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长?”
姜隽一愣, 看着双眼亮晶晶的姚彦,“你说的是镇主吧?”
姚彦的热情渐渐回笼,眨巴了两下眼睛后, 才缓缓点头,“对。”
可他这会儿才想起来,这个朝代的镇长称为镇主,掌管镇子周围村子, 村长没有办法决定, 或者事关重大的事情都会递到镇主手里。
但是这镇主……
“镇主是县令派过来的,”姜隽抬手揉了揉姚彦的脑袋, 语气温和, “也属于县令的线子, 一般人是没办法做镇主的,不过村长倒是可以,应该说做村长会比较快。”
“你想我做镇主也不是不行, 可我得先去考秀才才行。”
姜隽的脑袋有些疼了。
姚彦听得更疼, 因为姜隽识字不多,毕竟亲人去世得早,能活着长大已经不错了。
“那就村长, ”姚彦为姜隽树立目标,“咱们可是要成为村富的人,咱们现在也算是村富了吧?”
姜隽点头,他们的存银确实可以了。
以前,村里也就村长家是最宽阔的, 可他们家出了个秀才后,又得供其在府城书院念书,一下就窘迫了不少。
“咱们把整个村子都带富, 那咱们……”
姜隽一把握住他的手,满眼深意地点头,“我明白了,交给我!”
明白啥了?
姚彦挠了挠脑袋,他还没说呢!
秋末,天也跟着变了。
早上还有些日光,到了下午便是绵绵细雨。
房子已经快收尾了,姜隽回铺子的时辰也越来越早,可今儿天都黑了,还不见对方回来。
姚彦拉了拉身上的外衣,站在木窗前,看着外面下得越来越大的雨,心里不免有些担忧。
又过了半个时辰,姜隽总算是回来了。
他看着有些狼狈,身上湿漉漉的不说,还沾了不少泥土。
“怎么了这是?”
姚彦赶紧烧热水,让姜隽先换身干净衣服,待会儿烫个脚。
“路上有一地儿塌了,牛车过不去,好在今儿除了我和木工叔外,还有两个人,不然还真没办法把那路顺出来。”
姜隽的声音有些哑,听在姚彦耳里顿时皱眉。
他将炉子上温着的水壶提起,给姜隽倒了碗热水,等姜隽换好衣服时,递了过去,接着又拿起干布给对方擦拭湿透了的头发。
姜隽前面是暖烘烘的炉子,后面是姚彦。
他端着碗慢慢地喝水,享受着这一刻。
“房子下个月就能好,到时候咱们就搬进去。”
姚彦点头,又想起自己在姜隽身后,他也看不见,便道,“大哥昨儿来的时候说,娘买了不少棉被,说是送给你的。”
其实是给他们的。
“娘想得真周到。”
姜隽一口一个娘。
在姑娘嫁人的时候,娘家人会给姑娘买新棉被,或者是打一套家具作为陪嫁送过去。
杨氏如今就是这个心理。
只是她不敢让别人知道,所以家具是没有办的,棉被确实加倍的置。
头发也只能擦得半干,最后姜隽用火炉将头发烤干了。
“我自己来。”
在姚彦要去倒洗脚水的时候,姜隽拦住了他。
晚上吃蘸酱青菜,还有回锅肉。
“等大哥他们来铺子的时候,中午还是和原来一样?”
吃过饭,二人收拾好自己的后,并排躺在床上,没多久,姜隽就把人抱在怀里了。
“大嫂在家按照我所说的做法在练呢,所以快餐还是一起卖,孩子爹娘在家看着。”
姚大嫂夫妇把在镇上置院子这件事,已经树立成他们的目标了。
干劲十足。
“杂货铺的生意怎么样?”
村里的杂货铺已经开起来了,第一月的时候生意是最好的,后面渐渐的平稳下来。
可再怎么一个月也有一两银子的收入。
因为来杂货铺买东西的也不只是他们村的,还有相邻的村子。
“和上个月差不多,”姜隽轻抚着姚彦的后脑勺,“高山村那边也开了个杂货铺。”
“有一就有二,”姚彦窝在他怀里打了个哈欠,“咱们开杂货铺也是解乐子的。”
“我知道,快睡吧。”
姜隽垂头在姚彦脑门上亲了亲后,将人拥紧,很快二人便睡着了。
杨氏还没睡,她听着屋外的雨声,戳了戳旁边同样没睡的姚父,“让老三别回镇上,他不信,听听这雨下得,铁定成了落汤鸡!”
“算算时辰早就到了,”姚父微微皱眉,“他身板好,不会着凉的。”
“那可说不准,”杨氏拉了拉被子,这天已经有些冷了,“等他明儿来,这要是再下雨,就让他住老二房里,先别去镇上了。”
“明儿我跟他说,睡吧。”
姚父赶忙道。
结果雨下了一夜不说,第二天的雨更大,这么大的雨,姜隽也没回村,开工前就跟来帮忙的人说好了,若雨太大,就不干活儿。
所以他帮着姚彦准备早点,然后去买菜买肉回来做快餐。
下午见雨还不停,便拉着姚彦去小酒馆喝酒。
喝了酒又去李掌柜那里坐了会儿,李掌柜面色发臭,正在和他们抱怨。
“我还没死呢!一个个就想着分家。”
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