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书净今年晒了不少的干菜。也不知是他种菜的时候撒了一把灵泉水还是真有农家的天赋。第一次晒干菜就弄的特别好。黄瓜之类的看着都是翠绿的, 用水一泡就舒展开,吃着脆爽。
方书净之前晒了不少,一个人也吃不完给好友林玉沉送点, 去县里送第四册 《重回九华山》的时候顺路,又取回来一百两银子,得亏他还有写话本的这个能耐, 他最近也算是花钱如流水。去了买地和成亲的, 竟没剩下多少银子。
方书净拿着一个篮子里头有一个兔皮褥子,先生喜欢的小酱菜,酱菜都是他家菜腌的, 脆爽中带着一点鲜甜, 哪怕是不用佐料稍微切吧切吧都很好吃。要是再用上糖醋和辣椒油这么一拌, 那可真是绝了, 空口都能吃掉半盘子, 无论是配白粥,配米饭还是配饼子都是极佳的。
除了酱菜方书净又寻到了几本的四书注解, 像他们这种做学问的人从小读四书五经,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不比较不知道自己的深浅和水准, 特意注解的都是大学问家, 至少都是举人以上的。这种书都是宗祠书馆之中的,能流传下来的极少。
这一套保存的还很完好,见解也很出众, 是书斋的少东家的私藏。之前方书净让他去寻一些这类的书, 他为了示好就把典藏中最好的一套给拿了出来。
本来是少东家给自己留的,但是他现在不做学问了,正好做人情。
方书净抄完之后, 发现极有收获,原版就留下来送给先生。
在他落难的时候先生曾赠书勉励他不要放弃读书。如今先生过生日,他这个前学生过来送些礼物。
因为是见先生,方书净穿的很规矩,虽然衣服不如曾经的华贵,但是气度还是傲人一等。
方书净敲开门,开门的是他的小师弟阿福,看见他顿时惊讶道:“师兄,你怎么回来了?”
方书净待人亲和,以前在书馆里人缘就很好,乙班的师弟们都可喜欢他了,知道他身上发生的事儿还难过了好一阵子,本还惋惜他这样的大才子前途尽毁,如今一看他还是一派英俊潇洒的样子。
被阿福这一嗓子,其他这的人也出来了。道:“师兄,你怎么才回来看我们。”
方书净道:“今儿是来看先生的。”
阿福立刻道:“我这就去叫他。”
见方书净回来看望先生了,众师兄弟们都很高兴,不一会儿就围了一圈人过来,他们在一块念书也有好几年了感情很深,不知不觉的声音就越来越大。
就听见外头传来一个严肃的声音:“吵吵闹闹的,像什么话。”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胡先生就过来了。看见方书净微微一怔,道:“来了?”语气缓和了下来。
身边围绕那几个师兄弟全都凑在一块偷着乐,看来师父还是最疼方书净的。
方书净道:“今日先生过生日,带了一点小礼物回来看您。”
胡先生也知道方书净现在的状况,小小的呵斥了一声:“不务正业!”随后道:“这段时间也不知你松懈了没有,来我的书房内,我考一考你。”
围在身边的一众师兄弟们赶紧跑开了。
胡先生有一个戒尺,打人可疼了。这要是照手心狠狠的这么来一下,甭管多大岁数的人,保准眼泪含在眼圈里。而且专挑不会的考,自身背的牢牢的东西他倒不考了。
在私塾里读书的,谁不害怕这个。
此刻有顾不上跟方书净闲话,只能自求多福了。
方书净以前可是胡先生的爱徒,平日里接触比较多,看起来很严肃的胡先生其实人挺好的就是不爱表达。
把方书净叫到书房之中并不多跟他言语,直接从书里找出一道题,让他直接作答。
方书净连一句客套话都没顾上说,风尘仆仆的落座之后就开始写卷子。
胡先生坐在对面看着他,内心也满是惆怅。他带过这么多学生弟子,但最让他遗憾的就是方书净了。原本打算让他今年下场试试,若是顺利拿到秀才的名头,再继续往上考举人。甚至把他推给以前自己的师兄那里继续就读的信件都写好了。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方书净的家世变动竟褫夺了他的功名。而且禁考十年。
十年啊,这对一个求上进的书生来讲几乎是灭顶之灾。连他都气的去找县衙里师爷掰扯。就算方书净不是徐家的孩子,但那成绩是他自己考的,凭什么取消了还禁考十年。
县里的师爷也是他的同门,忍不住给他透露了,说方书净之所以被判罚的这么重是因为徐家给县太爷使了银子。这都已是盖棺定论的事儿,不要让他继续闹下去,他虽是个私塾先生无欲无求的,但还有其他学生呢。为了一个人打了县太爷的脸,回头他的学生们会被人穿小鞋。
没办法,他只好把状纸撤了回来。但对方书净越发的愧疚了。只好送书和文房四宝让林玉沉转交给他。
这事儿一出,胡先生越发的沉闷了,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没给私塾里其他的学生们好脸了。
看见方书净过来,心情一下子好了不少。
这个小论题,并不太难。方书净虽然在村里忙着写话本赚钱,但功课也没落下。因为有了跟书斋的关系,可以拿到一些好的题继续做,不过是从来私塾学习变成了回家自习。
中间又娶妻什么的,忙活了一阵有些耽误了。但他底子好基本功扎实,这个简单的小论题并没有难住他。
很快写完了,恭恭敬敬就的递给了先生道:“先生,请您过目。”
方书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