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康帝过逝,备极哀荣,隆庆帝在葬礼上更是数次哭晕了过去,当真是孝心感人,至于大家信不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至于徒磊与黛玉也‘恰到好处’的表达了自己的哀凄,毕竟他们还是个孩子,与平康帝也不过就在他临走之前的几个月略略相处的多了一些罢了,较真而言是没多少感情的,要是作戏做的过了,免不了让人反感,哀而不伤即可。
不过在一堆作戏的人当中,也有当真真真正正为了平康帝的过逝而伤心之人。
一个是夏德全;另外一个便就是贾赦了。
虽说平康帝防子如防狼,但对贾赦这个表弟却是着实照顾,不只是赐官,而处处提点其为官之道,保驾护航,那怕是太子幼时都不曾得到这么好的照顾,那能不让贾赦感恩呢。
更别提贾赦因为贾宝玉惹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平康帝仍就无半点怪罪,反而劝慰了贾赦几句,就凭这些事儿,便足够让贾赦为其真心哭泣了。
唯一遗感的是,贾赦瞧得出来平康帝好几次想要跟他说一说他娘之事,最后不知怎么的最后还是什么也没说,让贾赦着实有些失望,平康帝一死,贾赦也再无机会知道自己的生母是何人了。
且不说贾赦在平康的大行之日上哭的死去活来,最让人讶异的是隆庆帝的态度。
大伙原以为平康帝前脚刚走,隆庆帝必定会迫不及待的算一算帐,说不得贾赦这官也当到头了。
没想到隆庆帝不但没算帐,更不曾在政事上为难过贾赦,还一如平康帝一般处处护着贾赦,着实让众人大吃一惊,就算是三年不改父令,不过隆庆帝有这么听话吗?
更何况隆庆帝是真护还是假护,大伙也分的得出来,面对隆庆帝的真护,众人不免沉默了。
讲真,他们承认贾赦是个很帅的老鲜肉,但小鲜肉不好吗?为什么两代帝王会同时看上这个老皮老骨的家伙?
面对这神秘的不解之谜,大伙不约而同的沉默了,好些本来要对贾赦出手的人也默默地缩回了手来,毕竟……没有人想面对帝王之怒。
(隆庆帝一脸狰狞:那是朕的亲表舅!亲的,你们懂吗?)
无论如何,隆庆帝的回护也让黛玉和徒磊松了口气,他们可真真不希望在前世时才华洋溢,几乎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大晋格局的大舅舅出事。
贾赦无心注意到外界的纷纷扰扰,一心一意的为着太上皇的过世而伤心着。
太上皇大行,礼节繁重,众大臣得在干清宫外跪送太上皇,时不时再按着礼官的吩咐,三跪九叩,不少人知道这一行少不得得跪拜好几次,早在膝上绑了厚厚的护膝,免得伤了膝盖。
也就只有贾赦这个实心的,压根没有准备什么护膝,每次听着那膝盖跪在地上时的碰撞声,莫说黛玉了,就连隆庆帝听了也有几分心疼。
知道这个表舅有点傻,不过没想到傻成这样。
大礼一结束,隆庆帝便连忙让黛玉给贾赦送护膝以及膏药过去,父皇临走前最最放心不下的便是贾赦这个傻表弟,要是贾赦有个什么,他那好到地下去见他父皇。
黛玉得了吩咐,连忙亲自送了护膝与膏药过去。
见大舅舅苦着脸的揉着膝盖,膝盖上早就是一门紫青,有好些地方还磨破了皮,隐隐可以见到血,贾赦见到黛玉,不喜反惊,连忙挥挥手道:“你怎么来这里了?还不快回去,说不定皇后娘娘那儿还有事呢。”
唉,都说儿媳不好当,这皇家的媳妇更难当,他这阵子也听了一耳朵,说是皇后娘娘事事都离不开黛玉,太上皇在世时便是黛玉前前后后侍候着,太上皇走后,更是时不时唤黛玉进宫帮衬,也难为她一个小小的孩子,能把偌大的紫禁城上上下下打理的这么好。
贾赦一方面有些得意自家的妹子当真把女儿教导的极好,另外一方面也有些心疼侄女儿,小小年纪就得操持偌大一个紫禁城,也难为她处处妥贴,也不知道背底里下了多少功夫。
黛玉笑道:“是圣上吩咐我来的。”
她此行也算是过了明路的,要不那怕是亲娘舅,她怎好大大方方的给大舅舅送什么护膝呢。
黛玉连忙把圣上的赐药与赐下的护膝一一拿给贾赦瞧,劝道:“太上皇大行,这丧事还得办上好几日呢。”
贾赦摇了摇头,拒绝上药,更不肯接受护膝,他长叹道:“是我……害了太上皇。”
要不是他那时一心想要救宝玉,太上皇的下落便不会泄露出去,太上皇也不会因为在金陵时受了惊吓,心力憔悴而落下病根。
黛玉微微一叹,“这……其实得也怪不得舅舅。”
谁能想到,不过区区一个小倌,能搞出这么多的事呢。
贾赦叹了口气,“自我长成以来,也就太上皇给了我机会,处处照抚,甚至远胜于你外祖父,这一程,我是必定得好好送上一送。”
邢夫人虽然不懂事,不过荣国府里有的是经事的老人,自然知道太上皇大行免不了跪拜,早早就准备好了护膝等物,只不过贾赦不愿意用罢了。
他始觉得,要不是他的关系,太上皇不会没了,受点苦也算是赎罪,能让他的心感觉好过一点。
黛玉劝了几句,贾赦坚拒不肯,最后也只能罢了,好在贾赦跟着夏兴全也练了好一阵子的武功,身体可比寻常官员要好上许多,虽是受罪了些,也不至于熬不住。
虽是如此,但贾赦的精神还是一日比一日萎靡不振,无论众人怎么劝都没办法,最后还是徒磊亲自出马,找了贾赦好好谈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