半,自己吃了一半,却没有给沈秀吃。

    沈秀气得哇哇直哭,眼泪像是断了线的珠子似的落下去。

    母亲瞧着她,眼里也沁着泪花,将她一把捞起来。

    沈秀记得那日的情形,阿娘咬着牙,抱着她便往外走。

    哥哥吓了一跳,拦住母亲。

    “阿娘,别卖妹妹!”沈欢奶声奶气地说,含含糊糊的声音,却难得地大力气,死死拽着母亲的衣襟。

    沈母终于崩溃,抱着两个孩子痛哭起来。

    半个月后,风雪稍歇,父亲终于回来了,和父亲一同回来的还有哥哥的尸体。

    沈家的长子战死了,那一年,少年十四岁。

    沈秀十岁那年开始,沈家突然时来运转。

    沈父在乱军之中,随手救下的战友乃是闻家的姻亲,这人感激沈父的救命之恩,将他举荐给闻家。

    自此,沈家攀上了富贵,沈父也抓住机会,接连立了几个军功,不过五六年的功夫,便成了参将。

    沈秀十四岁,沈家举家迁回了京城。

    那一年,沈家二房,满门战死,只余下沈秀的堂妹,被父亲安排着,嫁到京城一户人家过日子。

    京城的繁华于沈秀和沈欢来说,都是从未见过的盛景。

    沈欢性子沉稳,又野心勃勃,自入京之后,虽叫人处处笑话,脸皮却厚的很,丝毫不在意,被人取笑,还能跟人一起笑。

    沈秀问他:“哥,他们骂你呢!”

    沈欢却笑着摸摸她的头:“骂两句又能怎样?不比冲锋陷阵地打仗强多了?妹妹,入了京,要学着能屈能伸。”

    沈秀看着哥哥的神色,用力点了点头。

    她明白,沈家几代人,都再也不想回边关去了。

    那之后,沈秀也开始学着和京中的闺秀们套近乎,因是靠着闻家的关系入京,沈秀大部分时间都跟在闻幼薇后面。

    那是个才疏学浅的大小姐,至少沈秀是这么想的。

    闻幼薇既没有闺阁女子的才学,又没有边关女子的身手,但就靠着一个好出身,她便永远趾高气昂,走到哪,都有人趋之若鹜。

    沈秀小心翼翼地巴结讨好她,还和闻幼薇的另一个跟班柳如烟交上了朋友。

    她们平素里的消遣,除了奉承闻幼薇,便是一起骂一骂宋玉璃。

    沈秀一入京便知道宋玉璃。

    那是一次闻家的宴席,似乎是哪位夫人过生日了,宋夫人带着宋玉璃过来。

    十二岁的豆蔻少女,矜持地低着头,行动处挂在腰间的禁步从不发出丝毫的声响。

    沈秀远远地瞧着她,只见她低眉顺眼地,说话却文绉绉,叫人听不明白。

    “这是谁?”沈秀小声问柳如烟。

    柳如烟撇撇嘴,冷笑一声:“她啊,你竟没听说过。满京城最厉害的才女,十二岁,便可与大儒辩论,敢和太子殿下讲诗词歌赋,可是把全京城的女人,都比下去了。”

    “太子?”沈秀愣住了,私底下闻幼薇可是不止一次说过她未来太子妃的身份,可听柳如烟的意思,这宋玉璃分明和太子很熟悉。

    她心有所感,压低声音道:“你的意思是……”

    柳如烟嗤笑一声:“若论起来,宋玉璃还是幼薇的表妹。姐妹俩自小争风吃醋,只是闻家势大,只怕宋玉璃日后是要撞到铁板了。”

    沈秀抬头又看了一眼宋玉璃。

    小姑娘端端正正站在寿星面前行了一礼,声音婉转犹如黄莺,但那时候的沈秀却觉得宋玉璃矫揉造作,实在叫人不顺眼。

    之后两年,沈秀渐渐适应了京城的节奏。

    整日里没完没了的花宴、诗会、喜事……

    沈秀也到了说亲事的年纪,只可惜沈家的地位不上不下,她又是在边关长大,说了好多家,男方都有些拿捏。

    父亲心里着急,沈欢却无所谓。

    “嫁人有什么好的?”沈欢漫不经心地挽着手里的剑。

    沈秀坐在一旁的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